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19|回复: 10

重读林徽因诗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6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月间,读一本《林徽因诗文集》。一本书总要有合适的心境来读它,才真正读得进。所以,书与读者之间总是在相互等待。某一个契机,翻开一本冷落在角落里的书,跟随着作者的语境读下去,细品那些奇妙的构思,出人意料的想象,文字间流转的情怀,或欣然一笑,或悄然泪落,或一声叹息,或在合上书的一刻,看见另一个人的一生缓缓走过。
    读林徽因,读她的诗。轻盈纤巧的-“昼梦/垂着沙/无从追寻那开始的情绪/怀未曾开花/柔韧得像一根/乳白色的茎,缠住/纱帐下……”庄严肃穆的-“钟声/敛住又敲散/听—那圆得的一颗颗声响,/直沉下时间/静寂的/咽喉。”巧思的-“心此刻同沙漠一样平,/思想像孤独的一个阿拉伯人/”娇媚的-“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她写记忆-“湖面上风吹过,/头发乱了/或是/水面皱起像鱼鳞的锦/四面里的辽阔,如同梦/荡漾着中心彷徨的过往……/”她写一时的空虚-“六点钟在下午/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等光走了,影子变换/一支烟,为小雨点/继续着,无所盼望……”,
    读她的文,写给挚爱她的徐志摩的悼文。志摩死后,她每年都写,用自己的方式纪念他。这一段情,让太多的人写滥了,甚至炒作的面目全非。但在徐志摩眼里,有一个永远的林徽因;在林徽因心里,有一个永远的徐志摩。显然,林徽因虽然拒绝了志摩炙烈的爱,但给了这份感情足够的尊重,并且用自己的方式珍藏了。林徽因对徐志摩有欣赏,有疼惜,更多的是理解。她在徐志摩死后为他所做的事,除了纪念,更是让外界了解一个最真实的志摩。
读她的其它散文,清丽的文字,透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五四以后的民国,出过一批优秀的散文家。那时的一些年轻人,如林徽因等,在传统的文化沁润中长大,又到国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对生活的体味是中国式的,但眼光和价值观是人文的,他们集中国式的感性与西方的理性为一身,现在再读这些人文的小品,仍觉一流,当今能居其上者寥寥。
再读她的小说。一边读,一边怪她写得太少了!那些凡尘中的男男女女,来来往往,被她白描的多生动!读到最后,读到的是她的为人—一个干净的、纯粹的林徽因。
有一小桢林徽因的照片。中年的清瘦的她斜倚在门上,穿着素蓝旗袍,并无一点妆饰,抱着双臂,眼睛里一点点笑意,嘴角上一点点矜持,美得像一朵淡淡馨香的白兰花。
斯人已远,肉体早化灰化烟了,这些闪亮的文字还在。如若说永恒,这就是吧?
发表于 2009-5-2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匆匆看过,先提一下,晚上细看。

问好百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百度了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匆匆看完。冰心和林徽因,两个光华灿烂的女性,不同的气质,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处世哲学,导致她们结怨。在这篇小说里,冰心一反平日的温婉,笔触调侃,甚至尖刻。
京城北总布胡同三号四合院,当时许多知识界精英汇聚的地方。记得曾经和一个朋友提到过金岳霖,当时总觉得是林徽因不是。现在想来那些想法真的很年轻。
也喜欢林徽因的诗歌,记得“不要忘了那一把过往的热情”、“你是人间四月天”一些句子。也喜欢林徽因的形象,看过她一些照片,秀丽。

胡乱说说,问好百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徽因我也喜欢,《人间四月天》我读了。一段友情,留存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林徽因的一坛子醋送的真叫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09-5-27 07:58 发表
林徽因我也喜欢,《人间四月天》我读了。一段友情,留存美丽。

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下午百合 于 2009-5-29 20:20 发表
林徽因的一坛子醋送的真叫绝。

是啊,很好。问好百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斯人已远,肉体早化灰化烟了,这些闪亮的文字还在。如若说永恒,这就是吧?
--------应该是吧!单看一生围绕她,追求她,爱护她的几个男子,无一不是大师级的......你就想不到中国从古到期今的才女中,有几个活得比她更精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歌 于 2009-5-30 23:09 发表
斯人已远,肉体早化灰化烟了,这些闪亮的文字还在。如若说永恒,这就是吧?
--------应该是吧!单看一生围绕她,追求她,爱护她的几个男子,无一不是大师级的......你就想不到中国从古到期今的才女中,有几个活得比她更精 ...

谢来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书总要有合适的心境来读它,才真正读得进。所以,书与读者之间总是在相互等待。某一个契机,翻开一本冷落在角落里的书,跟随着作者的语境读下去,细品那些奇妙的构思,出人意料的想象,文字间流转的情怀,或欣然一笑,或悄然泪落,或一声叹息,或在合上书的一刻,看见另一个人的一生缓缓走过。

这个开头真好。问好百合。我也喜欢林徽因。她的独特气质与才情让人沉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春夜茜草0733 于 2009-5-31 15:11 发表
一本书总要有合适的心境来读它,才真正读得进。所以,书与读者之间总是在相互等待。某一个契机,翻开一本冷落在角落里的书,跟随着作者的语境读下去,细品那些奇妙的构思,出人意料的想象,文字间流转的情怀,或欣然 ...

谢谢!问候茜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