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345|回复: 32

【浅谈随读】浅悟周闻道等的散文 “在场主义”------读野许的《爱的碎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1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悟周闻道等的散文 “在场主义”
                                                                  
                                                                                                    ------读野许的《爱的碎章》
     
       在场主义的背景:2008年3月8日,由眉山作家周闻道、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首届当代文学学院奖获得者周伦佑等18位在场主义散文同仁创立的,中国当代第一个自觉的散文写作流派----在场主义。其宣言如是说:肩负起了廓清中国散文的天空,为中国散文立论和立法(法则-尺度)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又一个重大的开端性事件。具有改写中国三千年散文观念的重要意义。其定义如是说:“在场”就是去蔽,就是敞亮,就是本真。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就是敞亮的散文,就是本真的散文。
        这群自称对汉语散文先锋实验葆有热情的人,公开站在民间的立场,以亮剑的姿势出现,旗帜鲜明地宣言“在场主义”,并看作是汉语散文在经历世纪之交一系列前赴后继的先锋实验之后,又一次否定之否定的革命性事件。如周闻道所说:“对散文热爱了几十年,观照了几千年,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散文正名,让散文的身份明白,从暧昧当中走出来,使散文成为散文,成为与诗歌、小说、戏剧并驾齐驱的,有独立人格和文格的文体”。如宣言里所说:“散文只能负载它能够负载的;散文只能表达它能够表达的;散文只能是散文。——把历史的还给历史!把哲学的还给哲学!把神话的还给神话!把政治的还给政治!把传记的还给传记!把伦理学的还给伦理学!把宗教的还给宗教!把小说的还给小说!把诗歌的还给诗歌!把考古学的还给考古学!把民俗学的还给民俗学!把文学特写的还给文学特写!把文学批评的还给文学批评!把学术理论的还给学术理论!把报告文学的还给报告文学!使散文成为散文。”
       这面在场主义大旗直捣中国几千年的散文写作,大有颠覆散文的传统观念,开创现代汉语散文的出路之势。所以引起了不少大学、媒体、作家和评论家的极大关注、激烈争论以及广泛质疑。这场散文论战烽火如何熄灭,何时盖棺定论,我辈只有一旁关注之热情,期待真能感受到散文的一缕新风。而我只是对这个新的理论及其定义里的“在场性”和“散文性”好奇起来。因就其定义来看,其实要解决的就是散文的概念和性质问题:什么是散文?什么是好散文?按周伦佑的理论来说,就是用“在场性和散文性”来寻找散文。支撑其主义的系统理论概括说就是:“在场性”的在场----经验的真实,语言的本真,语境的澄明;“散文性”的在场----“散文性”的揭示与最终确认。即去除种种非散文性因素对散文本体的遮蔽,凸显散文的本质特性。并提出了“散文性”的四大文体特征----“非主题性”、“非体制性””、“非结构性”、“非完整性”。 这四大文体特征所体现的似乎就是“随意”、“片断经验、散漫”、“发散”和“自由表达”,向我们昭示了散文的精神指向——自由。也就是说符合这些特征的散文才是其标志的散文。
        纵观先秦散文到白话散文到当代散文,似乎还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对散文冠以“主义”,也无论散文经历过白话时代、先锋时代、非主流时代、文化散文时代、后现代主义时代等,估计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散文属于什么主义,就如我将解读的这篇散文尽管符合了那四性,但作者却说 “我一直不对什么主义感兴趣,只知道文字就是随性而写”,意思就是“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的闲散之笔。我想这应代表了大多数作散文人的心态。但这篇散文是否就可以说是篇真正的散文呢?我想我一这样结论,一定要遭到绝对的反对。在我读了他们的一些理论,再读了一些在场主义的征文,终究还是不甚了了。有种依然“换汤没换药” 的感觉,或如四川评论家杨远宏说的“有移植西方存在主义学说嫌疑”。不过,倒令我在知道在场主义之前就读到的野许的散文时,对其散文独特的特征一直迷惑在心的一些感觉突然明晰起来。
