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582|回复: 42

老猫说诗:诗歌意象的种类和选择、运用的准确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4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zlg

    意象,诗歌创作中常用手法之一。它可以从内容、质量等几个方面分成不同的种类。从内容方面分,它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两种;从质量方面分,它可以分为广义意象和狭义意象两种。从内容方面说,自然意象是我们最常用的意象,这种不用多解释,就是诗歌中用来寄托情感的自然物象,诸如山水、草木;社会意象,就是一些社会生活事象,诸如开会、诗书。从质量方面说,广义意象就是我们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即一种单纯的自然物象或生活事象。它的特点是不能单独表意,而必须运用诗人的叙述语加以说明或诗人运用特殊的语言组合,才能达到表意的目的,前者如北岛《回答》中:“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句中的“冰川纪”、“冰凌”、“好望角”、“死海”等等,后者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等;而狭义意象,我认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象。它的特点是它本身就带有意象的特征。它真正做到了意隐于象后,象浮于文表,而服务于意的表达;也就是说意是目的,象是手段。它的成立,是靠人们长期对一种事物的约定俗成的看法。比如“春天”,比如“蓓蕾”等等。当然,还可以用逻辑概念关系的分类法分为反对、矛盾、交叉关系等小类型的意象;以语言方式分为明确意象和隐性意象,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而扩大到整首诗的范畴来看,又可以分为单个意象和组合意象,以上类别的单纯使用和混合使用。单个意象和组合意象,就是为了内容的表达,有的诗只用一个意象就可以表达清楚,这种诗很少见;有的非得用多个意象组成群体意象,才能表达清楚。而组合意象又可以分为主意象总领多个副意象和各个意象地位相对平等的两种方式。各个类别的单纯使用和混合使用,这更好理解了:有的诗只用一种意象,有的诗则综合使用。
    说了这么多意象的分类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使用起各种意象来更加清晰、明了,准确无误。而要达到准确无误的目的,又并非很容易就能做到,更不是知道了以上的分类就能奏效。下面,就说说意象选择和运用的准确性问题。
    意象选择和运用的准确与否的重要性,我们写诗的人都应该知道,它甚至能够左右一首诗的成败!那么,要准确地选择和运用好诗歌中的意象,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诗歌能力,这个能力包括:观察和捕捉诗意的能力;洞悉和透视事物本质的能力,等等。其次,必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诗外知识和艺术文本阅历。再次,还要有较为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要以为诗歌是形象思维,就怠慢了逻辑思维;在准确地选择和运用好诗歌中的意象这个问题上,它甚至比其它能力更为重要,且不可或缺。
    要说明问题,还得举个例子:

    先凑近举诗歌大厅里左岸先生文章中引用的郁葱先生写的诗歌《后三十年》,这首诗运用了上面分类中的社会、狭义和组合的意象方式:
   
    疼一个人,好好疼她。
    写一首诗,最好让人能够背诵。
    用蹒跚的步子,走尽可能多的路。
    拿一枝铅笔,削出铅来,
    写几个最简单的字,
    然后用橡皮
    轻轻把它们擦掉。
   
    说实话,这首诗本不太适合用来说明诗歌意象选择和运用的准确性问题,因为其中的意象几乎都是人们不常见的隐性意象。我之所以选择它,一是为了就近,二是因为它能给我们提供一条准确选择和运用意象的深化途径,我认为这点更加重要。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首诗是怎样准确选择和运用意象的。
    这首诗乍看起来似乎没有意象,甚至没有什么技巧,只是诗人在那里自言自语地叙述。但是,我说有!而且是有大技巧。那就是所谓化技巧于无形的大功夫!
    具体说来,以“疼”为例。左岸先生在文章中说“‘疼’这个动词很具有亲和色彩,又不乏生动具象,试想如果用‘爱’一词,恐怕就俗气多了……”依我看来,它不但具有“亲和”、“生动”和不落俗套的特色,而且和后面几句中的“好好”等词句,都组成了一种特殊意象,我姑且把它命名为“言词意象”。我为什么说它们是意象呢?因为它后面有东西,并且它后面隐藏的东西——“意”要大大超出写在文本上的词——“象”所显示的东西。更有甚者,这种“言词意象”也大大超过了一般意象的一对一容量上的单调显示形态,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级意象。这种意象的特征是:由于这种“象”和它象征的事物(意)贴得太紧,让人很难看出它是作者所精心选择加工过的“言词意象”。只有“铅笔”、“最简单的字”、“橡皮”,特别是那个“铅”,才能让我们稍微看出我们看惯了的一般意义上的、有作者痕迹的意象。而看到这个“铅”,就能让人感到一种突然的“重”,这就是通过准确选择、准确放置——运用意象所带来的力!
    而这几句中所选择的意象到底要表达什么呢?换句话说,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么几个意象呢?它们是不是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呢?我们就来看看:“拿一枝铅笔,削出铅来,/写几个最简单的字,/然后用橡皮/轻轻把它们擦掉。”根据我的理解,作者要说的是:要在自己的“后三十年”里给自己写一份人生总结,但这份总结不一定留给历史。因为相对于生动的记忆,文字是苍白的;而相对于历史时空的浩阔,人又是渺小和暂时的。所以,写是要写的,但用历史的眼光——“橡皮”“擦掉”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么重大的主题,如果不精心选择所运用的意象,能达到如此恰切,而又如此形象生动、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吗?!
    其实,一个选择准确的意象,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它就会自己出来说话,这时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我们即使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的情感,在它那里却表达得如此轻松,如此淋漓尽致,甚至一些我们想不到的细枝末节也让它表达出来了。可见,选择好意象,使之准确无误地运用,是一件让我们感到能使我们的诗歌放射出异彩的、事半功倍的、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然而,不是每个写诗的人都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选择和运用意象的准确无误。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可能是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上出现的差异。随便举个例子,也是论坛上的一个朋友写的诗:

