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94|回复: 1

晨晨的调调:《麦田里的守望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种守望叫做麦田守望,有一本书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种人叫做麦田守望者。
­
今天文学课上,老师详尽的讲解了这本书,还有那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
­
我生在村庄,我知道麦子成熟后,那一大片铺天盖地的黄,足以把每一个人湮没在麦海滔滔热浪里。麦子成熟的气息,也足以熏染的每一个人心清气爽。放肆的躺在安全的麦田里,听着麦浪一下接一下的拍打过来,耳边充斥了太多的自然中的天籁之音,风声,鸟叫声,蝉声,躲在麦田的庇荫之下节奏欢快的虫鸣声,浅吟低唱,这是在夜晚。白天的炎热抵挡着每一个人出门的欲望,只是农人们繁忙的步履,从来都不畏惧太阳的淫威,相反,他们感激太阳。
­
霍尔顿渴望守望,是因为缺少守望。用一种守望来完成心中自己期待的美好。比如我,我的守望仅仅是精神的澄澈和身体的自由,不被约束。守望看似很简单,其实很艰难。
­
16岁少年因为打架离校出走,不敢回家,当天深夜住进了一家小旅馆。狭小的旅馆,浓缩了世界最难堪的“精华”易装癖,同性恋,互相喷水喷酒的男女。姿态扭捏,动作做作。年少的心被世俗的“精华”所浸淫,顿感恶心。
­
妓女,出现在他的世界。16岁的少年即将以一个嫖客的身份,与一个妓女“邂逅”。但是因为害怕,用约定的价钱,打发走了妓女,很好,保住了自己的清白。
­
第二天,遇见两位修女。慷而慨之,捐款十元。与女友约见,不满女友的假情假义,大吵一架,分手了之。
­
醉酒后,行走于街市,冷风冻住了被冷水亲昵过后的头发。惧怕肺炎,怕再不能见到心爱的妹妹——菲芘,决定回家与之诀别。
­
他对妹妹说: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
到此,麦田守望者的姿态出现了。
­
一个叛逆的孩子,对人间的爱,对纯真和善良的渴望,毫无保留的放在麦田里了。
­
一个人想要在人世间简单而单纯的活着,并非不可能,但是也绝非一件易事。霍尔顿病了一场,如果生病后,就可以把一些理想都抛弃,那么一切都只存在虚幻,过去了的,将来的。
­
一直觉得自己和霍尔顿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我比他要妥协的多。至少,离家出走,从来都只是幻想。从不曾在我的历史里上演过。或许,我会尝试在托尔斯泰82岁的那样年纪上演一次离家出走的好戏。出走了,我还绝不回来,最好和他一样,病死在路上。
­
忽然间,我就躺在麦地的边缘,那里充斥了最多的最浓烈的麦子的气味,还有土地散发出的不慌不忙的凝香。一阵风吹过,一阵阵的麦浪丝毫不比海浪逊色。
­
它们散发着生命的热情和成熟的讯息,麦子拍打着麦子,它们不会把彼此拍死在麦浪上,因为它们彼此依靠。一个倒了,另一个也就会倒,这叫做多米诺骨牌效应,用来比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效应,也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效应。
­
生活还是按着原来的格子攀爬,春去春又来,麦子分蘖了,麦子成熟了,都只是一个命中的过程。只是依旧会有人执迷于麦田里那真挚纯真的守望,会有很多人说: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如此也不错,守望在麦田里,的确比行走在马路上要安全得多。世界上还有比安全更重要的事情么?


[ 本帖最后由 晨晨 于 2009-6-8 19:48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4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过这本书,很人道很唯美的的理念。人能为自己活着,这才是巨大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