        野许的这篇《爱的碎章》只是其类似散文的其中一篇。我记得在当时写给野许的一篇评文时就说到:“野许的文字无需从文法上去分析,也无法用传统的散文概念来论,我只想尝试着进入文字的灵魂。因为这才是文字中有价值和永恒的东西。”现在想来,这“有价值和永恒的东西”其实就是在场主义散文所说的精神指向——自由,而这也是人类一切精神创造的终极意向,非散文的独特性。
        从野许的散文和与野许的交谈中感知,他的创作观念一向是“文学的审美意义高于一切,所谓的‘文以载道’只是文学在依着唯美原则构筑自身时,一不小心做出的好人好事。”(我个人觉得这话稍微有点偏颇),亚里斯多德在《论美学》里也说到:“艺术创造来源于塑造形象的冲动和表达感情的渴望。高雅至极的艺术就是带给人最高形式的美的享受。”这美应该不仅指的是外表的形式,还在于它的内在含义。也就是依赖明确的判断、自我的控制,欲望的协调,和手法的巧妙,走向完美和力量。
        也许是他酷爱哲学和心理学结下的不解之缘,以致他的散文有的地方非常空灵神秘,有种精神宣泄即感情净化;很多章节又文字优美,妙趣自生,有着形式上的完美;也还有纯粹的思想有着未受行动干扰的纯粹活力,直扣理智。所以,读他的散文首先不需要去为他确定一个什么主题。说到主题,作者常说 “我总是写完后,才知道自己想写什么。”沈从文也曾不耐烦地说:“我是从未按照什么主题写作《边城》,我心中只是有这么一个故事,只是想到哪写到哪”。而雨果回答更干脆:“我也不知道自己写什么。”这应就是在场主义“非主题性”所需的真性情、真文字的自然流露。但我们不可以说这些散文就是受了在场主义理论的影响,或说就是按照在场主义的理论指导而作的,他们都是早于在场主义的产生就形成了的一种写作习惯。于此,在场主义似乎只是无意中做了一种散文写作手法的实践归纳,而非创新理论。
        再从这篇散文的形式上来看,有散文诗,诗歌,还有意态散文,全然呈现出片断和散漫的特点,发散性特征。没有完整的故事和情节,外表也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思想框架,完全摒弃了传统散文中全景式和全知全能的描写。但是否就可以认为它的外结构和内结构就分离了呢?仔细阅读文章中“爱“的表达,我们不难读出作者无论从小爱到大爱,从欲望的爱到纯粹的爱,始终在注重着整体的统一,比如一部戏剧,应该具备情节的统一,不能有任何扰乱视线的次要情节,也不能有脱离主题的插曲。它的形式是显性的,它的内容是隐性的,只是作了观念性埋伏。这文字的非完整性片断经验表达也应就是在场主义“非完整性”及“非结构性”的实践诠释。但这样的形式似乎依然具有诗歌、戏剧的特征,这些文体的元素如何可以做到“去蔽”呢?如在场主义要回归纯散文,听来似乎要进入一种真空。这令人感觉矛盾了,如作者对命题所认知的“进入灵魂深域的思想,无不显现出多元的启蒙意义,强调哪一元或者裁去哪一面,都会严重损害文章因多元而获得的丰富。”
       作者正好是80后,这篇散文也正具有表达上的自由度。如句成段,行成段,诗成段,段非段,节非节等,这种由散句、散行构成的散体文,表达上的随意性、个人性,正是在场主义“非体制性”体现的自由表达意向。但这样的形式在初唐时就曾流行,近代周作人、朱自清和马茂军等都是这种散文体的代表。所以,严格来说,在场主义所倡导的散文体并不是创新意义上的散文。只不过与周作人五四时关于美文概念的某些观点相通而已,即注重自我个性的一种表达,在散文中要有作者自己真正的性情,和相对发放的抒发,不只是在内容精神上,还有表达方式上的自由。所以,散文与其说是自由精神的表达,不如说是精神的自由表达。仍旧借用作者自己的写作观点来说:“很多时候,我只是要站得远点,好为这个时代画一幅素描;很多时候,我只是想把一个真相放在更洪大的背景中曝露它的荒谬;很多时候,我只是本能地叙述出人类的集体记忆。很多时候,就总是有这样的声音传出:你越界了!”(摘自野许之文《文学的,太文学的》)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只是拿着现代产生的散文理论去理解了一篇以前的散文而已。估计作者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贴合。

