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526|回复: 48

被荒凉咀嚼的土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被荒凉咀嚼的土地
                                                                     
                                                                                 
                                                                                                                                  土能生万物  地可发千祥
                                                                                                                                                                                                     -----题记      

         
        大胆为深而广的现实问题起一个诗意的标题,不仅仅是给拥挤而喧嚣的都市眼光几分诗意的田野气息,更想以文字蘸泥土的亲近,保持一株农作物不肯弯腰的姿势,来聆听土地的声音,注目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并取文人的一缕气节,在一亩三分的土地上,让钢筋水泥也沾染一种诗的精神。

1、狗尾巴草
        很喜欢乡下四月底的天空,暖暖的阳光,世界一片碧绿,一切都在旺盛地生长,连同小时可以奔走的小道,也是草木丛生,狗尾巴草长长的尾巴拂上衣角。抬眼望去,满山遍野的玉米如青纱帐,像在电影里看到的北方景象。钻进地里,可以看到几小块隐藏着的花生地开着小黄花,娇巧无华,也夹杂不少已长满齐人高野草分不清是土地还是坟地的地方。除此,再不见各样的如麦子啊,黄豆啊,绿豆啊,甚至荞麦等农作物。看来如今的农家孩子不用再背诵清明种豆立夏种瓜的农谚了。我问父亲何以大家都只种玉米,村里又似乎并无几户人家养猪。他说种这个简单,也没种田成本高。加之劳力少,现在都不种晚水稻了,玉米也与稻谷一样价钱。
        跟在年过80的老父亲背后来到自家的大片玉米地里,耳边虽是父亲对玉米长势的骄人话语,我想像的却是这一大片玉米,俩耄耄老人,裹满春泥的双脚,在空寂的明亮中,如何踩着沿途的野草,随蛙鸣与农谚一起成熟?太阳照晒下的汗滴禾下土,怎忍白发嶙峋的身影和风雨卷起的一片咳嗽,还有一旁沉重的石头?于是,我照例又对他说:别种了吧,你们太老了,又不是没吃的。他说,不种,这好地就可惜了。像那些长草的地多浪费,能种就种着吧。我无语,只是更小心地看着父亲,别让他踩着凹凸不平的地摔倒了,可他似乎走得很塌实,挥手指点江山的语气,英雄正回家。沿途的狗尾巴草已划了我们满裤脚的粉絮。

2、荒芜的田园
        踩了一脚的泥土,径自来到小时常摸鱼抓虾的小溪。却找不到下脚处,水流只剩穿流在杂草污浊之中的一点泛光,难怪眼前这大片上好的稻田只种一季,这条溪流原是足可以养活它们的。还没开插早稻,一只无人理睬的老牛长哞,声声慢,风声从它茫然的眼前掠过。翻犁过的农田中,仍见好些稻田野草茂密,有的应是多年不种的景象。还有的已种了些青菜,甚至有几块田种的是树。搜寻记忆里那遍地的油菜花草籽花,才觉它们早已悄然生长在了诗歌的田园上。尽管以前走南串北时从车窗上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土地已模糊了它的轮廓,却很少有这样近距离地聆听土地时能感受到的清晰的叹息。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汇集起来比这更令人揪心的是一串无情的数字:据相关土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土地面积144亿亩,耕地却不足20亿亩。06-07年净减少520多万亩,现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不足澳大利亚的1.8%,加拿大的2.4%,俄罗斯的7.0%,美国的21%及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14位。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就此,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逐年增加,人均耕地还在逐年减少,而撂荒的土地也有增无减。如今号称农业大国的中国已成了世界上大豆第一进口国(2007年进口达3100多万吨);粮食第二大进口国(2007-2008年每年进口达2500多万吨,)。由2003年前的粮食净出口国,变成了粮食净进口国。冷眼这一串数字,在花开花落的春季,谁又可以看透冬天的秘密?
         飞鸟的翅膀划过天空。高飞、锐利的目光盘旋着村庄,凌乱的啁啾,在艰难地寻找有一抹炊烟的老屋,还有它迷失的旧巢。老牛还在田间蹒跚,三千亩孤寂的田野,十里路长的村民拥进城市,只有一位七旬老人锄草溪东。

