《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113|回复: 20

海之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相遇

    也许是想望太久的缘故,海在我意念里好像并不陌生。我听见她多次在梦中召唤的声音,亲切,温暖。然而在真正踏向她的时刻,依然遏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沿途没有多少景色可以过渡,北方的风景千篇一律,茁实的麦苗平整整的铺展,迎风的白杨触目皆是,一年未见的黄河倒是丰韵了许多,只是那浑黄的颜色千年如一,千里万里的婉延沉淀也难换其容颜,倒令人对其的始终如一肃然起敬。

     东行的途中没有几座像样的山,偶尔掠过的几座山包像一些隆起的土堆,没有丝毫神韵,不由倦意袭来。及至将近中午,打开的车窗突然袭进一阵凉风和一股淡淡的海腥味,突然惊觉,海,真的已经近了!

     车子转过一个拐角,右前方的视线再无阻碍,云天之处一抹淡淡的烟雾袅娜,心里不由一震,然后我便看见她了:灰沉沉的海面一直延展到视线不可及之处,几艘破旧的渔船散落在海面上,那种遗世独立的静让我感到一种无牵无碍的旷达。海上有风,层层波浪追逐而来又散于无形。突兀的相遇,赤裸裸的对峙,让我突然变得没有感觉,久居陆地的突然遗失,最原始涌出的念头竟是如此现实和可笑:两腿发软!

二   相识

     青岛的街道很有特色,狭窄,且几乎都是坡路和斜路,巷道相交,宛如棋盘,这里有句俗语这样说:上坡累死人,下坡吓死人!所以脚踏车在这里应该是没有市场的,出行的人们,除了搭车就是步行。
     西城区都是些旧式和低矮的建筑,好多住宅都是原来德国人居住过的,狭长的门和窗,拱起的屋檐,红色的屋瓦,让人不由浮想起多年之前一些白肤碧眼的欧洲人在这些门洞里穿行的身影以及互相问候的异国音符在清晨的街道上跳跃的情形。
  
     东区一片现代都市的风范,高楼危耸,街道宽阔笔直,两旁植满了一种似梅若桃的花树,一树轻粉,花朵饱满,花瓣缤纷,遍寻她的名字,竟连导游也不知。但我坚信她一定有一个美丽的名讳,一如她俏丽静美的容颜。

     临近海滨,水在视线里漫无际涯,第一次与海如此贴近,她的波竟是如此的碧绿,清纯,一句熟悉的诗句跃然脑畔“春来江水绿如蓝”,暗叹古人用词的贴切,置身于游艇之上,海水就在脚下蔓延,也许是命中属水,初次和海相遇的那种恐慌竟一扫而空。那层层暗涌的绿波,以及舷边切开的道道白浪,竟使我心神飞扬,一种与之亲近的感觉蠢蠢欲动,那一刻真想能幻化成一滴水融入其中。

     行驶在真正的海上,青岛渐渐远去,城市的面貌却清晰的铺展于视线之中,延伸于海角的楼群红墙白瓦,在背后的青山和脚下的海水衬托下,仿佛雨后洗过的一片树叶,尽显其妩媚风姿。

     视线前方,除了远处一两艘船只,茫茫海水,横无际涯,凌风于这浩淼的海上,倍觉心胸之旷达,世俗尘世都抛到云天之外的愉悦和轻松。

三  相知

       沿着海滨路一路向东,便是和城市齐名的道教仙山——崂山。右侧的码头、栈桥、沙滩、养殖场一一远去,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国际啤酒节的沙雕唯妙唯肖,令人叹绝。左侧的大厦依旧鳞次栉比,只是渐渐被一座座精巧、雅致的别墅代替。别墅群绵延开去,背依缓坡的山体,面朝波光闪烁的大海,门前遍植烂漫的粉红玉白的花树,果然是一派人间仙居。导游说,这里的房价几乎要到每平米一两万元,每套别墅都要在百万元以上。

      穿过两三个正在大兴土木、高楼将起的渔村,就进入崂山腹地了。车子沿着盘山路前行,左边是峭壁森木,右边是悬崖下一望无垠的大海,凌空于这山海之上,真有与世隔绝,尘念陡消的快感。导游说,大家可以面山对海,海誓山盟了!令众人哑然失笑。

