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810|回复: 19

体验孤独诗歌《二月的枝头》阅读散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体验孤独诗歌《二月的枝头》阅读散记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里,人很容易忘记两种东西:自动化和神。我们的忘记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将人物化为一种程式,以无限接近的方式忘记,此时,人成为程式的客观实在,或者作为程式运转的一部分而忽略了这种程式的存在和程式运转的存在;其二,人对某种实在产生割裂,以无限疏远的方式忘记,此时,人作为主体被无限放大,与忘记物的关系被强制割裂或者阻断。对自动化的忘记是以无限接近的方式忘记,对神的忘记是以无限疏远的方式忘记。

这两种忘记都需要召回。

对认知觉醒来说,自动化是一种对存在和行走的漠视,是对生活感知能力的缺失,而平白无故的让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对生之意义来说,丧失感知,就是意味着存在的丧失,就是意味着生活本身的丧失。这种丧失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即是感知诗性能力的缺失,词语成为情感或者哲理的自动化流淌,这种流淌,建立在物象词语的历史性累积上,建立在一个象征和隐喻系统的传统话语场里,这即是一种创作姿态对词语应用的自动化,对物象应用的自动化。这种自动化的表现,恰恰是对物象本真诗性的“忘记”,对词语能指拓展出的诗性空间的“忘记”。

对人性来说,神性的缺失体现在对内心认知的缺失。我们对神性的召唤,并非表明一种唯心信仰,而是期待召回我们对万象生灵的敬畏,对内心性情的坚守与呐喊。发现神性,其实就是发现了我们的内心,发现内心,你会发现万物生灵皆有内心,万物生灵皆有自我独特的新鲜存在。一切存在都是在一种诗性的状态下,体现个性的鲜明。对内心的发现,就是发现了自己的诗性直觉,发现了我们对物象诗性存在的直觉感受能力。然而,现实中,我们并非在内心寻找我们存在的居所,而是在外部世界里,释放浮躁、释放迷茫、释放欲望,“神”一步一步离我们远去。

自动化和神的“忘记”,从社会意义来说,使人丧失了自我,将本真个性物化在一个程式里,任凭这个程式消耗着我们的生命;从美学和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说,自动化和神的“忘记”,让我们在一个拟写、复写、重写的语境场里沾沾自喜,让我们在一个对物象缺乏诗性发现而一味采用策略实现抒情和理性思考的创作窘境里自我陶醉。

在读体验孤独《二月的枝头》这组诗歌的时候,给了以上思考。在原初的阅读中,我觉得体验孤独体现出这种创作指向。我似乎惊喜,在他的这组诗歌里,发现了诗人对神性的坚守和诗性直觉的敏感,发现了诗人以一种淡然的心情,实现对灵魂的深切拷问。但,细读和深究之后,却引起我更深层的思考。对自动化与神的思考,对诗性存在和诗性扑捉的思考。在《二月的枝头》这组诗歌里,诗人通过三种角度,意在从二月枝头的出现的灵动里,感受到自然之力,感受自然存在的和谐,感受人生存在的应有态度和精神风貌。

《聆听日神的暗示》这首八行小诗,在典雅的文字里,抒发了一种对初春苏醒的敏感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教化。

我有时轻摇手臂,站在二月的阴影里
与晚霞中一两只雀儿交换眼神
我也想站上枝头,与日神缩短三米的距离
在一些暗示的声音落地之前,聆听
我也渴望,在朝阳初升时
开始生长渴望的眼神,删除冬夜幽暗的秦腔
我将告别,刻满象形文字的月亮
接过日神授予的战袍,出发

此处“日神”的出场,在我看来,并非确指一种神性写作和对“神”的信仰,这更应该是文化符号意义的拟写。日神、朝阳都是在太阳所指层面上附加的象征、隐喻意象。从这个角度来说,体验孤独首先给这组诗歌奠定了文化基调,奠定了一个隐喻系统的语义场。“我将告别,刻满象形文字的月亮/接过日神授予的战袍”,这里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呈现,也给人文化诉求的意识形态的指向。《触摸隐者的呼吸》同样是基于一种隐喻系统的物象呈现。隐者的出场是风神的另一种命名?还是自然之力背后主宰的另一种表述。《涂抹上帝的油彩》,同样,上帝,在我看来仍然是自然主宰的另一种表述。三首诗歌从三个角度,展现了春回大地的美好图景,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这种图景,所秉持的生存态度和人生意义的指向。

可以看得出来,诗人试图在词语的外延意义上,力求空间的拓展,力求意义的延伸,力求主题的隐含。这显然是一种常态的写作策略,在中国的汉语言诗歌创作里,我们很容易被牵引到这样一个创作路径上,因为,汉语本身就是一套靠隐喻系统实现了历史性积累的语言体系,她太强大了,太丰富了,她作为中国文化人的生存基础,隐没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让我们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并以文化符号的方式,实现文化层面对组接。不过,在我看来,这恰恰很容易形成自动化,生存的自动化,诗歌话语的自动化;也很容易对内心认知实现扭曲。因为,文化的立场,很容易成为一种认知世界的仿写,在一个仿写的系统里,无法回答我们内心的本真需要,它的回答对此无能为力。

但是,我们毕竟生存在文化系统里,我们不可能跳脱隐喻系统,即使跳脱一个系统,也很容易被另一个系统所左右,被另一个系统所物化。那么,诗歌应该怎样实现突破?