3、土地的迷茫
        “土能生万物,地能发千祥”,山川河海,万物载焉。数千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行物生,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适相符合,作存世的固有至理千年。山河旷野,无声无息,苍翠着一代又一代的梦想,并顺势将日子规划成合理的剧情和季节。红红白白的玉米须儿,金黄翻浪的稻穗儿,门外红着脸下蛋的老母鸡,屋顶上青了黄了的南瓜,八月中午的阳光散发出炒黄豆的香气,秋阳古树下老农磕烟斗的脆响,卧在火炉旁眯眼的老黄狗,年末张灯结彩期待的微笑。。。。。。日子就这样在岩石暗生的青苔上,疏漏着一些幻想和喧嚣,但依旧陈旧地平静着,平安着,轮回着。从来不曾在众人皆睡的夜晚,对即将来临的荒芜有丝毫的预感。
        千年后的今天,石阶铺成的远,草丛遮蔽的路口,是小溪流走的背影。站在一块阳光磨旧的石头上,难以再看到离家归来的民工们的脊梁,扛起春雨湿润后土地的赤裸和季节的阳光。泥路上深深浅浅的足迹只是那些单薄的影子,从清晨穿过黄昏的喘息,走向痴痴的守望。水声里隐约有卑微的吟叹:想当年。。。。。。
        为什么一池清水十里荷塘留不住涌向城市灯红的向往?欲望的街灯,可以迷塌一边晓风栖息的河岸?土地的迷茫在炊烟里解不开哀怨和惆怅:米价在不停地上扬,粮仓在渐渐空荡,8000万濒临饿死的人在望向天苍,如果土地渐渐不承担养活人类的使命,或任荒草疯长,带着讥讽看你死我亡的凄凉;或最好的用场是在上面都建上漂亮宽敞的楼房,哈哈哈,就这样吧,看最后结局会怎么样,我很想这样想。
        一只小蜻蜓悄悄地绕着我,为静穆的游子舞出一段久不被欣赏的点水旋转。

4、历史的钟响
        这个季节,花已飘落。乡野的天空仍然湛蓝,风也轻柔。但时光的缝隙隐藏的一些生命的假象,在穿过巨大的夜之幕,离我和我们越来越近。有心栽花花不开的陌生,农夫山泉的一些病态,青翠山色漂不去红尘的混沌,裸露的土地盖过太阳的尴尬。。。。。。一转头,林立的楼房,速成的农产品,转基因的果菜,人造的食物,正沸沸扬扬。。。。。这远离现代城市的乡村,什么时候也开始玩起了永远吃不完的开心果的游戏。这种以现代科技的复制,无限制的扩大来代替生命成长的鲜活,以齐刷刷前进的足音来淹没季节千万年的脚印,似乎比祖先自然简单的生活多出一种生命的强音,人们自在欣喜。
        是时钟的指针在探寻历史的新走向?食物链不再需要田野和自然?还是高楼密集的城市,从森林里走出来,只要在一旁再建一座绿山冈,就与起初的地方没什么两样?人们似乎迷醉在自己制造的酡颜醉色里,戴上镣铐欢快地跳舞,而把突如其来的窒息呼吸的非典,蔓延肆虐的禽流感,撼天动地的海啸地震,无数绝寰的劫难,交给少数智慧的人去慢慢解咒,而后又忘情去跳舞。只有那些脆弱的灵魂,被灾难一溃千里,留下一片对自然的迷茫,淹没在人声的嘈杂里。  
        不说往事,也不想说向往,我只想以一个土地女儿的良心,漫过历史,漫过思想的头顶去过秤土地的重量。再写下一篇叫散文的文字,告诉做官的人,经商的人,还有喜欢归去来兮风雅的人,打情卖俏吃喝玩乐的人。。。。。。别在生命的最后,看到的是用殷红的字迹书写的春天序言。

