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822|回复: 24

真实、感性的阿喀琉斯(原创)看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有感而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没有阿喀琉斯的时候,赫克托尔的宝剑天下无敌;在没有亲情的地方,普利亚姆的父爱感动天地;在没有战争的时代,阿喀琉斯的真情就能够征服一切!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阿喀琉斯是海神忒提斯与阿尔戈英雄珀琉斯所生的儿子,周身刀枪不入,唯有脚踵是他的致命之处。神谕他有两种命运:“或者默默无闻而长寿,或者在战场上光荣地死亡”。

在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参加特洛伊战争的阿喀琉斯具有“健美的肌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战斗的精神”。他半神半人,是当时最伟大的英雄,敌人望见他就会恐惧万分、落荒而逃,而伙伴们看到他就会增添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当阿喀琉斯面对希腊国王阿伽门农几次的无礼行径,为了维护自身的荣誉和尊严而拒绝出战后;得知希腊人内部出现分歧而欣喜无比的特洛伊人立即恢复了战斗的勇气,并纠集军队发动了对希腊人的进攻,试图把希腊人全部消灭,阿喀琉斯也无动于衷。

在阿喀琉斯看来,一个人的荣誉和尊严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是国家灭亡也不能因此抛开他所应得的尊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为避免希腊人的毁灭而私自代替他出战为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杀死之后;得知噩耗的阿喀琉斯痛不欲生、懊悔万分、怒火冲天,一定要为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复仇。

当赫克托尔面对斗志、战意和武艺都超越自己的阿喀琉斯时,他预感到死神的阴影而向阿喀琉斯提出“不要凌辱战亡者的尸身”的请求后;因为友人之死而暴怒无比的阿喀琉斯挥动武器将赫克托尔击毙当场,并面对特洛伊人屈辱性地将赫克托尔的尸体拖在车后奔跑,以此来祭奠难友的亡灵。

当特洛伊国王普利亚姆为了能够安葬他珍爱的儿子赫克托尔悄悄走进敌方主将阿喀琉斯的帐幕,俯伏在地亲吻杀死他儿子的双手,恳请敌人尊重他的对手而归还赫克托尔的尸身时;阿喀琉斯为老人这真切的亲情感动得号啕痛哭,不但归还了赫克托尔的尸体,还应允安葬的时间内将不再继续进攻。

当希腊人利用遗留在海滩上的巨大木马藏身军队,当特洛伊人大意轻敌,误以为希腊人已经失去战斗信心乘船逃跑而将希腊人遗弃的木马拖入城池庆祝后;狡诈的希腊人从木马中杀出来,为重新回到海边的希腊军队打开城门时,阿喀琉斯为了保护他心爱的人冲进王宫寻找布里塞伊斯,不惜与敌我双方的军队作战。

当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利箭射穿了他的脚踝、穿透他的身体时;这个将自身的荣誉和尊严看得比集体胜利更重要的人,这个为了友情怒火冲天狂暴得失去理性的人,这个面对仇敌无视一切道德和规则的人,这个目睹亲情流溢感动万分的人,这个为了真爱不惜抛弃一切荣誉和权力的人强忍着死亡来临前的剧痛微笑着安慰心爱的布里塞伊斯:“我没事,不要紧,你快跑吧!”

在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中,阿喀琉斯,这个荷马史诗中的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半神半人的英雄被修改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影片祛除了书中所谓神化的部分,增添了合理又充满人性化的情节,而非在神喻中形式刻板、命中注定(杀死赫克托尔,阿喀琉斯的死期也就来临了)地被太阳神阿波罗因赫克托尔之死导致的怒火愤怒地杀死(阿波罗用毒箭射中阿喀琉斯脚跟导致其死亡)。神话固然能给予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限制了人物客观存在的真实性,更将人生难以规范性的轨迹纳入了宿命论的固定模式中。

阿喀琉斯既是一个面对敌人毫不留情残忍狂暴的人,也是一个珍爱友情,情感丰富的人。他重视人又不忽略个人的情感倾向,单纯的面对老人和友人时,阿喀琉斯体现出性情温和善良、知尊重、懂礼貌、有情义的一面;面临个人的荣誉时,他又呈现出性情任性、执拗的一面;面对眼前的敌人时,他又表现出极其残暴冷酷的杀戮性;

