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72|回复: 7

接受广西《广播电视文学》采访,江苏诗人晓川纵论天下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贫困的诗歌                                                                  [size——对中国诗坛最尖锐不留情面的批判                                                                                             晓川
     1.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以其多色彩、多样式、多风格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格局,面对如此格局,中国诗人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兴奋,反倒是越来越多的“愤怒的诗人”涌现出来,对此你作何评价?
    如果说“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诗坛的重要特征,“愤世嫉俗”则是21世纪最初十年中国诗歌的一大人文景观。
    当一批中国茶叶和中国荷花及其仿制品在各种沙龙里竞相开放,当一批大学新才子、“超越”、“为止”、“后主义”、“诺贝尔奖金提名”、穷得叮当响的所谓的“王子”和“贵族”泛滥成灾,当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麦子”和“玉米”成片地疯长,在一个据说有数千万诗歌人口的诗歌国度,我们的确无法不愤怒。面对着一个退潮之后的沙岸,未及冲刷的沉积物、杂生的海草以及破坏的贝壳甚至是一大堆肮脏不堪的排泄物,我时常在想是否值得为这个时代而写作。没有真正一流的诗人,真正一流的诗人在峨边服刑、或者在重庆受审、在南京写检查。没有真正一流的批评家,批评家正忙着发布广告,为自费印刷的诗集写序,或者正赶制。前二十名”的蹲位。北岛过海洋插队去了,“第三代”留在中国坚持抗战,学会沉默,一代人就这样真真假假地活着。靠老婆养活,抽一流的烟,读二流的书,玩三流的女人。诗人在今天成为这样一个代名词:文化帮闲、怀才不遇、自杀、激流岛杀妻、蹩脚政客、玩世不恭、自吹自擂等等。作为诗人,经常被一些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的读者将我与这些形象挂上号,我能不在一个并非愤世嫉俗的时代表现出足够的愤世嫉俗吗?
    2.你对当代中国的诗歌状况有何评价?就当代中国诗坛而言,是否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诗人名单存在?
     如何评价当代中国的诗歌现状,这不单纯是一个文学领域的问题。我觉得当代中国诗坛,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东西。真正优秀的诗人很少。中国诗歌的哲学蓝本是这样一个大杂烩:儒释哲学、文革精神、老庄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索绪尔的符号学、蒲鲁东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巴尔特的激进理论、托尔斯泰的泛爱学说的喜剧性共鸣。当然与过去相比,诗歌是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只是拿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仅仅参照自己来比较,而不是面向世界,不是将自己置于一个更宏大的体系中进行横向比较,这是一种吃“忆苦饭”的方式。在当代国际诗坛有布罗茨基、帕斯捷尔诺克、沃尔科特、希尼、帕斯这样一些有着世界性影响的诗人,我们有什么?
    比较一下中国小说和绘画,在八十年代,它们在前卫性上与诗歌是同步的,而今天,小说已拥有一批相当优秀的批评家和作者,而诗歌却在批评界的怂恿之下走向了神秘主义、“小众化”和“象牙之塔”。我很少阅读十人以上的先锋诗歌的选本,我以为它实际上在扼杀我们的智慧和天才。
    我反对诗歌领域排“座次”的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某些诗人、作品的优秀性和纯粹性。关于诗人,倘使有资格的话,在新时期以来,我指出:
    杨黎、于坚、韩东、欧阳江河、马永波、陈东东、岩鹰、潘洗尘、阿翔。
    关于“女性诗歌”的创作我指出南嫫,她的短诗是此类诗人中唯一有价值的作品,尽管我不喜欢她的大部分作品。
     3.你认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面临着危机吗?如果有,请问危机的根源何在?
    是的。中国诗歌的危机在于当代中国诗人总是不断地重复自己。我惊异于生物世界“克隆”技术的出现,我更惊异于中国诗坛这一庞大机器的“克隆”手段。一大群人翻来覆去抢着那几十个意象。语言缺乏活力,缺乏内在张力。同时诗歌创作曰益呈现出狭隘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两极化倾向,国际化和本土化未能合二为一。这些都说明了对当代中国诗歌的评价不容乐观。而这些现象的深层就是一种生命的枯萎,中国诗人缺乏将生存提升到形而上高度的能力。将生命理性化和教条化,这是一个民族性的问题。
     4.南京女诗人古筝主编的民刊《陌生诗刊》第5期隆重推出了“归来者诗歌专号”,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一些官方诗歌刊物也正在积极筹备“归来者”诗歌专号或专辑。你对此有何评论?你能否给“归来者”以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界定?
