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87|回复: 4

荷尔德林与兰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3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荷尔德林与兰波

                                             -----从精神的超越到行动的自由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对古希腊的向往构成了荷尔德林基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在轰轰烈烈的德国古典主义运动中,在歌德与席勒的光芒下,他几乎完整地保持了自己,保持了抒情诗的纯洁。荷尔德林要求的是精神上的纯粹与统一,人性彻底的自由,即神性照临大地;“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上”,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诗人是传达上帝旨意的代言人,上帝要人好好相爱,上帝是要人生,叫人幸福的。在荷尔德林书信体小说《许佩里翁》,死亡是我们的世界不可避免的主题,它在三个层次上展开,首先是外部世界的灭亡,具体表现为虚无主义的感觉;其次是希腊世界的没落,它象征着向美的幻象的告别,最后是自由之战的失败而导致的人格的死亡,美必须上升到神性。



人作为自然的延续存在着,是一种诗性的存在,但正因为这种“诗性”,人的存在又十分脆弱,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剔除诗意,让生存获得充足的形而下依据:对美和神性的激烈反叛,对理性与人文主义的蔑视,对人类欲望的极力推崇。荷尔德林曾说:“这样贫乏的年代,要诗人何用?”他道出了诗意匮乏的真因是人类自身出了毛病,许佩里翁长成了恩培多克勒斯,却成了民众之敌,被人赶出了希腊,最后投入熊熊燃烧的火山口;恩培多克勒斯的命运就是诗歌的命运,是虚无战胜人生意义的命运。



然而荷尔德林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丰富的,也是必要的。在我们这个思想贫乏而技术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他为人性(人的居住)奠定了诗的本质。人在精神上的超越日积月累,行动因此变得重要和必须。法兰西象征派急先锋兰波应运而生,他从小聪慧,机敏过人,而生长之地却十分闭塞,毫无色彩,这迫使他很早就离开故乡,去巴黎寻找自己的梦。他的反叛是有声有色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诗歌《醉舟》显示了他卓越的想象力和空前的语言驾御能力,散文诗《地狱一季》歌唱罪恶、死亡、瘟疫、毒药与假国王……一切诗意的东西在这里被贬得一文不值,有的只是虚伪、谎言和罪恶。



荷尔德林要求统一,而兰波需要的是崩溃、四分五裂,这是人性的两面。兰波想看到的是技术世界的崩溃,理性与建基于上的美的毁灭;最后,兰波停止了写作,厌恶四平八稳的生活,他永远学不会妥协,是世界游荡的过客。兰波离开了纸醉金迷的巴黎,钻进莽莽苍林;而此刻的马拉美正在中学校园里苦思冥想,魏尔伦与其他一些朋友在满世界找他。



我们希望荷尔德林与兰波能够完美结合,德国与法兰西精神相互融合。或许古希腊与盛唐之风即是我们所求,但一切都已逝去,虚空的需要填满,死亡需要面对,这个世界需要批判、破坏,更需要神性与诗性的洗礼。

                                                     2004.4

[ 本帖最后由 北溟 于 2009-3-23 12:23 编辑 ]
发表于 2009-3-23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需要批判、破坏,更需要神性与诗性的洗礼。

给人很多启示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荷尔德林、兰波、马拉美、魏尔伦
学习了。问好北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1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