从这些方面来看,阿喀琉斯的性格复杂而鲜明,既热爱生命,富有同情心,又无视于人性、道德,这样,阿喀琉斯的人格便显得过于冲突矛盾,不易与合理存在的人格相符合了。

其实这种种表现正突出了阿喀琉斯的纯洁本性,在他的认知中只有与生俱来的感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由人为制订出来的道义、道德等规则其实并没有深入其心。阿喀琉斯的生平更多彰显出他是个性情中人。他热爱生活,重视友情,尊重长者,丰富的同情心,以及他残酷的杀戮性,都是通过他的情感认知来决定的,这是一个保持着纯真天性的人。

正因为阿喀琉斯没有被所谓的道德、理性等条款局限住,我们才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情感丰富的,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古希腊英雄。并感谢参与拍摄《特洛伊木马屠城》这部电影的人们,他们没有呆板的照书仿造出一部虚幻的神话电影,而是赋予了人物生动的形象和真实可信的时代情节,令观看者随着剧情身心俱入,仿佛身处“这是阿喀琉斯生活的时代”之中!

2009年元月15日21:24分笔于北大中文论坛/注册名:烈火的轻云//看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有感而笔
发表于 2009-1-1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想看这电影,只是一直没找到看的借口!
呵呵,这说法似乎挺无趣的。
但我看一部电影,之前总要找到某种理由或环境。
汗颜啊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自己太多的理由,有时候是很疲乏的,往往有些道理会在没有道理的选择之后才会出现

人事无常,人生无常,驿动的心往往在不经意间砰然而动

你说不是吗?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非常崇拜布拉德皮特演得阿喀琉斯,真是人神共体,只是影片的结尾好凄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嘿,能在這里遇上愛好電影的朋友,難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8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欢阿喀琉斯 他的英勇多么象个莽汉.

赫克托是个完美的勇士,在死亡面前也保持了高贵的尊严.

在荷马史诗里.阿喀琉斯是被太阳神阿波罗射穿了脚后根.而电影却完全的省略了众神的意志.是为舍重就轻

众神也爱慕人间的美人儿.为了守护他们心中的至爱.也不惜大打出手,撕破脸皮.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守护@仙女座 于 2009-1-18 02: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8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由人造就的“诸神”也不能脱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8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守护@仙女座 于 2009-1-18 02:15 发表
不喜欢阿喀琉斯 他的英勇多么象个莽汉.

赫克托是个完美的勇士,在死亡面前也保持了高贵的尊严.

在荷马史诗里.阿喀琉斯是被太阳神阿波罗射穿了脚后根.而电影却完全的省略了众神的意志.是为舍重就轻

众神也爱慕 ...


赫克托是个真正的勇士,他的死很悲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守护@仙女座 于 2009-1-18 02:15 发表
不喜欢阿喀琉斯 他的英勇多么象个莽汉.

赫克托是个完美的勇士,在死亡面前也保持了高贵的尊严.

在荷马史诗里.阿喀琉斯是被太阳神阿波罗射穿了脚后根.而电影却完全的省略了众神的意志.是为舍重就轻

众神也爱慕 ...


这世界很真实,这世界真的有神吗?我倒觉得电影没有完全照搬原样却是神来之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鈍刀 于 2009-1-16 09:35 发表
嘿,能在這里遇上愛好電影的朋友,難得!

问候,新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电视剧集《士兵突击》里的王宝强(原创)

电视剧集《士兵突击》在播放期间受到广泛好评,而剧中主角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也因此大获佳许,演艺事业从此风光无限。这里也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在《士兵突击》中,王宝强把其所扮演的角色许三多之农民儿子的朴实、憨厚演绎得很好,因为他就是农民的儿子,这属于本色表演。当然能够把本色表现在镜头前也非常之难。

我们从《天下无贼》中也可以看出王宝强演技上没有变化的本色影子。

许三多是个地道的农家少年,性格朴实忠厚而又倔强,性情腼腆、木讷,领会能力不强,可以说智商平庸里的平庸,不是个反应敏捷,头脑聪慧机灵的人。

没当过兵,不知道特种需要的兵究竟需要怎样的素质基础,但老A的袁郎相中了许三多顽强拼搏的精神,仅仅这份顽强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这勿容质疑。