5、土地的重量
        乡野的寂地,一棵远树,一片被荒凉咀嚼过的土地。岁月的眼眸将远处的路望断,历史携带着谫语,踱着方步,在黑暗里诡异地笑,沧桑的土地瑟瑟着预言的忧伤-----
       在美国里根政府时期,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就曾经直言不讳地说“粮食是一件武器,而使用它的方式就是把各个国家系在我们身上,那样他们就不愿和我们捣乱了”时,一支支浩荡的农民大军一挥手曾经庄严的拥有,背负内心几多如火的向往涌向城市,而把荒凉噙在土地的喉咙里,任脚上盘桓着歌声的迷狂。待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报告说“第三世界国家缺粮,使美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力量,并的确给了华盛顿拥有实际生杀予夺的权力”时,粮食恐慌和价格飙升引发的CPI和通胀又让刚刚站稳的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开始跌撞,碰疼的还有老百姓迷茫的目光,同样也让整个大地痛苦地发出了呻吟。
        我只思索,试图以文字奋力剖开冷硬的词语,验证是历史的事。
        当粮食,石油还有CPI衍生出的政治、经济还有战争这些高高在上的词语也出现在世代把土地当作生命和墓地的农民面前时,谁也没有想到去丈量它们与自己的距离,因为这些已超出了他们所能读懂的含义。而更高层的“土地道德”,更让他们站在自家地上发呆。于他们,习惯的意义只是 “吃饭问题”,而今“吃饭问题”已不用再靠紧守几亩薄田。对于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的“土地道德”观念,呼吁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对待土地,否则 “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以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你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的政治说法,他们只会不理解而后不屑地说“这些离我们太远”。
        午夜的钟声又在敲响。
        泱泱千年的农业大国,正深深地隐藏着膨胀的忧乐。有多少人欢天喜地在机器轰鸣前数着几张汗津津的钱币时,会知已有虎视眈眈的人,坐阵你必经的麦田看着我们偷笑?在我们国家从2003年开始就如日本、韩国一样,每年花大把大把的钱去购买2000多万吨粮食,3000多万吨玉米时,美国还翘着二郎腿开始扎紧粮袋,宁愿把每年超过5000万吨,足可以养活一亿多人的粮食倒进炼油炉里,再把可以养活饥民8000万的剩余粮食倒进垃圾桶里。然后狞笑着看粮食硝烟风起云涌,坐等这世界因缺粮而匍匐的请求。汗水,祖辈父辈的脸,在麦田,沉重的金黄,无法挺立的高傲的自尊。
       “无农不稳”,一句话爬过了多少艰难的岁月。“没有钱的日子虽然不好过,但没有吃的日子会更不好过!”母亲的信念,曾在太阳下无数次翻动,一如那晾晒的谷粒。父亲说 “即使赔钱,也要种粮保证自己有吃”才是对土地真正的阅读。这何尝不是发达国家的立国之本,它更应该是我们这泱泱大国的生命线!
        空旷的原野,风声低徊,醒了青山的凝眸。云无声,水无声,攥紧一支狗尾巴草,聆听远山的低唤:回到故乡!回到故乡!

[ 本帖最后由 落草风起 于 2009-5-20 00:1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久没来了,来问好各位新老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组对土地反思的文字:“我只想以一个土地女儿的良心,漫过历史,漫过思想的头顶去过秤土地的重量。”
现实与土地有关,心情和思想无不与土地有关,其实,人类就是大地的孩子。
学习楼主的情怀,感悟大地的爱意。

[ 本帖最后由 杨兴昌 于 2009-5-20 00: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读后感:天公开物,悲天怜人!

 昌语:一组与土地有关的文字,读之让人警觉和反思:
1、狗尾巴草

昌语:轻如鸿毛时,正是沉重的开始。

2、荒芜的田园
昌语:老人、老牛与大遍的荒地,是生活的终结还是继续?不得不让人审视。

3、土地的迷茫
昌语:我们迷茫时,土地很清醒。

4、历史的钟响

昌语:但愿是未来的安魂曲。

5、土地的重量

昌语:让我们用心去好好称称。

[ 本帖最后由 杨兴昌 于 2009-5-20 10: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昌昌的用心品读!
把我文字的灵魂都收藏进了你的眼里。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的触角惊心,也写出了现象后面的本质,推荐精华文本。
想念姐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的形式,警钟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还如警钟长鸣。推荐精华,理由如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风自然质朴,文思开阔深透。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见落草,佩服你的胸襟。也推荐精华。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抒情的笔调却不乏尖锐的光芒,

将严峻的现实问题寓入写景、抒情、感怀中,很新颖的表达。

土地,人类生存和文明之根本,

当我们灯红酒绿,欲望无穷,大谈科技、经济的时候,

有多少人关注过脚下这块土地,它的沉默就是叩问人类最好的回答。

问候落姐姐,精彩的文字,欣赏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5-20 08:59 发表
姐姐的触角惊心,也写出了现象后面的本质,推荐精华文本。
想念姐姐

问好飞雪妹妹!也是想念呢。
谢谢妹妹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5-20 10:46 发表
文风自然质朴,文思开阔深透。值得学习!

昌昌的一再鼓励,让我无语而心动!
欣赏你的大气诗歌才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鸣 于 2009-5-20 15:06 发表
值得学习~~~~~~~

问好柳鸣!
谢谢你的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2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