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主持的诗歌报论坛注册会员上万,会员的成分也很复杂,工农商学兵官等等不一,来的来,往的往,几年间,也积累了几百万帖子,我们出过几十期刊物、编过几本年鉴、开过多次诗会与研讨会、颁发了多次年度诗人奖、编印了上百本诗集,其间,也见证了诗人的各种风采,这些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们,在当今的社会里,一般都在理性的残酷生活中追求着那一点点诗意,不会太过离谱。
当下能写诗、爱诗的人已经是很少的了,而把诗歌当作生命中最最重要的爱好,却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
前几天,一个远在新疆的会员发手机信息给我,问我能不能邮寄一些诗歌刊物给她,她想看看我们现在发的诗。我回信息说,给我地址,我给你邮寄《诗歌报月刊》的存刊吧。她又回,那需要多少钱呢,我说算了,几本存刊,不用给钱,她说不行,给你邮寄100够不够?我说先给你寄刊吧,给不给钱真的不在乎,她回短信给了地址姓名,名字有点熟悉,想起来了,这个读者以前也要过刊物,执意要付费的,还给编辑部写过信的。于是问:“你以前不是在什么辣椒厂上班的吗?记得你那里上网不太方便,有次好不容易跑到县城才到论坛看了看,还评了我的诗”。她回答,换单位了。又说:“偏僻的地方没有电话,上不了网,不上班我是吃啥喝啥拿啥买诗看。好在现在工资涨了。正经明天给我寄诗歌报,我周五回县上给你汇银子”。这个信箱的诗歌读者对诗歌的喜好也真是够执着的。随后我又关心了她一下,问问她写诗爱诗的情况,有没有新作品,发来看看,他回说:“惭!状态很好,有诗歌看,活着真好,就是视力下降的太厉害,看诗文的代价吧。”还说:“对诗歌的爱好近戏疯狂,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买过10本,这个月买了4本就是写不出来,只喜欢看。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吧,我觉得生命不息,看诗、写诗不止!”,这样痴迷诗歌的人还真是让我感动。看了一个远在新疆偏远地方的诗歌读者的短信,感到这个出生于70年代的读者有她自己的活法和乐趣,我本想劝劝她别太痴迷,还是把生活过好,爱护自己,但我觉得也许是多余之举,每个人有她自己执着追求并已此为乐趣的事情,能这样,也是幸福的一种方式吧。
我们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几千万人口的海洋里,我们每天忙碌着、奔波者,象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刻不停地跟着惯性行走,疲惫和亚健康伴随着我们向着很难实现的目标一路前行,在这里,我们生存第一,写诗第二,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所以我的座右铭是:“诗意生活,理性生存”,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双重面孔,一面是职业的,一面是诗歌的。我只有在工作之余,才能抽出时间来打理诗歌报这个公益的诗歌平台,为诗人服务,也算是做了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与这个远在新疆的70后诗歌读者相比,她比我更幸福,因为她可以把诗歌当成唯一的爱好,痴迷地追求,过着与时尚跟网络远离的日子,独爱诗。
刚才去论坛翻了翻老贴子,找到她5年前发在论坛的帖子中这样说:“诗歌报---华丽、壮阔,我心中的净土,来到这儿的感觉是惊心动魄,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挚感受,我不敢随便发帖。”,还有她写给我的几句诗——
苍茫的行走途程中
别人是我眼中的风景
我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鱼兄,你就是飘泊者
也许你心底是忧郁而苍茫的
你在诗意的行途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