反应是可以锻炼出来的,经验也可以是积累下来,但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做出分析、整合、决定的能力是需要以上两种配合头脑的思路综合出来的,是以,我对于许三多后期的变化不尽释然。

而王宝强前期中期的表演都是可圈可点的,但后期当他已成为一个反应迅速的特种兵的时候,他所扮演的角色依旧停留在前期“温和”之中,却没有在提高中表现出已经特有的素质。

从眼神儿来看,这个不懂得掩饰的朴实少年眼里露出来的仍是和善、木讷略带茫然的神情。在老A长时间的磨练中,似乎在这种不擅掩饰的人眼里应流露出一丝鹰一样的敏锐犀利来吧?

可惜的是王宝强没有很好的把握角色的位置,后期他扮演的角色并不算成功。

谈到表演,我亦是不懂,但明白一个演员如果仅仅停留在本色扮演中便难有发展了。象袁郎、象561的扮演者在其他剧集中也出现过,仍是一成不变于《士兵突击》中的形象特征,没有创新突破。倒是可看一些老的文艺演员,比如赵丹。

我通过网友的介绍,找到赵丹早年的一些作品,如《乌鸦与麻雀》《十字街头》《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他所扮演的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乌鸦与麻雀》中市侩的小广播,《烈火中永生》里一介文儒气质中却又勃发出革命者英气的许云峰,不同位置的角色焕发出应从属于相应位置的气息,使人不知不觉就被影片中的表演所折服。

象长剧《亮剑》中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就将李云龙这个虽然是农民大老粗却机敏狡黠、一身热血的汉子演绎得十足到位。只是李幼斌也没有跳出本色表演的怪圈,无论是〈闯关东〉还是早期的一些作品,李幼斌的演技基本没有变化,不过换换衣服和社会背景,改改腔调罢了。

这里似乎也不应该强求初出道不多久,演技尚为青涩的王宝强,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没有完全演绎到位是一件很为可惜的事情。只能希望他在未来的演艺事业勤奋钻研,更上一层楼。

2009.1.28日9:32分发于百度女兵钢七连吧/注册名:木头刀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剧,社会的兄弟(原创)

没有尖叫,心态似乎也很平静,惟掌心里紧紧握着一杆笔;打开来,才发现五指间都是汗水。望着汗水心里明白其实神经已经异常紧张。随即脑海里感到一阵眩晕,不由自主摔倒在床上。

《恐怖蜡像馆》,这是一部惊怵恐怖电影。故事叙述了五个青年男女开着汽车在野外露营,威克的汽车出了故障,附近又荒无人烟。恰好一个开车抛弃动物尸体的男子发现了他们,并热情地指路,愿意带他们到五英里外一个小镇上的加油站购买汽车零件。由于另外三人要赶回城里看球赛,威克便带着女友卡莉搭车进镇... ...

我原本没有看恐怖电影的想法,但在讯雷网页浏览的时候不经意看到这部影片;抱着一种好奇又隐隐挑战自我的意识把它下载到电脑中,却一直没有观看。这一搁,就是三个半月。究竟该庆幸还是要后悔?此刻我并不感到害怕,只是有些神智不清,头部发麻,心情异常沉静。

小镇上空荡荡的,威克和卡莉涉水走过损毁的路段,在黄昏前走进抛尸人指点的小镇。不知从何处隐隐传来歌声,他们的眼前却看不到一个人影。加油站里亮着灯,威克喊了喊,没有人回应。转过身,空旷的大道上隐隐泛出一丝荒凉的气象。

看到这里,我联想起影片前部份的一些镜头:卡莉牵着好友的手循着不知何处传来的臭味搜索前进。她们很好奇,具有冒险精神的卡莉不顾好友的建议执意寻找来源。突然一声惊呼,卡莉突然坠落下去,镜头紧紧追随着她沿着山坡翻滚向下,直到停止在一片腐烂的动物尸体前。腐败的景象导致了强烈的做呕反应。其时我没有吐,避过脸无法再看。