在我看来,诗歌存在的本质并非是文化主题的存在,而是诗歌本身的存在,她的存在几乎完全体现在诗性上,而主题内容只不过是这一存在所展现的精神风貌。诗性永远和教化无关,只有内容才可能在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彰显中,实现教化的可能,诗性永远只指向审美。

所以,在我看来,诗性不承认熟练,诗性只承认陌生。熟练本身就是呈现语言自动化、生存自动化的可怕表现,给诗歌新鲜感、新奇感、惊奇性是实现审美的不二法门,也即诗性不承认自动化,诗性只承认新鲜感。陌生化效果是实现诗歌审美出奇制胜的法宝。诗性同样不承认惯性,诗性只承认诗性存在本身。惯性就是自动化的表现,就是失去对物象感知能力的表现。对于自动化的迟钝,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当代诗歌散文化书写的倾向。因而,在我看来,很多诗歌写作,一不小心就写成了散文,而有些散文写作,却写成了诗歌。

所以,在我看来,对神的认知存在两种指向,一种是文化符号意义的、象征的、隐喻系统的“神”;一种是内心的“神”,这种神立足于内心的本真需要,本真存在,这种神和诗性是天然盟友。对神认知的迟钝,反映在人的物化,反映在对内心认知的缺失和无能。因而,我们需要认识内心。认识内心,你会发现我们对诗性如此接近,我们将以一种诗性的直觉,宠爱万象生灵,宠爱我们自身。

2009年3月6日于上海九里亭

附原诗

《二月的枝头》

文/体验孤独

1、聆听日神的暗示
我有时轻摇手臂,站在二月的阴影里
与晚霞中一两只雀儿交换眼神
我也想站上枝头,与日神缩短三米的距离
在一些暗示的声音落地之前,聆听
我也渴望,在朝阳初升时
开始生长渴望的眼神,删除冬夜幽暗的秦腔
我将告别,刻满象形文字的月亮
接过日神授予的战袍,出发

2、触摸隐者的呼吸
你虔诚地鞠躬,与二月的具像重叠
风信子,是你溢出的呼吸
你身后的碎云,尚且残留着寒梅的香韵
稍低一些,是可以触及的冬眠
你曾经撕碎的信笺,风神已读出春情
一些枝头,正在说着女人、以及女人身体的神奇
你用呼吸写诗,抒发压抑已久的心境
通过一两丛返青的苔藓,述说坚持与执意

3、涂抹上帝的油彩
他依然故我,不动声色
无视过往匆匆的云,以及保持傲慢与偏见的风
他用神秘的声音,一路摇撼着静默风铃
一些油彩,缓慢渗透、浸润
他用彼岸的花,涂抹明天
从一开始,就让人充满祈盼与感恩之情
他就走在二月枝头下,常着一身商周的衣襟
有时,也会以野草的面目示人

[ 本帖最后由 乡巴 于 2009-4-14 11:1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对临屏诗歌获奖作品的赏读文字
发来大家批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地好,上水平,支持,细细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4-14 11:05 发表
写地好,上水平,支持,细细读,问好。


一些乱想而已,发来交流,谢谢阳光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有点傻了,只有学习的份了...
学习好评,读好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段文字精辟。

对人性来说,神性的缺失体现在对内心认知的缺失。我们对神性的召唤,并非表明一种唯心信仰,而是期待召回我们对万象生灵的敬畏,对内心性情的坚守与呐喊。发现神性,其实就是发现了我们的内心,发现内心,你会发现万物生灵皆有内心,万物生灵皆有自我独特的新鲜存在。一切存在都是在一种诗性的状态下,体现个性的鲜明。对内心的发现,就是发现了自己的诗性直觉,发现了我们对物象诗性存在的直觉感受能力。然而,现实中,我们并非在内心寻找我们存在的居所,而是在外部世界里,释放浮躁、释放迷茫、释放欲望,“神”一步一步离我们远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速路刚下来,喝杯水,定定神,好好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乡巴的博学,学习好评论。挂上大家共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渴望,在朝阳初升时
开始生长渴望的眼神,删除冬夜幽暗的秦腔
我将告别,刻满象形文字的月亮
接过日神授予的战袍,出发

---------------这句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诗这么好的评推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4-14 11:05 发表
写地好,上水平,支持,细细读,问好。


阳光兄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池飞雨 于 2009-4-14 12:23 发表
看得有点傻了,只有学习的份了...
学习好评,读好诗歌..


问好飞雨朋友,乡巴也是初学者,感谢来读,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阳光之地 于 2009-4-14 12:49 发表
对人性来说,神性的缺失体现在对内心认知的缺失。我们对神性的召唤,并非表明一种唯心信仰,而是期待召回我们对万象生灵的敬畏,对内心性情的坚守与呐喊。发现神性,其实就是发现了我们的内心,发现内心,你会发现万 ...


阳光朋友的评不错,希望能你你多交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