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秩序》(周末练习,超现实主义3个,求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它的追随者遍及美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士、德国、南斯拉夫、希腊、美国、墨西哥、巴西、日本及非洲。
  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达达主义由特里斯唐·查拉于1916年在瑞士的苏黎世创立。“达达”一词是全无意义的。它实际上是主张推翻一切传统的写作技巧,完全打乱人的思维表达方式,企图以毫无意义的文字堆积取得惊人的效果。达达主义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成功的创作,只存在了短短的几年。
  超现实主义一词最先是在阿波利奈德一个剧本序(1917)中提出的:“人当初企图模仿行走,所创造的车轮子却不象一条腿。这样,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超现实主义。”
  1919年,安德烈·布勒东和保尔·艾吕雅、路易·阿拉贡等创办了《文学》杂志,进行了超现实主义的实验。1924年,在巴黎创立“超现实主义研究室”,并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创办《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宣布了这一流派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观点。他们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哲学基础,否定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创作规律,鼓吹超越现实,超越理智,用“自然写作”的方法(即不受理性、道德准则制约的写作法)来表现思想的真实活动。他们相信梦幻的下意识比事实更能表现出精神深处的真实,因此提出要挖掘久受压抑的下意识世界,使之居于主宰的地位。超现实主义作品大多杂乱无章,荒谬混乱,有的甚至用晦涩难懂的符号来代替文字,反映了当时欧洲青年一代苦闷彷徨和找不到出路的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除布勒东外,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还有法国的艾吕雅和阿拉贡、英国的托玛斯等人。
  至1930年为止的整整十年,是超现实主义的兴盛时期。随后,超现实主义的阵营产生了分裂,阿拉贡和艾吕雅先后退出。
  在理论上,超现实主义提出了一套文学主张。它的理论依据来自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和关于梦的阐释。超现实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要在人的复杂性后面发现它的统一;现实的表面不足于反映实现本身;超于现实之上存在着“某种组合形式”,这种形式能达到事物的本质。这种形式之一是潜意识,另一种就是梦。潜意识,反映了人的灵魂和世界的内在秘密;表达了潜意识,才能达到人对自己的完全意识,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动因。梦,把人秘而不宣的东西完全剥露出来,既显示了过去和现在,也预知着未来。
  超现实主义者极端强调人的内在意识的重要性反映了他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厌倦情绪。他们自我标榜是“精神的反叛者”,并要以他们的作品去实现这场“血腥的革命”。否定西方文明,中止人们的现存关系。所以,他们的言论既有不满现实的一面,又深深打上了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烙印。
  超现实主义在艺术上还提出要注意幽默的手法,认为有了幽默表明作家不向社会偏见屈服,这种手法是“绝望的面具”。因此,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具有对一切事物采取笑谑态度的特点,被称为“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还提出追求“神奇”、“奇特”的艺术效果,他们的创作寓于各种不同的令人预料不到的形象比喻,故他们的作品都有意象丰富新颖的特色。但在很多场合下,由于比喻过于庞杂,想象过于离奇,又往往导致怪诞、晦涩和不可理解。最后,超现实主义主张自动地“记录思想,摒弃理智的一切控制,排除一切美学和道德的考虑”,为此,采用了一种“自动写作法”,既把梦幻和一刹那间的潜意识记录下来,而不考虑文学之间的联系和美学效果。但超现实主义的这种尝试并没有取得“解放诗歌”的预期效果,反而使他们的大多数作品不可卒读。
  超现实主义存在的时间较长,这个流派颇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少的现代派都受其理论影响并加以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w.s默温诗三首

《又一个梦》


我踏上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
我渐渐看不清了,然后我完全消失
群峰之上正是夏天


《日出找蘑菇——为简和比尔。埃诺斯密斯而作》



天还未曙
我正走在几个世纪的栗树枯叶上
在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
虽然黄丽
从另一种生命里飞出警告我
我是醒着

黑暗中雨落下
金色的吟唱者从一个不是我的睡眠中探出
唤醒我
所以我上山来寻找它们
 
它们出现的地方我从前似乎来过
我辨认着它们的生栖地仿佛想起了
另一种生命


既是现在我在别的地方走着
寻找我自己


《冰之一瞥》


我确信现在
一盏皮肤下的灯正越来越近
带来雪
黄昏时一只蛾子融化
滴落在玻璃上
我不知道死究竟是静默
或是一声呼喊冻僵在另外的岁月




w.s.默温(1927年——)生于纽约。曾居住在法国和英国。1968年回国后即加入美国新超现实主义运动。他的第五本诗集》移动的目标》获国家图书奖。1971年《扛着梯子人》获普利策奖。
他努力创作更接近于想象的活力的诗,认为诗“不断地回到它的裸露状态,在年来触摸尚未实现的一切。”他所追求的,是“仿佛一个回声,但并不重复任何声音》”他所翻译的法语西班牙语超现实主义诗人的作品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擅长将日常经验升华到一个幻觉式的‘扑朔迷离的警戒;形式开放’洗练,想象力深邃、广远。有的论者认为他比勃莱更得超现实主义真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6-3 14:31 发表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它的追随者遍及美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士、德国、南斯拉夫、希腊、美国、墨西哥、巴西、日本及非 ...