打下前边这段话几秒钟之后,我冲进了卫生间。

现在我有些懊恼看了这部恐怖电影,同时不想继续写下去。大约过了三四分钟吧,我抑制住反感的情绪打算坚持写到底。

小镇上除了加油站、居民住宅外,还有一所教堂和一座蜡像馆。全部的居民只有兄弟二人。一个是医师,一个是制作蜡人像的艺术家。兄弟二人原本是连体兄弟,后为手术分开。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兄长精神分裂,带着艺术家兄弟开始屠杀小镇上的所有人。他们将人制作成蜡像,摆放在全镇的各个房间中。从此,小镇陷入一片死寂。

不幸的是,威克和卡莉走进了小镇,拒绝与被拒绝的恐怖场景在导演指挥的摄像机前一路展开。

我有个疑问?究竟是什么样的理由促使编剧们写下一个又一个充满惊怵的恐怖故事,而制片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题材来取悦银幕前一个个当场吓得面无人色,事后又大呼痛快刺激的观众?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迅速答出合理的解释,即供求两需。因为需要,才会给予。我不禁苦笑,人们千年编说鬼故事还嫌不够刺激吗?竟然花钱来吓唬自己、恶心自己。莫非也和影片中的两个凶手一样精神变态?亦或说,编剧和制片人才是真正的疯子。甚至,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失去理性的精神分裂平台。

疯子有两种,精神完全分裂者和隐性分裂者。我们的社会或许就是一个隐性的精神分裂者。不过它更象一个平台。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已经疯了,有的人半疯,有的人属于间歇性精神分裂患者,或许也有几个较为正常的人。

全疯的人显然统治了半疯的人,发出种种令时而疯癫时而正常的半疯患者们即时能够接受、即时又全然无法接受的命令,这里放一袋大米,那里摆一把手枪,建筑酒池肉林,又高唱清廉寡欲。首脑们相互猜拳,彼此端枪,濒死者爬到大米前倒下抱住,生者则挥舞手枪欢呼太平盛世。

那些臣子们,那些半疯的臣民们瞪着惊恐又充满炽烈的眼睛赤裸裸地接受阳光的暴晒,拾几粒米放进口中咀嚼,拣起手枪在清醒的刹那自绝。

但是疯子们尚未达到无度癫狂的程度,这需要一座那不定时前摇后晃仿佛风浪中随时都要颠覆的生锈的钻井平台;由于自然的性格不可预测,这一处火山爆发,那一端战争爆发,山崩地裂、海啸台风,社会的各个漆黑的角落传来恐惧惊嚎,平台能不动荡么?厮杀能不发生么?

啊,这一角平静了,两个猜拳者倒下了一个,更多的大米被放进了口中,冒着烟的左轮手枪扭曲着方向不断地沉默。究竟世界大,社会大,还是国家大?偶然清醒的臣民们顿然疯狂起来,发生了冲突,为那一袋敞开口子的大米。

疯狂可以产生出惊人的利润,一百个人分享一个人的权利,一个人分享一百个人的食物。这就是刺激衍生而出的暴利。

在第二个白昼终于来临的时候,姗姗来迟的警察彻底收拾了小镇上已经结束的残局。在回程的汽车中,经历了血与痛的恐怖考验的卡莉突然发现抛尸人正坐在自己的汽车上向他们挥手微笑。车外,警局调查员的声音平静地响起:“这两兄弟的母亲一共生了三个兄弟... ...”

倘若,这世界上还有一个清醒者,他站在银幕的一边,用平静的手势一挥。继续延续永无休止的延续/全剧终了么,你希望它就此终了么?没有刺激的生活那还叫生活?

2007年10月20日19:48分中国北方文学网/注册名:明亮的眼睛//看电影《恐怖蜡像馆》有感而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鲤鱼精的完美生活态度—看越剧电影《追鱼》有感而笔(原创)

1.如梦事,在某个黄昏,天将追逐着有了凡心的鲤鱼,凶狠地以雷劈、以电掣,兵器闪烁出贫善书生示弱的惊狂;风奔驰着,天上人间的丑陋在原性中扯破神化的距离,追鱼,失火的真情在穹底逃狱。

