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方悄

读非马先生《我们需要诗的中层阶级》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肯有见地。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5-8 23:28 发表

赞同的,学习了,问老方好。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梦心曲 于 2009-5-9 11:00 发表
我曾请您留三个字,您却没答应/哈哈,姐姐没看见,别在意回字多少,心情在就好.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5-9 12:03 发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你最好不要望字生义。这个“臭”,是香的意思。我在高中时就知道了,大师


杨兄啊,那是顾随先生说的,他的原话是“如老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诗可以写,而太没有有闲之心情。快不成诗了。肉可臭酒何能臭?且人可冻死骨何能冻死?此种事可写成诗,而老杜写的是呼号不是诗。”(见《顾随全集.3.讲录卷》196页倒数第2行起至197页第3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二次印刷。)因为顾随先生读的书多,文学以外,儒道释皆精,我不敢与他去辩论,而且顾随先生已去世多年,杨兄你可以找他的学生驰名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教授论理去。我是学农的,对古文极不了然,不知道古文中“臭”即是“香”,“香”即是“臭”。据我粗浅的理解,老杜这两句诗是说有权有势人家的酒肉多得吃不了,变臭变烂倒掉的不少,而老百姓们不要说没有肉吃没有酒喝,连填饱肚皮的稀饭也没有,只好活活饿死,这是老杜对社会不公的谴责。这也难怪有人要造反,为了保住皇位,逼得李隆基不得不把心爱的杨玉环女士作为替罪羊弄死,以平民愤和军心,落得个“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也许此时他才想起魏征老前辈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惜醒悟得太晚了。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一国将亡,必诿过于美女与写文章的人,其实美女与写文章的人哪有这能耐。如果说老杜费尽心力写这两句诗仅仅为了证明有权有势人家的酒肉是香的,难道百姓人家的酒肉就不是香的吗?那老杜不是在说废话吗?如果老杜的智力这样低能,那他又怎么会成为诗圣呢?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5-10 14: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5-9 12:06 发表


你这个论点,才是大师级的!谢谢你!!!

妙妙,就冲这个论点,以后我要对你格外尊重些:handshake


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角度 于 2009-5-9 12:07 发表
中肯有见地。学习!


向角度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事也好,做诗也罢,往往好坏/成败却在事外,诗外。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博采众长,否则,不但是诗歌的不幸,人也会“饿”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自己去多看看。随便摘一下:

读[xiu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概括性极强的名句写出了当时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其意思一般的人都能理解,但对句中的"臭"字真正理解的可能并不多。其实"臭"字在古代主要的意义是"气味",大家所熟知的名句"两人同心,其利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中的"兰"就是"气味"的意思。杜甫的这两句诗中的"臭"一样也要理解为"气味"。也许有人觉得原诗句中的"臭"解释为"发臭"更能跟后句的"路有冻死骨"形成鲜明的对照。想是不错,但我们欣赏古代诗歌,要尊重原作,要结合原作来理解。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天宝十四年的冬天。当时诗人由京城长安赴奉先探亲,路途所见景象,使诗人感受深刻:一方面是富贵人家的奢侈享乐,酒肉飘香,一方面是穷人啼饥号寒,抛尸荒野。酒肉飘香与荒野饿殍不正是形成鲜明的对照吗?况且,我们要注意,这里写的是冬天的景象,酒肉飘香与荒野饿殍正符合当时的情景,而酒肉发臭在那寒冷的冬天则不太可能。我们还可结合原诗的前后几句诗来加深理解,原诗的这两句前面还有这样的诗句:"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重压香橘。"可见我们不能把这里的"臭"理解为"发臭",而要理解为"气味",而且是香的气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名句就是名句,名句自有名句的精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臭”,xiù
音同秀,意思是“气味”,如空气是无色无臭的。

“朱门酒肉臭”,如果理解成“多得发臭”的话,那么请问“肉”可以发臭、“酒”也能发臭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9-5-10 14:45 发表
做事也好,做诗也罢,往往好坏/成败却在事外,诗外。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博采众长,否则,不但是诗歌的不幸,人也会“饿”死的!


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5-10 16:44 发表
读[xiu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概括性极强的名句写出了当时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其意思一般的人都能理解,但对句中的"臭"字真正理解的可能并不多。其实"臭"字在古代主要的意义是"气味",大家所熟知的名句 ...



       杨兄啊,我还是站在顾随先生一边,因为他读的书多。杨兄你要那样理解也是可以的,不过你前面说“气味”,后面又说“酒肉飘香”,这是很矛盾的,我不明白你到底是要说“气味”或是“香味”,这关系到读音。我说过我对古文极不了然,但还是知道“臭”字在古代有“chòu”和“xiù”两种读音,作香味讲时仍读“chòu”,只有作气味的总称时才读xiù(比如“无声无臭”),如果你坚持读“xiù”,那就只能说酒肉的“气味”(其实臭味也是气味的一种),不能说“酒肉飘香”。从逻辑的角度说,这句诗中的“臭”字只能读“chòu”,可以理解为“香气”或“臭气”,因为酒肉的味道是“特称判断”,读“xiù”时是“全称判断”,没有“特称判断”代替“全称判断”的道理。你那"两人同心,其利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例句中的臭字仍只能读“chòu”,作“香气”讲。
      杨兄啊,我本不想对这类无关大雅的事进行争论,因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早就有规定,古代诗文按普通话读音去读,这规定是有道理的,谁知道《诗经》、《楚辞》当时读什么音呢?如果你当时说也可以作“香气”讲,我决不会辩解的,而你硬说我是“望字生义”(那明明是转述顾随先生的话,你却戴在我的头上),而且还说“我在高中时就知道了”,言下之意是我连高中生也不如,本来我只是瞟学了一点三脚猫似的功夫,不如高中生也是事实,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杨兄之所以“在高中时就知道了”,大概是中学语文老师教的吧,我想告诉杨兄的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的见解不一定比一个全国知名大学的知名教授的见解更正确,基于此,我才说了几句辩解的话。诗无达诂,我是不赞成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当作绝对真理,而把别人不同的理解视为绝对谬误的。我不准备就此问题与你再辩了,你如有兴趣的话,不妨把这问题放在“水区”去,让有兴趣的网友再去争论。
      最后说一下的是,老杜这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也没有杨兄说的那么好,何以见得呢?宋人蔡正孙编的《诗林广记》没收,清人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没收,民国王文濡编的《历代诗评注读本》没收,当代唐诗研究专家马茂元编的《唐诗三百首新编》也没收。也许他们没有杨兄理解得深刻也说不定。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5-11 16: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方,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5-16 13:10 发表
问好老方,学习了

谢谢浑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是,写诗作文的,真正潦倒的人并不多,大多的人说是中产阶级已是小瞧,可谓生活相当富足。只要稍微查阅一点资料,不难发现这一点。那么为什么还会这么哭穷呢。我想有一点方先生分析得很对,就是精神太穷了。收藏此文,改日也放到首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