     这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相似的一幕:粉碎“四人帮”以后,一大批中老年诗人的“归来”。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由于漫长年代的政治化施加和意识形态强制性导引,中国诗歌并没有稍稍改变它的悲剧性命运。
     所谓“归来者”,乃是1980年代“朦胧诗”运动和“第三代”诗歌运动中各主要诗歌流派、社团的代表性诗人,或1990年代之前业已成名的,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因为蒙受“精神污染”、“自由化”攻讦——于1992年左右停止写作,而又于最近的几年“回归”诗坛的历次先锋诗歌运动的中坚诗人。诸如:“朦胧诗派”的徐敬亚、王小妮,“海上诗群”的默默,“城市诗”的宋琳,“四川七君”的柏桦,“莽汉主义”的李亚伟,北京“男性独白”的苏历铭、“大学生诗派”的潘洗尘、“先锋实验集团”的雷默、雪丰谷(江月)、晓川、江雪,全国第一张《中学生诗报》的创办人姜红伟,以及雷霆、唐晋、沙克、晋侯、海马、阿翔、顾耀东等人。而“他们文学社”的小海、“先锋实验集团”的黄梵、岩鹰、庞余亮等等,则不能算作“归来者”诗人。
     1989年9月15日,我与黄梵以及当时身在南京的山东诗人岩鹰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三代”实力诗人群体——“先锋实验集团”,编辑出版了同仁刊物《先锋诗报》,创刊号发表了岩鹰、黄梵、晓川三人的诗作。从第二期开始雷默、江月(雪丰谷)、王建凯、高柳、江雪、庞余亮、王静、王夫刚、罗巴等人先后加入。《先锋诗报》1-6期在南京出版,后由于岩鹰大学毕业而离开南京,将《先锋诗报》转移到山东再出版3期,先后共出版9期。雷默、江雪、江月(雪丰谷)、晓川、甘霖、三陵等创办了一份新的同仁刊物《诗歌研究》,共出版4期。两份诗报均于1992年因为其“异端”的特征及全国范围内整顿社团运动的展开而停刊。“先锋实验集团”的成立,把19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运动推动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有诗歌研究者撰文指出,整个1990年代的中国先锋诗歌运动其实就是从《先锋诗报》的创办开始的。1992年以后,除了岩鹰、黄梵等少数诗人仍坚持诗歌写作之外,“先锋实验集团”的诗人雷默、晓川、江月(雪丰谷)、江雪都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这是“文革”结束后,中国诗人的第一次集体性的自觉的隐退。直到2007年左右,他们才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创伤“回归”诗坛。
    我注意到一种的倾向,那就是,当“归来者”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很多诗人——包括1992年后刚刚开始写作而对1980年代的中国先锋诗歌运动的实践与遭遇一无所知的诗人,包括1992年以后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作而是如鱼得水、功成名就、红顶博带的诗人——趋之若骛,纷纷打着“归来者”的旗号混迹于各家官办或民办的诗歌刊物和诗歌活动。
    诗歌史家和诗歌研究者有责任关注“归来者”诗歌现象,并且严格地界定“归来者”的外延和内涵。如果“归来者”沦为机会主义诗人的“虎皮”,那么无宁抛弃这一诗歌概念。
    5.你是否认为存在着一条中国诗歌“国际化”的线路?你对中国诗歌“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提案有何看法?
   随着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扩大,地球急速地“缩小”了,“地球村”的概念说明未来的社会是将是国际化的社会。
    诗歌的国际化是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发展的特点之一。在中国近现历史上,从近代诗学的“西学东渐”到中国现代诗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坎坷的旅程。经验证明,如果中国诗歌划地为牢,闭关自守,缺乏与世界各国的“对话”能力,就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的发展。
    然而,国际化并不是“西化”,并不是丢弃中国诗歌的特色,淹没中国诗歌的个性,使中国诗歌的发展与变革在西方各国之后亦步亦趋,而是重视“本土化”的国际化,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国际化。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执着的大陆民族自我意识,具有“月是故乡明”的眷恋故土乡邦的情怀。如何强化中国诗歌发展的“本土化”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遗产,将是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和变革必须对待的问题。历史已反复昭示人们,愈是“本
土化”的东西,往往也愈是“国际化”,愈是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为什么一个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的民族却屡屡发出最强烈的反传统声音,原因至少有三。
    一、斗争策略。鲁迅作过这样形象的比喻:“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的。……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汉字而作罗马字母的言论的缘故。”从“五四”这位巨人的言论中既可看到其策略性的动机,又可看到他的思想的全面和客观——并非真的要彻底否定传统,也并不认为传统可以彻底否定掉。相形之下,今天鼓吹彻底否定传统的年轻一代远来达到“五四”的思想水平。
    二、急躁心理。在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对比之下,在我们民族面临着严峻挑战的时候,很多人失去了平静、从容、耐心、客观的心态。他们渴望着一个飞跃,既没有耐心地介绍西方文化,也没有去深入地改造传统,而企图以一个取代另一个。即使西方的文明尽善尽美,又
怎么能够移植到这里呢?