那是一片莽荒的野外,抛弃人性成神的主义掠夺了精怪的卑微。永不屈服么,更大的世道将牢底倾覆,碧波潭水,编剧肆意甩下的几颗墨珠:那么一些鱼虾鳖龟,八仙桌上的蒸肴,受奴役者用沸滚的血色昭示着不屈。

追鱼么,试图逃出封建枷锁束缚的时代,不过是几只妄想人道的精怪,却不知人道里沸腾着更深的牢笼。那么今日又如何呢?背信弃义写在社会嫌贫爱富的广告牌上,金家父女的,也许就是你们的。

有一位资深的老律师曾说过:“司法部门是社会阴暗面的大看台,我最担心的是你们将来会不会背叛自己的职责,被阴暗面俘虏过去。”

毕竟象剧中黑面包公那样“宝剑虽利,不斩无罪之妖”的法官数之可数了,还会有更多的手举起斩妖剑劈出鲜红的热血来,换取在阴暗面更大的筹码。

2.许多不能肯定自己的人常讲:“人生如梦。”随波逐流的岁月让他们在更大的水中失去自我,终于醒来还恍惚如在梦中。不想深信,不愿真信,但时光岁月已穿梭远去,惟可叹息“人生如梦。”余下真容顺水漂流。

剧院内外,不多人写戏,许多人作戏,更多人看戏。

台上台下,有人恍然大悟:“原来人生如戏。真真假假自己也难以分析。”如此,看戏人不想看下去;作戏人也饶有兴趣观看台下,似乎台下作戏、台上看戏。谁成想幕间休息,报幕员走出来,翻说曲目:“下一幕...”

倘若人生如戏,失去自我的黄昏又怎能红霞烂漫、酡云润水。看得太透,生命剩下的就只有竭尽全力的活着。

3.下围棋精纯的日本人爱学习麻雀严峻的生存态度。他们活得不赖,却失去多少人生的逸趣,象精瘦的手指搁在显微镜下,琢磨仅余的活力。

为达到生存之目的,麻雀日日在寻找非死即生的盘面,不厌其烦地在似乎枯瘦的庭院里忙叨不停。

麻雀是不讲究人性的,少有作戏的麻烦,也更鄙弃爱做梦的中国人。日本人崇尚的就是这种将自我推向严峻底线的拼搏态度。

象麻雀一样态度严谨的日本人断定是写不出《追鱼》来的,也只能翻版我们的《西游记》、《红楼梦》;在理想主义奄奄一息的最后时刻挪用他人的幻想作一回戏。所以象腐败的中国人一样拥有大肚子的日本人并不多。

我们中国的许多精英也在学习日本人精瘦但不缺乏营养的生存体质,喝酱汤,饮寡淡的清酒,吃比麻雀也算不上多的饭食;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获取更多的资本上。仍是一种穷思竭虑的麻雀性格。

现在社会上差不多有些资本的“有识之士”也更多的趋向这种麻雀态度,爱做梦的只局限于勒紧裤腰带浏览不要钱星星的穷人和惟能幻想作太空旅游来遣兴的豪富。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4.电影《追鱼》描写了一对追求忠贞爱情、不看门第观念的恋人,非人的鲤鱼精和贫穷的张珍却因此受到了来自封建社会的残酷迫害。虽然故事的结尾,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作为编剧不忍人性达到最终彻底的堕落而刻意推举出来的救星出现了。

由于为了避免被迫害者做殊死的抗争,人妖结合的爱情被认可,交易的代价是剥夺了鲤鱼精身上可能成为反抗精神祸患的鱼鳞,给予其“人”的形态,只在做为一个可以拥有爱情的弱女子的程度上挽救了局限的爱情。

高尔基的名著《我的大学》一书中,靠抓人吃饭、得勋章的老警察对青年时代的高尔基说了这样一番发人深思的言论:“怜悯在很多时候是害人的,正是出于怜悯,它把许多有着美好未来的大学生送上了断头台...”