附原文:

爱的碎章


一  有一天,我会见到你
  
  有一天,我会见到你。因为我曾在三月冰冷的某天,向你寄去四月绚烂的请柬。
  有一天,我会见到你。在欢腾的浪尖之上,在栀子花喷薄吐香的嫩蕊间,在琥珀晶莹的最深处,在泛黄日记的的最后一行,见到你。
  见到你,然后知道,天是蓝的,月是弯的,海是悠远的,而一颗心,是可以欢乐的。
  
  有一天,我会见到你。
  即使这样呢喃着,你我擦肩而过
  那么,一个来世之后,那么,围着地球旅行一圈
  有一天,我仍会见到你。

二  给哑巴
  
  我曾捡到你的话语
  在某个春雨过后的清晨
  那缤纷的落蕊
  是你华丽的辞藻
  
  我曾拣到你的话语
  在潮涨汐落的海滩
  那未被擦去的脚印
  是你久远的诉说
  
  而现在
  藏了什么样的寒冬
  负了什么样的秘密
  你决然于冰雪之中
  
  你怕一开口
  那随之而来的
  是整个四月的芬芳
  和那似海的孤独

三  你的指尖
  
  你的指尖
  茂盛着什么样的花与味道
  搏动着什么样的心跳和旋律
  
  让我凝望吧
  你的指尖
  装满了秋天的二十一个童话
  和一个冬日的神话
  童话是绿的,神话却是红的
  
  让我吸吮吧
  你的指尖
  充斥着清晨二十一种的安宁
  和一个傍晚的绝望
  安宁是苦的,绝望却是甜的
  
  让我握着吧,
  让我顺着那细小蜿蜒的纹路
  而恍若隔世
  彷佛重回那几个世纪之前
  被阳光沐浴的一瞬
  我记得,那时,我已曾感叹
  瞧啊,多像她的指尖

四  我们会

     我们会牵着手买菜,但一定是你在那边笨手笨脚的砍价,而我在一旁偷笑。
   会为一道菜是先放油还是先放肉而争吵不已,一旦等我做出,你却又贪婪的不让我动一筷子。
   会为饭后谁去洗碗,来一场激动人心的石头、剪子、布,结果无论输赢,肯定还是我去。
   会走在夏夜的街道上,看路灯下长长的身影,会去看广场的喷泉,会让孩子般被水浇透的你,躺在我的怀抱,感受你强烈的心跳,吻你湿漉漉的前额,一不小心,被你拖入那五彩缤纷的泉水中,一同呼喊,一同奔跑,一同做回那快乐简单的孩子。
   会在书房写作时,听到大厅里你哀怨的叹息:“非要现在写吗?”接着是选台器轰然坠地的声音,然后是靠垫、水果刀、几枚硬币……“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然后是你郑重的道歉。等文章写完时,开门看见你缩在沙发的一角,静静的,乖乖的,惹人怜爱,忍不住上去抱她,却被一把推开:“闪开,别挡着我看电视。”
   会看着你洗脸,刷牙,会竖起耳朵听牙刷打在你洁白齿上的声响,会看着你散发微笑的向我走来,每一步都要看的真切。
     而灯光熄灭的那一刻,会充满感激的向上天祈祷,愿永远是你,躺在我的一侧。
   会在清晨起来,让你出于本能寻找的双手永不落空,会让你惺忪的眼眸,在睁开的一刹,看到这世上的第一个形象便是我——那个正静静望她的男人。

[ 本帖最后由 落草风起 于 2009-6-22 21:31 编辑 ]
发表于 2009-6-2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不干活了,慢慢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场”就是去蔽,就是敞亮,就是本真。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就是敞亮的散文,就是本真的散文。

倡导本真化写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可以慢品,掌声必须先到。欢迎落姐再次出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6-21 16:28 发表
今天不干活了,慢慢品读。

辛苦妹妹了,休息还让你看裹脚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6-21 16:34 发表
“在场”就是去蔽,就是敞亮,就是本真。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就是敞亮的散文,就是本真的散文。

倡导本真化写作。

散文的本性化抒情化其实也是一直在提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鈍刀 于 2009-6-21 18:38 发表
文章可以慢品,掌声必须先到。欢迎落姐再次出山!

刀刀好,砍我就记得温柔一刀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草姐姐,晚上好。
经常有人说晨晨的诗歌太像散文,仅是分行而已,这样晨晨很有挫败感。一直觉得写字如同做人,坦诚就好了,不需太多华丽的修饰。诗歌不也应该是如此吗,本真写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次告诉他们,你的是在场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场主义其定义如是说:“在场”就是去蔽,就是敞亮,就是本真。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就是敞亮的散文,就是本真的散文。
我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在场主义,哗众取宠而已.还拉上周\朱先人做代表,是否太过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病了,这两天要挂吊针,有空再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没有牙齿的狼 于 2009-6-21 23:11 发表
在场主义其定义如是说:“在场”就是去蔽,就是敞亮,就是本真。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就是敞亮的散文,就是本真的散文。
我喜欢

谢谢来读!欢迎一起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本 于 2009-6-22 08:19 发表
什么在场主义,哗众取宠而已.还拉上周\朱先人做代表,是否太过了点.

这个理论的争议很多,您似乎没认真读,周\朱先人不是代表,
是在探讨中涉及到的。
欢迎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09-6-22 13:30 发表
宝病了,这两天要挂吊针,有空再读。

妙妙辛苦呢,祝宝宝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