《春天,我杀死一只蚂蚁》

文/静如

这里是产房
护士们可以进进出出
我可以进进出出
但,她不可以

一只蚂蚁,这在一些人看来
是微不足道的
今天于我,她却是高大的
因为,我要杀死她

我要杀死她,杀死她
就像杀死一只蚂蚁
此时,我拿针的手有些抖
慢慢地抖出一束光来

一只氯化钾在秘密执行枪决
啪,这“罪恶”的一声
随心跳杀死呼吸

来不及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窗外的桃花刚刚学会微笑
这世界
终因一只蚂蚁的消失
变得模糊不清

    根据作者的解释,这首诗的主意象“蚂蚁”是用来比喻一个被引产的、已七个月大的、且母婴情况都正常的婴儿,全诗就是围绕给孕妇做引产手术的过程和这个过程中作为手术医生的主人公的感受来展开。
    按说,这首诗的主题真是很不错的:作品表现的是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被误解和人们对生命越来越轻视的态度的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越来越自我化的诗歌写作氛围当中尤为难能可贵。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动机,如果方法有问题,也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诗歌写作也一样——在我看来,这首诗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那么,这首诗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经过和作者再三的交流和认真的思考,还是坚持我最初得出的结论:即:主意象“蚂蚁”的选择是不准确的!我们都知道,蚂蚁是弱小的事物,这个“象”是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的;但从这首诗的总体看,作者要表达的“意”不仅仅是婴儿的“弱小”它只是作者要表达的“意”的一部分,而作者要表达的更重要的“意”在于:婴儿的未(或刚刚)出生就被杀死这种情形带给作者和读者情感上的冲击!因此,“蚂蚁”这个“象”无论如何也完不成完全表达作者希望表达的“意”的任务!
    那么,就没有一个合适的“象”来表达作者的这个完整的“意”了吗?当然有!经过推敲,我替作者想了一个“象”,一个很平常的词:花蕾!
    花蕾这个“意象”所含的“意”,可以说全部包含了作者要表达的“意”:①它是弱小的;②它是未(或刚刚)出生的;③如果有人随意把一朵花蕾“杀死”也会给人们在感情上带来小小的冲击的;④它更符合这首诗题目中的“春天”的意象。不信,就请看一下我擅自改动的这首诗是什么效果:

《春天,我杀死一只花蕾》

护士们可以进进出出
我可以进进出出
唯独她,不可以

一只花蕾,坐在春天的产房
等待出生。她小小的喜悦
被人忽视。现在
在我的面前,她的天真
却越长越大,强大的阴影
遮没了我眼前整个的春天——
因为现在,我就要把她杀死

我要杀死她,杀死她
就像杀死一只蚂蚁
此时,我拿针的手有些抖
慢慢地抖出一束光来

一支氯化钾在秘密执行枪决
啪,这“罪恶”的一声
随心跳杀死呼吸

来不及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这春天,这世界
这世界的美与丑
终因一只含苞待放花蕾的訇然倒下
而变得模糊不清