    三、回避现实。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缺乏一种自由宽松的气氛,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对传统的批判上。这样既回避了现实的难题,又似乎获得了一种“深刻性”。他们躲开了“简单”的现实,逃避到“复杂”的自造体系中,在智力游戏中得到审美的享受。其实不仅学者,每个常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这种心态。鲁迅就曾经分析过我们的“国骂”。两个人吵架了,往往不骂对方,而是对方父母、祖父母、祖宗。仿佛直接骂对方不过瘾、太浮浅、欠深刻、没有触及根本。而实际上祖宗、父母虽然影响了一个人,个人却毕竟是自主的。这样的“移情心理”难道是正常和健康的吗?一个民族自然应该有一些学者去研究自己的历史,反省自己的传统,但一个把全部罪过推给传统,运用全部才智去咒骂传统的民族是正常和健康的吗?
        今天中国年轻一些的诗人都害怕把自己与中国传统联系起来。一些人甚至能够从古英语、古德语、古希腊语、拉丁语那里追溯到自己的诗歌传统,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中国先锋诗人中的殖民地文化心理的典型反映。
    6.九十年代以来,几乎整个理论界都卷入了关于知识分子的讨论之中,你认为这对诗歌界有何影响?你对中国诗人在政治上的“激进”持何态度?
    这里有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问题。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是基于20世纪以来知识分子历史地位及其价值取向发生的变化,即士大夫的旧传统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足以再成为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依据。我认为本世纪以来从十大夫传统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分子的“边缘化”问题,而是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转变。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定势中,不能不残留着士大夫情结,那就是“治国平天下”、为“帝王师”的梦想,蔡元培在1927年支持国民党清党杀人,陈独秀在二十年代以后在共产主义运动中闹出的风波,胡适四十年代掺和到国民党的选举闹剧中,周作人干脆当起了伪政权
的教育督办,所有这些“五四”时期最优秀知识分子在庙堂门口的撞礁,都是中国知识分子十大夫传统在作祟。
    在当今世界上,中国也许是最后几个诗人可以依靠所谓的激进姿态获取名声的地区之一,成为中国的索尔仁尼琴也许是某些诗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我认为中国诗人应该严格地坚守自己的专业岗位,没有必要把自己打扮成危险分子的样子。激进,在写作的范围内,在挑战既成语言秩序上,永远足必要的,越过这个范围,其心恐怕已在诗之外。三十年代***在上海的领袖李立三曾希望鲁迅发表反蒋宣言,然后跑到苏联去,这个要求被鲁迅拒绝了。很显然,鲁迅是非常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岗位应该在哪里,他决没有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浪迹天涯的包打天下的文化大侠,尽管他始终都自觉地作为社会良心与各种黑暗势力有声有色地开展斗争。
    我认为激进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大敌,对中国二千年激进主义的历史我基本上持否定态度,除了一种献身大同理想的浪漫牺牲精神和中国农民革命改朝换代的传统外,它没有给中国二千年的历史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我提出“零度写作”——一种远离士大夫情结、更为平静和纯粹的民间写作。

[ 本帖最后由 江苏晓川 于 2009-4-13 09:06 编辑 ]
发表于 2009-4-1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归来者”,乃是1980年代“朦胧诗”运动和“第三代”诗歌运动中各主要诗歌流派、社团的代表性诗人,或1990年代之前业已成名的,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因为蒙受“精神污染”、“自由化”攻讦——于1992年左右停止写作,而又于最近的几年“回归”诗坛的历次先锋诗歌运动的中坚诗人。诸如:“朦胧诗派”的徐敬亚、王小妮,“海上诗群”的默默,“城市诗”的宋琳,“四川七君”的柏桦,“莽汉主义”的李亚伟,北京“男性独白”的苏历铭、“大学生诗派”的潘洗尘、“先锋实验集团”的雷默、雪丰谷(江月)、晓川、江雪,全国第一张《中学生诗报》的创办人姜红伟,以及雷霆、唐晋、沙克、晋侯、海马、阿翔、顾耀东等人。而“他们文学社”的小海、“先锋实验集团”的黄梵、岩鹰、庞余亮等等,则不能算作“归来者”诗人。
-----------------------------------我希望知道您所定义的“归来者”当年为什么要停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相似的一幕:粉碎“四人帮”以后,一大批中老年诗人的“归来”。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由于漫长年代的政治化施加和意识形态强制性导引,中国诗歌并没有稍稍改变它的悲剧性命运。
………………………………1关注归来者,比如我所熟识的宋琳先生,借此表示敬意
2不要过分提外在压力 象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人 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创作 他们的“归来”只是“浮现”        3“归来者”假如只是命名和追认的话 价值和意义就有个局限 象当年艾青等归来者 “归来后”成果大不如从前 4希望看到王者归来 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士兵归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过来人。。。讲得比较到位,值得学习。不过,事无绝对,该放下就放下,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这些比较早搞网络诗歌的人是不是也可以来怀旧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指点江山。。
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提上来。再学习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2 0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