      车子在半山的太清宫停下来,对于庙宇和宫殿,无外乎对历史遗迹的拜祭和纪念,一些人因了传说的古老和神妙,便具备了神的一切特征和灵效,所以少不了香火的鼎沸,只是每个宫殿供奉的是不一样的神灵而已,一样的飞檐斗拱的屋
宇,一样的彩塑神像,宝相庄严,一样的小巧错落的庭院,古木森森。唯一的收获便是我在这里又发现了那轻粉若云的花树,而且知晓了她的名字,竟然是如此熟悉美丽的一个名字——樱花。

    《崂山道士》中曾经想撞墙成仙的那堵墙还在,只是全然不似想象中的模样。那低矮的墙头探头便可望见墙体后面巨大的山石,即使是钢铁一般的脑袋能撞破这面薄墙也全然不能撼动墙后巨大的石体,因此聪明的现代人没人在去做那个愚蠢的试验,只俨然一笑擦身而过。

    只是坐落在这面墙近旁的蒲松龄老先生写作时稍事休息的那个小巧的亭子,因未曾过去坐一坐沾染一下先生的写作灵气,成了此生的一件憾事,这也命定了我的文字只能望大师之项背。

       出得太清宫,脚步不由自己的移到了水滨,这里没有沙滩,遍布鹅卵石的水边海浪一波波漫过来,许多戏水的游客脱掉鞋子与海水做最亲密的接触,每一个人都那么认真地在石头下翻拣着什么,期待着大海带给他们一个个惊喜,其实这样翻拣一天之中在同一个地方也不知发生了多少次,但对于每一个新来的都依旧是满心的执著,满心的期待,因为每一次海浪都是新的,此波即逝,彼波又起,大海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厚待。

      把手探入清凉的海水中,让海浪从手边拂过,直至漫过鞋底,身心似乎也被海水浸泡的变体通透,在这样的时刻,视线被海水淹没,身心被大海拥抱,一种久违的母性的亲切和温暖慢慢拂过沧桑的心,让我如婴儿般在那一声声的低语轻
言中无欲无求,无思无想。原来我与海是如此的相契,原来她一直在这里等我,原来我的梦一直很真切——我,应该是她的女儿!  

四  相望

       离开了海的视线渐渐变得枯燥,北上的路途与海完全隔绝。于是我期待着下一个驿站——烟台,因为那里也应该有海滨、沙滩,短暂的别离之后,我们终又会相逢。

       这样的期待一直到夜幕降临,一直到漫步在烟台的街头错失方向之后的无功而返。就在这一天即将落下帷幕,我伸手去合拢七楼客房的窗帘时,突然眼前一亮:原来她是在这里!越过远处楼房的屏障,视线内是港口森密如树的塔吊以及夜色里沉沉的海水。

      一觉醒来,曙色已经穿透厚重的窗帘,就在拉开帘幕的那一瞬,我竟一下子睡意顿消,欣奋的几乎惊跳起来:一轮金黄泛亮的日出正升起在海上,那种海水擎举的美丽和灼亮像是大海托起的一枚珍珠,清新醒目,明净耀眼。

      在驶往威海的途中,海一直伴随在身旁。烟台海滨沙滩上的阳伞、婚纱拍摄外景地的风光,以及渐渐铺展开来的野性自然的海滩,都在视线里一一驰过。

       一只只渔船散落在海上,海水在日光的俯视下闪鳞耀金,海面上象散落了一片星子。更多的时候大海更像一个苍茫沉默的老人,千百年来,它包含的太多,有谁能看透它的内心,又有谁能读懂它的诉说?作为一个人,如果能持有它这样浩瀚的胸怀,丰厚的内蕴,也许世上便收获了如海面一样的平静和安宁吧。

    一路车行,一路与海相伴,一路相看两不厌。

    没有语言,却有比语言更丰厚的潮在心底暗涌,但愿,这样的相伴能更久远些……

五   相契

    转过一座山坡,路边的绿化带渐渐变得花红草绿,整洁光鲜起来,抬眼处,一座年轻美丽的城市跃然眼前,那便是威海了。

    威海以整洁秀丽著称,依山傍海的地理优势使其占尽人居的先机,地处山东最东端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注定只是陆地的一个终点,所以这里除了作为水路中转站的熙攘之外,更多是旅游人群的繁乱。如果除去旅游高峰这一因素,这里应该是一个优雅,幽静的适于人居的极佳去处。

    登上轮渡,海又一次在视线里扩展,城市渐行渐远,周围都是碧沉沉的海水,当又一次被大海围裹,那种亲切地感觉又渐渐回归,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孩童,枕戈在母亲怀里,在那种阔大无边的包容里过滤尽俗世的尘埃,无烦无忧。

