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735|回复: 27

品读风浩荡诗作:《诗意,就存在于小范围的制约之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7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意,就存在于小范围的制约之内》

                  ——————品读风浩荡诗作:《他把诗意养在那个夜晚》

写诗歌需要激情,品读诗歌同样需要激情,某种程度上品读诗歌需要更大的激情。激情的兴起点就是这些词语与词语之间碰出的声音。如果说一滴墨水便是一片江湖,那么我现在正顺着风浩荡新作《他把诗意养在那个夜晚》中这一滴一滴的墨水延展开去,与风浩荡相望于诗歌中的江湖。当然,他用的,是他笔墨中的剑气,我用的,是我心中此刻的激情。他如果用剑来抽,那么我墨笔中的溪水还是不会断的,抽剑断水,水同样也会自流。

这种知觉上的流淌会更自觉的转入,转入到他剑气冲天的诗行中。风浩荡的诗歌必须仔细玩味,他的诗歌首先吸引我读下去的,经常就是诗里面所蕴涵的剑气,哪怕是他写下的温柔的诗行,我读出的都是剑气多,只不过以木以钢来区分罢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感觉,因为你一旦走出诗歌去接触风浩荡,并与他进行日常交流的时候,他所呈现出来的秉性完全与他的诗歌不同。虽然也不羁,虽然也豪情,但那种不羁,那种豪情是自然而然的温暖与随性。或加了咸涩,或加了惆怅,或加了幸福和愉悦,让我决定不再逃避。以上我所说的,也是他这首诗歌所呈现的一部分。那就是诗歌与现实可以是二个世界,二种状态,二种结果,甚至二个或多个对立面。

对于爱诗歌的我们来说,无论是诗句中的且酒一杯,还是且歌一曲,都不应该是走在云层里,可以随意去踏空的。这里有一个对诗意的把握的问题,是所谓度。一切事物,一切事件,一切心领神会或者心不能领神不能会的意念,皆是过犹不及的。风浩荡的这首诗歌就给予了我们明确而形象的暗示。《他把诗意养在那个夜晚》这首诗开篇就来了个提高八度的造势,沉阔而显得有意味。诗性的出走过程,也是一次神游的过程,无论是方内或者方外,都离不开诗者读者自划的这个圆中。从诗者纵横驰骋的这个角度来讲,也可能说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在诗意探寻路上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在这种意与意,象与象纠葛的碰撞中你会喊疼吗?你会游走吗?或者在你游走之后你还会返程吗?风浩荡这首诗歌的最终归结也正在于此,还是离不开情境与心境融合的这个圆。换句话说,诗歌不是自闭的产物,诗歌亦不是一种想当然的行为。一首诗里句子与句子是应该相牵相携的,是应该线连着线,筋连着筋,脉通着脉的。

如果把诗歌比喻成一串串好的珍珠项链,那么它给我们的感觉是简单而又深刻的,踏实而又空灵的。其实,诗意的构成就在细微处,诗歌的语言更不应该象筛子,把本应该留住的都筛掉,诗歌创作同样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形神兼备,才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

当然,这种在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通透与率性,并不能影响到诗歌创作中的平面性的展现,它始终是具有一种横切面的抒情。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你如何把你所要描述的东西通过诗意的文字架构出来,这种叙述或抒情才能是具有意义的。这个过程中,诗意的语言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对诗歌语言的忽视都是对诗和诗性本身的误解。这在风浩荡的这首诗歌中所能略见。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文字走向的问题。当诗歌走出盆景摆设,以更睿智的目光寻找广阔天地的时候,是需要开凿出一条隧道的。在这条用文字开凿的隧道里,诗者可以象蚂蚁啃骨头一样,或者象蚯蚓钻泥土一样,将触角引向更深的层次段。虽然也疼,也硬,但这种挑战,决不会是固步自封的代名词,它可以断句成活跃与跳动,让我们在诗句里尽情地亲之近之。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打开的过程,也是一个以词语叠裹为衣的体验的过程。只有顺着一个方向有目的走下去,我们才能发现更多的意想不到的东西。诗意就存在于小范围的制约之内,而言语之外的那片一直跃动的蓝,就是即将抵达的诗意的碧海。

附风浩荡诗作:

《他把诗意养在那个夜晚》

激情总提高八度
由急促的心跳与呼吸声
去捉住
一个又一个摆着小尾巴的蝌蚪
为它们取同一个名字:诗意灵感
专心致志
把它们养在
纸,这片小池塘里
时不时站在池畔,与它们
一起合唱
长成青蛙之后
流行的原生态那首歌

这些汉字墨迹
这些灵感蝌蚪
这些游在河之洲的鸟儿
这些生灵们
上游是屈原的汩罗河
中游是李白的天上来的黄河
稍腾过身子
中途去过苏轼东去的长江
下游会游到
何处

由龙还原成鲤鱼
由鱼退化成虫
入茧弱成幼虫
再演化下去
演成拙劣的
何物

一片小池塘只装得下弄皱的秋水
装不了下游
一只只蝌蚪只食蚊子的幼虫孑孓
吞不进失眼的夜
何处,或何物
试着抚平纸,抚平池塘的水面
试着摸摸蝌蚪的头部
点起最后那根烟
满地烟屑里
印下他杂乱的
脚步

[ 本帖最后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5-7 13:01 编辑 ]
发表于 2009-5-7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到了心里去,很经典,一种老道的劲力 真羡慕啊,评得这么细心,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打算写个读后感的,青蓝的评完全可以覆盖我的感觉。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左耳钉 于 2009-5-7 00:26 发表
写到了心里去,很经典,一种老道的劲力 真羡慕啊,评得这么细心,赞


