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22|回复: 3

从罗京之死开始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6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鉴于对死亡的害怕,人们开始思考如何逃避死亡。没办法逃过死亡本身,使人们对自己创造的神产生怀疑,继而抛弃。转而考虑如何消除对死亡的惧怕,对死后虚无感的消除。人们用各种事情来使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死亡的意义,以及何时来临;用各种创建来流传后世,以消除死后的虚无。
        现在,我已经开始着手死亡的准备。但不是要高大的陵寝,也不是华美的碑文,更不是妄想成为天上的星星,以精神的光辉照耀后人。我只想在最后的一刻如何从容、沉稳地面对,即便死亡夺去我的一切,我却不因此害怕。虽然死只是一瞬,我却要为此足足准备一生,而这一生的准备,依旧显得短促,到头来想必依然仓惶应场。可我还是不能放弃。
        很明显,死亡从进化的角度讲,是有积极的意义的。生命本身在漫无目的中追求完美形态,形体和精神的进化只有通过死亡来完成。或者说,只找到了死亡这种方法。但是这所有生物漫漫长路的探寻,对于个体而言,仍旧是无助。人们追求的是现世得道飞升。抛开这一点不说,整个人类的漫漫长路,也未必有理想的结果。甚至,朝闻道夕可死矣,也未必可以完成。
        在这种情况之下,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他主张不想。这是他想不通的地方,可是这影响了他的整个理论结构。因为他后面又给了人一个对死亡的态度,“生死是小失节事大”。实际上每一个宗教都给了人一种死亡的思考,也都是利用给人们提供死亡的后续,而集结了现世的力量。这反映出每一个人,每一个物种,都有共同的追求————永恒存在。
        永恒这一品质,在人短暂的一生里难以得到验证。
发表于 2009-6-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恒这一品质,在人短暂的一生里难以得到验证。

死于自然之道,无我之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多想活着时,想死的事想也是白想,不如顺其自然,死神来了就死,死神没来就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6-6 20:19 发表
还是多想活着时,想死的事想也是白想,不如顺其自然,死神来了就死,死神没来就活。

我也是这样想!但我要向罗京献上我的哀痛!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