    登上刘公岛,历史缓缓打开,如今的岛上已是一片繁花似锦,亭台楼阁盈然,在这里,静美的石头会唱歌,路边草坪上,有音乐翩翩飞出,仔细瞧时,那一方方宛如音箱的石块上面在一侧都有几条镂空的长方形孔洞,音乐便是从那里飘出来的。走进甲午海战馆,涛声和着历史的怒吼呼啸而来,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一幕幕历史画面的定格,都已经被大海深埋,沉淀,但那种抑止不住的爱国之情、正义之气,宛如海底波涛,冲破历史的层面,在无数走过的今人心头荡漾,大海会作证,历史不会老去。

    走出历史,外面依旧是一片春光明媚,海面平静辽阔,战火的疮痍与疤痕也许只会带给陆地,大海,便是这样以完整如初的美丽和宁静,让每一个走进它的有罪和无罪的灵魂自我反省。因为她是有生命的,她就是一部活的历史,她有自已的语言。千百年来,她的诉说比那些现象更生动,更深刻地漂洗着人的灵魂。

六  相溶

    离开了海参威海域的深沉厚重,去往蓬莱仙阁的途中充满了一些浪漫的幻想,只是途程迢遥,海竟不知被此起彼伏的丘陵兰在哪一端。放眼四望,刚卸去花蕊的苹果树漫山遍野都是,烟台苹果的盛名看来名不虚传。

     终于有一丝凉爽的海风透进车窗,海,又在视野里出现了。蓬莱仙阁如一条依托古城墙婉延而上的神龙,凌海而居,傲视着万顷碧波。八仙的传说遍及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好像每一个经过它的游客都会沾染一丝神仙的灵气,而变得眼界空名,达观向善。

    由于蓬莱仙阁的海滩处在市区之外,因此多了些自然的气息,在这最后一程的最后一个多小时里,我们放弃了到一些名胜景点的游览,而选择了与海的亲密接触。孩子们在欢快的寻找贝壳和石子,一次次等待着海水带给他们的惊喜和欢乐,我把手探近海水里,在那丝清凉里感觉海水的脉搏和律动,海水衔着一排排白色的浪花哗哗涌来,仿佛在唱着一首欢迎的歌,又好像在与我亲切的交谈,执水相握的瞬间,只愿时光就此停止。

    孩子们在欢快的笑,海浪在和他们嬉闹,咬着了他们的小脚丫,把他们用沙子堆起的城堡也冲垮了;几个年轻的女孩在水边踏浪,潮起潮落惊起她们一片片欢喜的尖叫和脆笑;两个年过不惑的中年人也耐不住海水的诱惑,挽起裤管试探着踏入水中,一副慨然赴死的凛然。海在接纳之中也包容着一切,在这人海自然和谐相亲的环境里,尘世间所有的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疲惫倦怠,还有什么不可以涤荡,消融!

    依依不舍得离了海滨,在踏上归途的那一刻,仿佛依旧看见海水一浪浪驰来,追逐着我们的脚步,凝视着我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海,终于成了身后一个只能在记忆里捕捉的梦,但是它带给我们的那种浩瀚、宽容、厚重、亲切,却澄澈着每一颗世俗的心灵,这也许是世人渴望与海亲近的初衷吧!

    海,越来越远了,但愿每个人心中的海之梦,能越来越近……

题外话——相遇如花,人淡如茶

     那晚搭出租到旅游公司楼下的时候,已临近午夜,街上已是人影寥落,等到陆陆续续有散客到达,大家虽不相识,但因了目标的一致,言语间显得极为融洽。一车之中,与儿子年龄相若的有三个,三男一女,那女孩竟是儿子同学,欢快的像一个皮球,儿子不大喜欢和女生玩,又碍着人多的面子,所以有点不理不睬。另外两个男孩一个不大合群,另一个虎头虎脑的与儿子一样,手里都玩着一个溜溜球,儿子的玩技略高一筹,这因此成了吸引那男孩的筹码。孩子的相近,也拉进了双方家长的距离,而且年龄、气质和修养的一致,使得我和那男孩的母亲很投契,一路之上,孩子们在前面跑,我们一起在后面边走边发表一些对四周事物的看法和观点。那应该是个心善的女人,逢庙必烧香,遇佛必跪拜,她的理论是:行善是修德,孝敬老人就是给自己增寿。我虽然不像她那样对每尊神都诚信必笃,因为在我眼里,神太多了,实在是不知拜谁好,敬了这尊,冷了那尊,于心不忍,索性就哪尊也不拜了,不过那女子的善良却让我钦敬。

