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前年春节,一个人过年,不想去饭店,于是无师自通,亲自下厨房,学炒了几个小菜,拍了照片,挂在BLOG和论坛里,不了了之版主笑话我,说我炒韭菜的鸡蛋没有打匀,开洋菜心烧的火候有点过了,说得老爷我是相当的下不来台啊!任凭你千般决心,万般苦干,这下厨也是要有天赋和经验的,否则一出手就露怯,做的饭菜,上不得台面。于是,暗下决心,等我有时间一定下苦功练习,有朝一日,和你个喜欢打击人的美食“砖”家小丫头一决高低!
想是这么想,可真做起来,却有诸多麻烦和阻力,一盘色香味具全的美味,上得桌来,前面要经历多少艰辛啊,且不说下楼、步行至菜市场、与小贩磨牙砍价,手提肩扛,回家摘菜、水洗切配,烧锅忙碌,光是炒菜这个主要环节里的一小步 —— 放盐的分寸,一不留神放多了,容易让一盘好菜前功尽弃、惨不忍吃,于是,我又无师自通学会了“多次加盐法”,但问题又来了,咱家很少做饭,没去开通天然气,用的是电磁炉,这灶头专门欺负咱们这号下厨新手,火力集中在锅的中间部位,下锅的材料,若一不留神懈怠了翻炒,就容易烧糊了,更不用说象饭店大厨那样潇洒地颠勺了。总之,这学下厨的道路是艰辛漫长而又苦难的,试验了几次,做出来的菜,自己都觉得不太好吃,可能本人天生没有下厨的天赋吧。唉!当时哪个沮丧啊,这做个饭弄个菜咋就那么难呢?于是停了好久都没再下厨。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期间,不断的由于在外吃饭店而导致口腔上火,身体不适,于是决心重出江湖、再作冯妇,重理厨艺、赶鸭上架。正好,咱家小区门口不远处新开了一家云景菜市场,这么好的天时地利,再不重理下厨大业,岂不让那个笑话我厨艺差劲的客家丫头不了了之在深圳那疙瘩“得意的笑”啊!
说干就干,这日又逢周末,老爷我起早出门,直奔菜场,蔬菜区设在二楼,看到了那些花花绿绿的新鲜蔬菜——辣椒、缸豆、小青菜、西红柿、蚕豆、丝瓜,它们在摊位上,带着泥土的真实,一下子就想起故乡,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和春天,还有母亲当年忙碌做菜的样子,母亲喜欢把新鲜的豆角用剪刀从中剪开成为两条,再剪成一段段,放上辣椒丝,那样放在一起炒,口感比整根的豆角要好吃的多,油盐入味、色彩鲜艳,这时节的嫩蚕豆剥出来的豆米,放在鸡蛋汤里,那滋味也是让人至今难忘……。在菜场里转悠半天,买猪手一只,16.8元,其他蔬菜若干费用不等,回来。
扎上围裙,开始洗菜,青大蒜白的拍扁,青的掐掉黄尾,通通却成寸段,配腊肉同炒,冷锅烧热,可凝水珠时下油,先煸腊肉三五下备用,青蒜梗先下锅,青蒜随后,软塌之后放盐,再入腊肉,不停翻炒,底汤半干时分,挂芡出锅,一盘我们安徽老家的土著美食——青大蒜炒腊肉就这样成功装盘。洗锅后,再炒我的保留菜品——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是跟中央电视台那胖子学的。将半软不硬的西红柿切成菱角大块,下沸水走个三秒钟烫一下,谓之辍水,锅中少放食用油,中火加热后,倒入鸡蛋,稍晃锅体后大勺滑之,使蛋饼碎成小块,盛起备用,净锅再烧,等油期间,用小碗把各种需要用到的作料放在一个小碗中汇总,待油温适中时刻,迅速放入西红柿饭上几下,火速加进鸡蛋,还有各种作料,在西红柿尚未坍塌走形而又可以食用之时,马上出锅,总之要旺火速成才行,这样菜好吃,汤汁也不会过多。另外,我还做了青椒土豆丝和豆米蛋汤等等,干好这些,电饭锅的饭已做成,电压力锅的闷猪手也已大功告成,万事具备,就缺人来品尝了.
放下筷子,这些菜,我本不会烧,只是凭小时候看母亲干家务的那一点点回忆,学着做来,想想这辈子还没给目前她老人家做过一次饭呢。小时候都是吃现成的,没想到那么多,现在自己艰难地学做宅男,打理自己的冰箱和厨房了,才发现,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让她老人家享上孩子的福,吃一回现成的。
用手机拍下几个简单的菜,看上去还不是很漂亮,一是手机效果不好,二来我的手艺也还一般,有待提高,于是再下决心,等不了了之下次再来上海时,我一定亲自下厨做桌饭菜,可口的,我亲自做的,让她给我投以赞赏的目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