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爱河东行不足
——初春晋南文化之旅
文/赵化鲁(山西)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的句子。稍加改动,顿成“最爱河东行不足”。初春时节,一路吟哦,我开启了一次难忘的晋南文化之旅。
行前,翻读唐诗,柳宗元诗别梦得:“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写得凄然。和同病相怜的梦得相遇,一句安慰话不言悲而悲不自禁。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拥清峭诗风的柳宗元,“平生遭际实堪伤”(《红楼梦》写香菱句)。黔地某文友著文把我称为柳宗元的老乡,此话固然不错。笔者所在的小城曲沃,距宗元故里,乘汽车也就两个小时路程。虽然行政区划上属两个地市,但同属晋南却是无疑的。
此番出行,缘起某位诗友的约定。诗人时雨先生主编的煌煌巨册《爱在天地间》(上下卷)日前付梓,里面收录了我的诗歌、散文多件。时雨兄说欲邮寄来,我想还是我去取吧。因为和时雨兄已神交日久,至今缘悭一面。借取书机会和这位“河东吟者”把酒言欢,其乐何如?碰巧有朋友车要去运城机场,清晨搭顺车,迤逦南下。
本人生性散漫,或以活得诗意称我也好,对此番河东之旅,我本能地有种朦胧的期待。去见时雨兄不假,但脑海里却浮现出河东大地上曾经涌现的古圣先贤来。武圣关帝,“初唐四杰”之王勃,“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文学家司马光,最早的还有禹舜传说,另外,倾国倾城的杨贵妃,镌刻爱情传奇的莺莺塔,“欲穷千里目”的鹳雀楼……人文荟萃,目不暇接。尽管曲沃毗邻河东,但迄今我竟然无缘亦无暇遍访河东的人文胜迹。
妹夫家在夏县,小妹出嫁时我和家人去过那里一次。那一年,表妹绒儿领着孩子和我们一家三口去了趟关帝庙。去年好友雷的母亲去世,我去雷的老家平陆吊唁。雷凑暇伴我到三门峡,凭河远眺,顺带游了虢国墓。平陆是傅说故里,傅说是我国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学家。他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辉煌盛世。时间关系,我们望傅说故里的指示牌而返,憾未得游。

近代以来,提起河东文化,不能不提及康杰中学。这所为了纪念晋南地区最早的***人嘉康杰烈士而命名的中学,享誉三晋,声名远播。学校位于运城市空港新区康杰学府路,朋友的车正好路经康杰中学,我想起在康杰中学初中部就读的外甥女容儿,于是下车前去探视。容儿是小妹的独生女,小学教育在曲沃完成,上初中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康杰中学。走上教学楼四层,找见初99班教室。下课铃响了,不见人出来。纳闷间,后面传来了“二舅”的叫声。原来容儿班上节是体育课,见到我来看她,欢欣的容儿一脸兴奋,我说合个影吧,容儿调皮地说整天见呢,你还是照一下我们教室吧。于是我把镜头对准了初99班教室教室门口。这时,路过的学生悄然止步,待我照完像才微笑走过。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康杰学子,给我留下了彬彬有礼的儒雅印象。
康杰中学出来,转乘公交,辗转来到了一个名叫“金碧苑”的住宅小区。时雨兄早在楼门口远远地候着了。亲切地握手,寒暄。中等个头的建华兄,两鬓一缕络腮胡,显示出其艺术家的风范。他语调铿锵,气宇轩昂,温尔文雅。坐定絮谈,方知长我五岁的时雨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走上诗坛,迅即诗名远扬。2000年他的诗集《也是别无选择》获首届国际华人“龙文化金奖”,2001年他的诗集《千慧子短诗选》被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大型系列丛书以中英文对照形式隆重推出。时雨兄多才多艺,先后主办多种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他自己还是一个杰出的朗诵艺术家。说得兴起,时雨兄即席吟诵早年诗作,字正腔圆,情绪饱满,其博闻强记风度翩翩,令我叹为观止。难怪2004年8月在中国社科院主办的全国第一次哲学大会上,他的诗歌朗诵引起了轰动,赢得各路哲学研究名流喝彩。

在时雨兄书香氤氲的慧心斋,品茗聆听诗人激情洋溢的演讲与吟诵,我的思绪依稀回到了20多年前的那场演讲。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正上高二。有一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听全国著名演讲家的电视录像报告。报告人景克宁教授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谈吐让我如醉如痴。我把景先生的话专注地记录,生怕漏下一词半句。从景克宁教授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流沙河先生的警世之句: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得知景克宁教授生于运城,供职运城高专(今运城学院),我不禁为家乡有这样博学的大家而欣幸自豪。景先生的演讲,对我后来的求学和人生影响深远。三年前,当景克宁教授于2006年3月2日下午7时辞世的消息传来,震惊和哀痛霎时占据了心房,我甚至萌生了为先生前去送行的念头。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行,但对景先生品德才学的景仰随着时光的推移,与日俱增。
我给时雨兄说出自己的感受时,他默默拿来自己的诗集相赠,并把序言指给我看。序言是景克宁先生写的。进而,建华兄讲起他和景克宁先生的渊源。没有想到景先生和时雨兄乃忘年之交,并且情谊甚笃。晚年的景克宁先生,更是委时雨兄为自己的事务代理人。据时雨兄讲,景先生对选择代理人很是讲究,条件有三:一要人品好;二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三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最终选择时雨兄,是机缘所致,更是对时雨兄其人其文的充分褒奖。
时雨兄的言谈举止难怪这么亲切熟悉,原来他深得我少年时代仰慕偶像的衣钵真传。初春这次河东行,使我少年的梦幻与青春的畅想以至中年的夙愿神奇地贯通。时雨兄祖籍山东莱芜,他的出生地绛县南樊镇紧邻我们曲沃的北董乡。时雨兄提到他的表妹在曲沃某初中教书,说出名字,竟然是我大学时的同学!
“昨天是河/明天是河/昨天是网/明天是网/今天是雾中的昙花/隐隐飘香”,时雨兄的小诗《今天》意味隽永,餐桌上茅台酒的芬芳伴诗意弥漫。自号“沃地寒士”的诗客,邂逅人称“河东吟者”的才俊,话人生今昔,叹文学时艰,“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暮色低垂,携时雨兄所赠厚重诗册,匆匆踏上归程。回望河东,子厚送别梦得的诗句再度涌来:“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公车上接到时雨兄短信:“看来今生我们俩的命运要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保重!”苦苦跋涉在文学之途的时雨兄,和“学途诗海哭问天”(笔者旧句)的我,都珍惜机缘并坚信成功。
最爱河东行不足。草长莺飞的时节,河东大地春意盎然。沉思的归途,窗外灯火阑珊。诗人艾青曾经吟咏的诗章《我爱这土地》萦绕脑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
2009-2-17晨起笔,午后草成,豆木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