     匆匆的行程,淡淡的相交,有时不禁思绪飞远,相遇是缘,突然想起网络上几个和她年龄相似的妹妹,神交已久,却是无缘得见,也许今生只能是心灵上的朋友,而一些陌生人,却在一个机缘的契合处,得以相遇相伴,想来是更深的一层缘吧。

     面对大海,那女人只在离水很远的地方瞩望,远不似我禁不住海水的诱惑,全然不顾形象的不雅,差点就甩掉靴子踏入海水的怀抱,女人的冷静让我止步也让我遗憾,如果她和我一样的情绪,我相信此行我必不会有没有踏浪的遗憾。

     女子说:我感觉海很凄凉。这种感受的确与众不同,也许是她处惯了一种暖意融融的家庭氛围,所以对海那种孤独的自赏和遗世独立不可理解,或许是她的慈悯胸怀,不希望海被人冷落,被世界抛弃在这孤绝的一隅。我感觉我们是如此的不铜,却又能相互理解,于是,碌碌的旅途上,多了一些茶的味道。

    归去的途中,几天的相处,一车人已成为一个融洽的大家庭,一路之上,大人们都疲惫无言,孩子们却精神甚佳,几个人又说又笑游戏玩闹在一处,整个车厢都是他们欢快的笑声。

    淡淡的相遇,淡淡的别离,没有过多的言语,也没有相互留下联络的方式,人生本就如此,不知会在哪一刻,谁会成为谁的风景,相遇的日子,相互珍惜,相别的日子,互道珍重,人淡如茶,相遇如花,让美丽存留……
发表于 2009-7-2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霜儿好文!蓬莱威海我零七暑假去过,看到文字很亲切!文字以及文字本身的长度给人波涛漫卷的感觉,让人怀想海边的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海,每个人都会有梦;
面对海,每个人都会感慨万千,思绪飘渺;
它的博大/它的色彩/它的澎湃/它的广阔无垠/它的纵横千古/它的无尽的缤纷/无尽的奥妙。
于是有了关于海的文字/海的故事/海的传说:天道远,满凄凉。
你是懂海的人,红上大家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岛的街道很有特色,狭窄,且几乎都是坡路和斜路,巷道相交,宛如棋盘,这里有句俗语这样说:上坡累死人,下坡吓死人!”
我没去过青岛,以为很平整,原来如此。你这么一说我倒想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相溶-------改为相融吧
和霜儿一起游了一次大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随霜儿,看了一路好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霜儿的文章,也心中神往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眼里,神太多了,实在是不知拜谁好,敬了这尊,冷了那尊,于心不忍,索性就哪尊也不拜了”---------------------这话有意思。也有人是能敬多少尊就敬多少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用心,让山东的每一处海灵活多样。历史人物、沙滩海景、建筑街道,相融在暖暖的心情里。文字的妙趣横生,哲理的深入浅出,更添枝加叶恰到好处。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海声 于 2009-7-2 11:50 发表
读霜儿好文!蓬莱威海我零七暑假去过,看到文字很亲切!文字以及文字本身的长度给人波涛漫卷的感觉,让人怀想海边的时光!


想来那次山东海滨之旅已然是05年的事情了,时光忽忽,后来又去过一次日照,却是感觉淡薄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9-7-2 12:03 发表
关于海,每个人都会有梦;
面对海,每个人都会感慨万千,思绪飘渺;
它的博大/它的色彩/它的澎湃/它的广阔无垠/它的纵横千古/它的无尽的缤纷/无尽的奥妙。
于是有了关于海的文字/海的故事/海的传说:天道远,满凄 ...


一直喜欢海,那种浩瀚和阔大会让心灵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7-2 12:46 发表
“青岛的街道很有特色,狭窄,且几乎都是坡路和斜路,巷道相交,宛如棋盘,这里有句俗语这样说:上坡累死人,下坡吓死人!”
我没去过青岛,以为很平整,原来如此。你这么一说我倒想去看看。


我说的是老城区,的确很有特色,青岛是值得一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7-2 13:49 发表
六  相溶-------改为相融吧
和霜儿一起游了一次大海。


嗯,这个建议不错,马上去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永耀利人 于 2009-7-2 16:48 发表
跟随霜儿,看了一路好风景。


比较喜欢写点这样走马观花的文字,感谢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09-7-2 23:33 发表
看了霜儿的文章,也心中神往哦


幻没见过大海吗?有机会还是去看看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