值得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6-3 14:33 发表
转贴:w.s默温诗三首

《又一个梦》


我踏上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
我渐渐看不清了,然后我完全消失
群峰之上正是夏天


《日出找蘑菇——为简和比尔。埃诺斯密斯而作》



天还未曙
我正走在几个世纪 ...

这个也是,读你的诗还能学到理论很好耶,继续发扬。呵呵 问好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的诗你怎么没批。只拿我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6-3 22:38 发表
那我的诗你怎么没批。只拿我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第一首诗的最后两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者喜欢,常来,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这里有阳光

绍介的理论太深奥了.通过诗歌的介绍.基本领悟了.我也搞画的.在欧美.诗画是孪生兄弟.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和语言都差不多.在中国绘画仍以写实为主流.诗歌超前一百年.但可叹的是:画可以卖大钱.诗歌则不值分文.这是否和具象与抽象有关?我兼职的大学.有一万学生和七百教师.没有一个人能看懂我这种比较写实的诗.老师和学生的文学水平都很差当然他们的专业和电脑不在评论范围.包括看电影.张艺谋的电影基本看不懂.晕.因此.你诗歌理论的推介非常重要,哈哈.真的具有历史意义呢.坚持就是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5-31 17:01 发表
《月亮》



月亮在天空失踪多年
它的底片挂在黑夜
世界向左转
爱情失去右边

星星坠落成石子
它们遥望
月亮上那棵发了一次芽
就死去的老树



《黄昏》



五月被毒死,黄昏向西
然后消失。老 ...

现在是凌晨四点.我反复读这宝石一样发光的三首好诗.二十一行.字字珠玉.字简意骸.交错变幻的意念如天马行空.每一个汉字都象彩色的水晶在阳光的热吻下微笑成横亘天地的彩虹.这些诗句是激情的动感的哲思的抒情的浪谩的大气的青春的亢奋的霸道的唯一的.意念中的画面以三维的动势掀起滔天巨浪汹涌而来.它那里是超现实主义的周末练习之作.它是诗人灵感决堤的洪流泛滥.淹没缺乏好诗滋润的土地我们为之振臂呐喊.这是现实浪谩主义经典之作诞生的时刻.让我们狂饮三大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凌晨7点。我上下眼皮在义无返顾的约会,牵手。城市的清早没有鸟鸣婉转。但听汽车的喇叭声声。报告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09-6-5 04:13 发表
绍介的理论太深奥了.通过诗歌的介绍.基本领悟了.我也搞画的.在欧美.诗画是孪生兄弟.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和语言都差不多.在中国绘画仍以写实为主流.诗歌超前一百年.但可叹的是:画可以卖大钱.诗歌则不值分文.这是否和 ...

谢谢望远来读。我以为,诗歌的共享基础是存在问题的,绘画有直接的视觉上感受,诗歌却需要精神上的共鸣,这是诗歌发展局限的原因。超现实主义的东西阅读群更小了,很大的程度上是自我欣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的东西已经越来越重要。中国当前处于伦理变革中,这些变革必将影响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凌晨四点.我反复读这宝石一样发光的三首好诗.二十一行.字字珠玉.字简意骸.交错变幻的意念如天马行空.每一个汉字都象彩色的水晶在阳光的热吻下微笑成横亘天地的彩虹.这些诗句是激情的动感的哲思的抒情的浪谩的大气的青春的亢奋的霸道的唯一的.意念中的画面以三维的动势掀起滔天巨浪汹涌而来.它那里是超现实主义的周末练习之作.它是诗人灵感决堤的洪流泛滥.淹没缺乏好诗滋润的土地我们为之振臂呐喊.这是现实浪谩主义经典之作诞生的时刻.让我们狂饮三大碗      


-------------------------------真诚感谢你理解我的诗,我写的时候确实是在意意识的立体化和意像的和声效果,如果你真的能感觉到,我很开心。经典之作我不敢当,仅仅是个练习,还需认真努力。随不认识你,但我也喝上三大杯 ,咱交个朋友,欢迎常来挑战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6-3 22:38 发表
那我的诗你怎么没批。只拿我的东西

。因为欣赏诗歌,所以想知道是什么理论指导下写出来的。就关注了理论。有的人诗不怎么样,理论却一套一套的,想让我看我还不看呢。
呵呵,小气鬼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不是学文的,哪里在理论呢,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字问题了,你得多批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7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