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331|回复: 21

我的西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雅鲁藏布扇动翅膀,拉出神的雪线
从喜马拉雅深处,呼啸出吐蕃王朝的长诗
我从一个句子走出,拎着克里木的猎枪
走进阿娜尔罕的遥望

推开布达拉的东窗,看见枷锁
嘎朗王朝黑色的骨骼
和裂变成达赖的蛇,从太平洋回游
远处
不列颠的鼻子,像我猎鹰的喙
嗅着领地,分裂的圣像,撕开的寺庙

我牵藏獒,以及它扑朔迷离的眼神
把经幡填进枪管,让史诗轰满整个天空
如法的经筒,旋转雪豹的低鸣

热玛琴没有琴弦,我吹枪管的青烟
俯卧在葡萄园,抚摸孤独的石头
我与雪狼低鸣

[ 本帖最后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09-3-21 23:34 编辑 ]
发表于 2009-3-16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域、历史、民族、政治各种意象,被“高度警惕”的浓烈的故土之爱、祖国之爱自然叠合在一起,豪壮的气势从有些另类低沉的语言结构中喷涌而出,感染力很强。欣赏,问好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气、浑厚。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晓辉 于 2009-3-16 17:48 发表
地域、历史、民族、政治各种意象,被“高度警惕”的浓烈的故土之爱、祖国之爱自然叠合在一起,豪壮的气势从有些另类低沉的语言结构中喷涌而出,感染力很强。欣赏,问好阳光

谢谢晓辉赏识,多批,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具有震撼力,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很厚重,见功底
空洞是全诗很致命的问题!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渗入不够。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溪高羽 于 2009-3-16 18:37 发表
大气、浑厚。学习,问好。

谢谢高羽来读,多批,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蝶岛雀梅 于 2009-3-16 20:40 发表
具有震撼力,问好

谢谢雀梅阅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陈遥 于 2009-3-16 20:53 发表
文字很厚重,见功底
空洞是全诗很致命的问题!浅见!

感谢陈遥批评。阳光是想隐去些众所周知的事件,用些比喻和意象来替代,多去追求形式美,忽略了阅读者的体会,产生致命的空洞,阳光记住了。再次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胡月 于 2009-3-16 23:07 发表
渗入不够。祝好:)

谢谢胡月批评,阳光将研究渗透,多批,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胡月 于 2009-3-16 23:07 发表
渗入不够。祝好:)

修改,请再批,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到了这首诗,不由得想一边谈谈感想,一边就文字而文字的与文友进行交流。因为,我能感觉到这个诗者,对文字有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有一种不断的用着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与思考的理念,有一种对文字如何影响自己提高文字的高度那份劲头。就自己很狭窄的眼来说,这在一些文学论坛上真还是不多见的。

一:就文字而文字
此诗写来,若大致了解西藏百年沧桑演化与复杂的事态进展,是能感觉到诗者是用过心的,一些典故词语说明他是认真查证了的。真还不是那种见到一题材就拿笔去写,只管内心的抒发,哪管什么张冠李戴的乱用历史本身事件。所以,我欣赏你的这种为文态度。其二,就主题而言,这首是一首体现爱国思想的诗作。如何在当今涉及到这个主题,写出情感的充沛,又不是泛泛而言,说起来难度很大。往往就是这样,题材越大,写大的方面如果驾驭不好就显空洞,历史的事实没有准确的了解,那就要贻笑大方。往小处着笑,小处见大,那笔力之重要就是头等大事。总体而言,这首,由起笔的“我拎着克里木的猎枪,从一个句子走出 ”到最后一节的“我吹枪管里的青烟”做到的内在的呼应。使得整体没有散漫开去。

但不足的有几点:
一、在用典时,用上了腾格尔,这是内蒙古的歌手。不上说不能用,但用在诗句里,如果没有在笔力上进行精心调配,就有点乱扎堆的效果啦。毕竟主旨是写西藏,为什么要拉一个内蒙的进来呢。
二、主题上虽然有我这个明线,将西藏的空间上的景观,和历史人文上事件与人物拉在其中。但依然太粗。就字的推敲上而言,动词无力,名词有些罗列的问题。只能说,作为读者的我懂了你写的,但你写的这些没有真正的打动我。

说些或题外话或题内话,由文友自己判断吧:
当你写到西藏时,我在怀疑你去过西藏没有。当你写到西藏时,是不是一种有冲动感的写作。如果不是,那么,就有些为写而写的非自然状态。

当然,我并不是说,没有去过西藏的就不能写西藏这个题材。苏轼说过,就是身在庐山的也不见得识得出庐山的真面目。他的话是有道理的。我是想表达:如果没有去,那就要好好的对西藏的变迁作一番了解。至少是书面的。如果去了,仅仅是去了一些不多的地方,那就要好好的体会与感受那里的真实的人与物,与景的状态。感受,这个词,我说的,必须是你认为的由你自己感受到的。不能人云亦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身体上,有一种你自已的体验时,我相信,这样的西藏,是你所认识与感受到的真实状态。

前些时看到诗歌报来了一个从内陆去到西藏的诗人作为访谈。通体而言,他的诗句干净,充满着藏区的一种味道。从欣赏的角度,我在欣赏。但作为一个思考的角度,我不以为然。因为我所认为的诗者,就如马克思曾经使用的那句:怀疑一切或思考一切。一个不断进步的西藏,一个经济社会在发展的西藏,也是一个藏传佛教强大的西藏。我们看到那些辛苦工作而不断奉献的,在地上叩服前行的信教的善良人们,我们如何理解。理解他们内心的纯粹,一如青藏高原天空的纯粹吗。不,我只能说,在这里宗教的强大远远超过我们的理解与想象能力。就我所认识的宗教,如果强大的控制了人的思想,进一步的控制了人的行为,那就太可怕啦。并且那么多年轻的僧侣们有力气,也读了不少的书,但被这些信教者养活着,说个实话,我不认为这样的宗教很好。享受生活不感受真正的生活,如何能体会生命,又如何能引导芸芸众生的灵魂。

我从不认为,站在最高的高原上,就是离佛最近的地方。记得佛语里,拈花的笑意那样的安详,如果我们看到那花的引导之意,可为什么我们不再向上看看。佛还说过:他头上着粪。
是的,在一种真正的佛意的体会上,不存在高度,也不存在深处。只存在真正的灵魂的体验。

[ 本帖最后由 风浩荡 于 2009-3-19 15: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浩荡 于 2009-3-19 14:55 发表
进来看到了这首诗,不由得想一边谈谈感想,一边就文字而文字的与文友进行交流。因为,我能感觉到这个诗者,对文字有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有一种不断的用着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与思考的理念,有一种对文字如何影响自己提 ...

学习,问好二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浩荡 于 2009-3-19 14:55 发表
进来看到了这首诗,不由得想一边谈谈感想,一边就文字而文字的与文友进行交流。因为,我能感觉到这个诗者,对文字有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有一种不断的用着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与思考的理念,有一种对文字如何影响自己提 ...


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0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