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73|回复: 7

在墙这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接连读了王小波的几篇文章,王二是他在小说中常用到的名字,这个名字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读过来就像没有关联一似的。在时间的背后,王小波从墙那边走来,边走边褪着他穿着已经陈旧的衣裤,一件件的,像在幽暗的舞厅内那种以此为生的女郎,在时代的节奏下,一件件的衣服,在他的自得中,在台下的叫喊疯狂里,他终于坦然地走在观众的面前。
  一个人世界的战争变成王小波一个人的战争,那是自由、沉寂于自我的一种战争。以一种冷静,一种对智慧的膜拜,用一种诗人的浪漫,来演绎出一剧黑色的幽默。
  时代在消解,走过的世界在消解,终于他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用一种童稚的声音,用飞天一样的优美的舞姿,在公众面前快乐地舞蹈,那么地自然,那么飘然,让一些智者无不为之鼓掌、欢呼。随后,他一个华丽的转身,又让世人在惊叹中,为之扼腕。
  如果说海子的死还个人选择的一种纯粹,而王小波独自在自己的居处面对突如其来心脏跳动,一定是有着对生的强烈的渴望,对死神的出现,他奋起拿出起了刀枪,然而,面对自然界的选择,一切也还不是殊途同归,空留后人的喧嚣。
  那天,有位朋友来单位办个公事,同他聊了几句,他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叫《生死朗读》,是德国的一位叫本哈德?施林克的德国作家写的。他说,小书不厚,价格也低,但这本书的语言很好,译者的水平也很高,小说写的漂亮,很人性。
  从网上找了一下,看了一节,类似王小波写《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王二在武斗中与那位女大学生的交往,只不过探索的情感人的主次上相反,但文字都很美,自由、率真。如果王二还是个反思之后的作者自己想象世界的人物,那我们就像站在墙外来看墙内的风景;本哈德?施林克的文本更显单纯,他把想象的华美也去掉了,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就像眼前的你我所到想到的,他从一条小道,散步一样,嗅着花香,自在地挥着手臂,一步步地走进历史的大背景中,不自觉地越过了一面思想的墙,进入一个没有羁绊小说的世界,让你忘却了当下的一切,单纯地一步步迈进山野,尽享那原始的风景。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也像本哈德?施林克一样表达了同一个主题,无论他们带领着我们走的再远,即便是身处深山老林,也像王二听到陈清扬说的,“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多么简单的一种事儿,正像《生死朗读》中伯格看着自杀后的汉娜:当我久久地望着她时,那张死亡的面孔变活了,变成了它年轻时的样子。我在想,这种感觉在老夫老妻之间才会产生。
看,这就是爱情。
世界也像小说中的情节一样繁复,从人性的角度来,一切就都变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走的再远,也许在生活中并体现到那么纯粹的情感,在我们的拘谨与犹疑,在我们的僵化与制约中,我们可以在墙的这边来看一下墙外的风景,那些美好的不是不在,是我们思想的局限影响了我们的视角,是我们的知识与智慧不足于走到墙内的世界,而那些真正纯粹的人,用他们的思考,自由地为我们展现出一道风景。他们在寂寞的人生中,正孤独地生长在崖畔,快乐地带着生命的张力,向我们盛开着一朵朵清纯而美丽的花朵,以便让我们视野中也能看到人性的光辉。
  而我们立于墙外,一样也能回看自己来时的路途,在转身之后也同样也能走向更加明亮的世界,一样能创造出墙外更多的风景让后人观赏。没人阻挡,这也是人性。

[ 本帖最后由 文眠 于 2009-4-24 21:10 编辑 ]
发表于 2009-4-19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的书话,喜欢。红了,大家欣赏。
问好文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4-19 22:55 发表
漂亮的书话,喜欢。红了,大家欣赏。
问好文眠。

谢谢班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想起围城了,不错的读后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之后,留下自己的思索,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深意,文字也很有魅力。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立于墙外,也能回看自己来时的路途,

在转身之后也能走向更加明亮的世界,创造出墙外更多的风景让后人观赏。这也是人性




文眠的文字真好!文中有好些如上的精彩箴言,受益!

《生死朗读》一部探讨人性的好电影,

触动我们曾经有过的一些经历的思考。

人性的弱点不可避免,并为此付出代价。

但能从中思考人性,反省自己,也应该算是一种收获。

好文,学习!问候文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上的朋友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4: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