谢谢新诗友欣赏。你好象很会夸人哦,属于嘴甜那伙的,呵呵。欢迎多来玩。
不过,我写下的这些文字是细心而用心的。因为我对文字充满敬仰与喜欢。到不到位,还在其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5-7 10:45 发表
本打算写个读后感的,青蓝的评完全可以覆盖我的感觉。学习了。



谢谢阳光兄的变相鼓励。青蓝昨晚回来得晚,本想溜达一圈就下的。可是却读到了大哥的这篇想象力超过一般的诗歌,让我一下子有了阅读的激情。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一种暗示,对我们写诗人的暗示。当然,每个人对诗中譬喻的理解不同,读后的感觉可能就稍不同。我其实是在这首诗中解读自己的心境而已。这是大哥近期来的诗歌中,我最喜欢的一篇了。

其实我挺希望阳光兄也写下对大哥这篇文字的感想的,诗歌需要这种交流与走进,特别是同性别之间的走进与交流。你以男性目光来理解这篇文字,可能会与我的理解不同呢。这样,在我们三人之间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交流氛围,互相之间,都是一种促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言语之外的那片一直跃动的蓝,就是即将抵达的诗意的碧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09-5-7 15:51 发表
而言语之外的那片一直跃动的蓝,就是即将抵达的诗意的碧海



问好木木。周末快乐。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了无痕迹 于 2009-5-8 09:26 发表
这首一般。。。


嗯,这里没有大师,你口下的所谓“一般”,在青蓝眼里已经很不一般了。因为我认为不一般,因为我非常喜欢,所以我才利用我的休息时间写下这么多的品读文字。因为我觉得品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断学习是我必须要做的事。这个不止对于诗歌而言,这个道理适用于生活中的一切事件。

问好了无痕迹。谢谢你进来,握握,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与一个文友谈到对文字的感受。他说:他写完一篇退后一步想想,就心理上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有时,更加神采飞扬而感觉着粪土万户侯数风流人物将江山如画而无数人要折腰的狂放。有的时候,则有一种突然的崩溃突然的无语突然的找不到出口。真觉着前面写的东西,与自己很远。摆在桌子上或电脑里,见不到风浪只见到烟灰一般的状态。

听了之后,很是惊讶。因为我一向认为,我们之所以无视所谓的伟大,或神圣,是因为那伟大的思想神圣的精神没有入到灵魂深处,我们只是人云亦云,而进到了灵魂深处,可能伟人的一句话,普通人的一句话,就会把我们打动。让我们手足无措。
但我没有按他所说的,去思考。
与他分手之后,想着他的这番话,突然就有这样的感觉啦。不知如何说,如何表达。表达,如何与表演分开。表演里,是间隔的布莱希特的理性贯穿与思考,还是入神入戏的另一个戏剧表演体系呢。

我突然间,真就无言。

说了前面这些话,再回到蔓芷文友点评的这篇文章。我一方面非常感谢。感谢她用心在品读,并且带着自己的思维,介入到这首诗里,随意游动而产生的一些文字来。写了这么长。也感谢其它的文友们,或批评或表扬的一些话。毕竟文字的存在,是写与读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另一方面,我被我前面那个朋友所说的意思雾住了。竟一下子感到无话可说。

诗意的流动,一如蔓芷所言,如何字与字,句与句,行与行等形成流动感。如何而为此,我们又周顾全篇,在得之中而失,在失里而所得。用另一种说法就是,如何神与形结合。

诗意灵感,是这首诗的本意。如何我们将这四个字,换成其它,是否还有另外所得呢。比如,灵魂,生活,情感,那些感动过我们,让我们苦苦寻找的东西,一样的会让我们经常在某种结束的状态当中,归于虚,归于空,归于无言。

我们很难说,我们具体的人能写出什么别有不同的大思想普通价值。这点,就与来这里的非马先生进行交流时所说的一样。大我与小我之间,一直认为,小我是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将小我打开,去体会感受大我,那大我才是真实的有力量的。离开小我的体验,一切归于谎言。

乱说了一通。收回来。长作揖,向蔓芷与其它的朋友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评相得益彰。“离开小我的体验,一切归于谎言。”学习, 问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浩荡 于 2009-5-8 14:18 发表
前两天,与一个文友谈到对文字的感受。他说:他写完一篇退后一步想想,就心理上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有时,更加神采飞扬而感觉着粪土万户侯数风流人物将江山如画而无数人要折腰的狂放。有的时候,则有一种突然的崩溃突 ...


大哥周末快乐,问大嫂母亲节快乐。

诗无界,心无界。笔下有诗,不如心中有诗。心中有诗,不如笔下心中都无诗。真正的诗者情怀,不是靠浮躁和喧嚣来决定的。安静,平和应为至上之境。我会一直跟在大哥后面修炼。

也谢谢大哥一直以来的鼓励与帮助。包括大哥这篇回复,青蓝又受益,与大哥交流是快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竭石 于 2009-5-8 15:32 发表
诗与评相得益彰。“离开小我的体验,一切归于谎言。”学习, 问好了。

问好竭石,谢谢你进来读。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9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5-7 13:19 发表



谢谢阳光兄的变相鼓励。青蓝昨晚回来得晚,本想溜达一圈就下的。可是却读到了大哥的这篇想象力超过一般的诗歌,让我一下子有了阅读的激情。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一种暗示,对我们写诗人的暗示。当然,每个人对诗中 ...

我找机会还得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3: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