    下面,再说说另外一个问题:有些人会说,我写的是现代诗,现代诗里有很多技法,例如:颠覆和变形。但是,在我看来,现代诗是有不少故意陌生化的技法,但它与诗人对意象选择和运用的准确性似没有太多的关系。不信,我们去看看朦胧诗,例如,顾城的《弧线》,那意象选择和运用得是多么准确无误;还有庞德的名作《地铁车站》,虽然其中有变形等等的技法,但在意象选择和运用方面也能让人感到准确无误的特点的。

                                   18:29 2009-05-23
发表于 2009-5-24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读后感:

  
  意象,就是要为诗的主题服务,在句、层、段间以象生意。否则,诗就成了堆砌,常说的“堆诗”、“码诗”。
  为什么现在有些诗看不懂或不知所云、无病呻吟,其实就是对意象的有意无意忽视或无视使然。
  难怪有人说,分行的文字就是“诗”,那是诗吗?那还是一堆文字。
  对意象的把握不准,常会导致一首诗没了个性和特征,比如写“马”的,换个“牛”的题目也能装上去,甚至换其他动物都行,这还是“诗”吗?
  所以,当下的诗歌发展,有“非诗”、“伪诗”流行的趋势。
  这些,我理解还是跟此文所议的“意象”有直接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杨兴昌 于 2009-5-24 10: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猫哥这篇理论,对诗歌的二次创作(修改时)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个人觉得写诗,打磨很关键。




[ 本帖最后由 杨兴昌 于 2009-5-24 10: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4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我杀死一只花蕾》

护士们可以进进出出
我可以进进出出
唯独她,不可以

一只花蕾,在产房中含饱待放
她小小的喜悦,被人忽略
强大的阴影,遮没了整个春天——
因为现在,我就要把她杀死

我要杀死她,杀死她
就像杀死一只蚂蚁
此时,我拿针的手有些抖
慢慢地抖出一束光来

一支氯化钾在秘密执行枪决
啪,这“罪恶”的一声
随心跳杀死呼吸

来不及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这春天,这世界
这世界的美与丑
终因一只含苞待放花蕾的訇然倒下
而变得模糊不清

和你磨一个,虽然是反面教材,但喜欢这样的交流!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感觉花蕾这个意象不如蚂蚊引起的共呜强烈!不过,经过二次修改,感觉也行,呵呵!其实这首主要反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有欠妥的地方,究其原因还是老百姓生育观念的问题。这么多年了,老百姓的生育观念总是转不过弯来,超生者、抢生者大有人在,不强制执行、不杀死她又没别的好办法,人口增长问题仍是个问题,只是可怜了那些无辜的小生命,无奈啊!

[ 本帖最后由 静如 于 2009-5-24 10: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你修改后的诗,又改了下,你觉得如何?请再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5-24 09:49 发表
  
  意象,就是要为诗的主题服务,在句、层、段间以象生意。否则,诗就成了堆砌,常说的“堆诗”、“码诗”。
……[quote]
认真读过,正在体会!感谢如此认真的回帖!这也将为我这篇文字提供了必要的思考空间和很好补充!谢谢!希望继续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5-24 09:56 发表
  ……
  个人觉得写诗,打磨很关键。

同意!指导不敢当~再次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如 于 2009-5-24 10:34 发表
《春天,我杀死一只花蕾》
……
一只花蕾,在产房中含饱待放
她小小的喜悦,被人忽略
强大的阴影,遮没了整个春天——
因为现在,我就要把她杀死 ……

嗯,改得好!言简意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如 于 2009-5-24 10:34 发表
……其实这首主要反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有欠妥的地方,究其原因还是老百姓生育观念的问题。这么多年了,老百姓的生育观念总是转不过弯来,超生者、抢生者大有人在,不强制执行、不杀死她又没别的好办法,人口增长问题仍是个问题,只是可怜了那些无辜的小生命,无奈啊!  

看来我文中对你诗的主题的理解没多少大的出入~~~~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5-24 09:49 发表
  
……对意象的把握不准,常会导致一首诗没了个性和特征,比如写“马”的,换个“牛”的题目也能装上去,甚至换其他动物都行,这还是“诗”吗?
...

还有把“火车”换成“鱼缸”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莫求 于 2009-5-24 13:03 发表
认真学习,呵呵

一起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博客啊,如果有,我可以收藏到我博客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4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看完,先问候小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诗是有不少故意陌生化的技法,但它与诗人对意象选择和运用的准确性似没有太多的关系。不信,我们去看看朦胧诗,例如,顾城的《弧线》,那意象选择和运用得是多么准确无误;还有庞德的名作《地铁车站》,虽然其中有变形等等的技法,但在意象选择和运用方面也能让人感到准确无误的特点的。


----------同意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1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