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062|回复: 30

纸上的泪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3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人与鱼

在禁渔期
我的朋友偷偷去
钓了一条鱼
一条母鱼

他送给了我
我把鱼卵
独自熬汤喝了
我把鱼肉
独自烤来吃了

桌上一堆刺
我想起了友人





死亡的排队

我曾站在队列的后面
望着长辈们一个个
安静地通过死亡的检票口
登上一列不知开往哪儿的列车

有的从前面窜到我的身后
有的从身后推到我的前面
那个维持秩序的上帝
装着什么也没看见

转眼我已站在队列的前面
我要抓紧发表我的临别感言: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剧院
每一个人都是精彩的演员;
友谊和爱情如日常使用的电
有时不稀罕,无时却大不习惯。”



人生与诗歌

昨夜我梦见还是个少年
离开父母、伙伴和瓦房
从曲曲弯弯的山路
走向隐隐约约的远方

一个老头问道:“去哪里?”
“寻找诗歌与人生”。
“人生是个廉价的大卖场
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
正扯着喉咙兜售
才华、美色、道义、良心;
诗歌是那场所里满地的垃圾。”
“那么,我应该回转身?”
“不,你要真正远离它们
就要彻底的亲近它们——
就像妓女才能做到不嫁人
她清楚男人的无味和愚蠢”。

做一次梦,就像做一次爱
梦醒了,就像做完爱样迷茫与瘫痪
我们追寻的人生与诗歌
是装在我们心里的定时炸弹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3-24 11:57 编辑 ]
发表于 2009-3-2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友人与鱼其实蛮有意思 ,感觉加一两句“狠”的,可能效果更好。三首都不错,第三首对诗者是个鞭策吧。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味道的三首,第一首最短、空白最大、也最丰富。

喜欢这样的叙述!学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组诗,觉得心里很难受。这个世界真的这么令人压抑得窒息吗?
问好方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二首的结尾似乎没有包住前面的铺垫,二尤明显,浅见供参,问好方悄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是个廉价的大卖场
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
扯着喉咙兜售
才华、美色、道义、良心,
诗歌是那场所里满地的垃圾”。
“那么,我应该回转身?”
“不,你要真正远离它们
就要彻底的亲近它们——
就像妓女才能做到一辈子不嫁人
她知道男人像公猪样无味和愚蠢”。

笔力有锋锐,光明凸显人性,怨恨带着亲情,楼主你真的不错,电脑的另一旁居然整我落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截于生活,却远比生活真实,剖开生活,满是刺儿。问好方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晓辉 于 2009-3-23 10:39 发表
友人与鱼其实蛮有意思 ,感觉加一两句“狠”的,可能效果更好。三首都不错,第三首对诗者是个鞭策吧。问好

与他的意见相同,那就不往多说一句。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3-23 11:36 发表
第一二首的结尾似乎没有包住前面的铺垫,二尤明显,浅见供参,问好方悄兄。

方悄兄修改了以后,我这话不知成了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晓辉 于 2009-3-23 10:39 发表
友人与鱼其实蛮有意思 ,感觉加一两句“狠”的,可能效果更好。三首都不错,第三首对诗者是个鞭策吧。问好


谢谢王先生来读。谢谢王先生的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心老汉 于 2009-3-23 10:43 发表
很有味道的三首,第一首最短、空白最大、也最丰富。

喜欢这样的叙述!学一把!


开心兄啊,您总是对小弟厚爱有加,小弟在此向您鞠躬致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3-23 10:44 发表
看了这组诗,觉得心里很难受。这个世界真的这么令人压抑得窒息吗?
问好方悄。


静雨女士:诗歌是写诗的人对自己经历的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的“我”与写诗的人不一定完全划等号,正如你喜欢的艾略特不等于普鲁弗洛克。我写诗是为了缓解压力,没想到给你增添了压力,对不起了。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3-23 17: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09-3-23 11:24 发表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堰鹤先生,你曾说“知道我是谁吗”,我说“我知道你是堰鹤”,除了知道你是堰鹤外,我确实不知道你是谁。谢谢你来读,你的留言是让我猜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3-23 11:36 发表
第一二首的结尾似乎没有包住前面的铺垫,二尤明显,浅见供参,问好方悄兄。


真话难得,谢谢踏雪兄,我已作了适当修改,不知踏雪先生感到满意些吗?容我日后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3-23 15:34 发表

方悄兄修改了以后,我这话不知成了什么了。

正是听了你的建议修改的,谢谢踏雪老师。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3-23 17: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