书看得太久,我的记忆已经很不深刻了,书中大略是这样写的,如果有什么误差,也希望作者不要在地下、生者不要在地上,对我进行一点点的迫害,我到底算得上是一个良民的。

是的,我承受着中国数千年来的种种教教训,恳恳切切地谋求生路;并不对现体制发出任何的不满,也饱受着工厂主施加的种种恣意的剥削,活得算是很有一点逆来顺受的奴才相的。

我们现在活得算是很好!这是指我和如我的一些平常人。可以吃到旧社会平民不怎么敢想的精细粮食了,许多人还经常吃肉、喝奶,享受过去只有老爷们才拥有的生活品质。能上得起中小学了,虽然各种名目的税务还是不少,小街上摆摊的贩子们每天红光满面的时候从早上吆喝到晚上,嗓音都洪亮得很呢。

关于那些吃不上饭,上不起学,甚至在街头装乞丐行骗的人,我很明白他们是看上阔太太贵小姐们鼓鼓囊囊的钱包里流露出来的怜悯了。这种人真可恶。我知道这是一种人性向极深堕落的表现,妄想不劳而获的蛆虫意识促使他们穷思竭虑得伸出手来。

说句想表达幽默的话,这些乞丐倒也有些麻雀性格哩。不过这是题外话,您大可不必介意。

“想骗钱么?妄想”。您看,许多体面的绅士们已经发出这样鄙夷的正直态度了。

看来人们是完全能够体会到怜悯是一种害人的东西的,不能令人性向更深罪过表现的责任感驱使着有见识的人们每每去纠正不良的行为。以便让社会都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而我,您再看看,我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民拉。

由此可知,那部越剧电影《追鱼》不也正是告诉人们:“想获得美好的生活,首先要做一个良民。不可有恃力逞强的行为,连可资的态度和力量也不应有”。所以鲤鱼精才要削鳞做人。这样,关于良民完美的生活就开始了。

2007年8月3日19:30分北大中文论坛/注册名:烈火的轻云//看越剧电影《追鱼》有感而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谈黛玉与陈晓旭(原创)

从古书 《红楼梦》引申到“著名”女演员陈晓旭的死,许多人都深切哀悼她的华年早逝,并认为黛玉就是她的化身而每每相提并论。对于一个人的死亡,我们的确是需要哀悼她,纪念她,并用最深切的印象来缅怀她,因之活在不可磨灭的记忆中。而陈晓旭的悄然逝去,她的身后名中也带有了凄楚婉约的美。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受世情所限,因家庭中落寄人篱下导致了敏感多疑的小性,再加之文貌双全、多愁善感,就成就了她迥异于众者“孤高自许”的独特性格。书中有诗情:“孤标傲世偕谁隐,抱得秋情不忍眠,娇羞默默同谁诉,秋闺怨女拭啼痕。”如此天真率意的性情态度就更使得她远离人群,与竹相善。正所谓潇湘馆中怨妃子,大观园里戏尘俗;黛玉正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保持着清高超俗的气质,又夹杂着哀怨命运不公、衷情难己的狭隘处世态度一步一个坎坷,最终在幽闭自我、伤情怨怼的凄苦中葬送了自己。

书中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理想而脱俗。而脱俗的爱情往往是不忠于世俗的态度的,是以他们的爱情结果也必定要受到世俗的干扰,其结果也必然不会善终。林黛玉处在那种花枝招展的环境中,身边有着太多比她更为洒脱吸引贾宝玉的性情;而她又不懂得自救而救的方法,再因之狭隘自我的多疑,日日紧张、猜忌的思想也成就了她患得患失无人真正忠于我的心理意识。

但黛玉言辞间纵意率为的尖刻,娇弱多病的身体,以及所谓“金玉相克”的理论都使得贾家难于认可他们的爱情;这就更增加了林黛玉悲情愤世的心态。艳丽冠群芳又出得厅堂,亚之体贴入微的薛宝钗令她厌恶、不屑一顾;放纵天真、烂漫可人的史湘云却使她恐惧;爱情的危机频繁到来,对理想化爱情过于执著的她越发要与命运抗争与世俗叛逆;但终是独力难为,只得日甚一日幽闭在自伤自怜的悲情中。

想要在现世演绎出一个活脱脱的林黛玉应当是不容易的,演员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修养与书中的时代相差甚远;如果演技和思想上无法与书中人物相谐那就很容易演绎出来一个形似神无的假林黛玉。比如说陈晓旭(这里我无意对一个死者开枪,但事于《红楼梦》中黛玉的形象,这里只对一些人的态度说话),在表演技巧上应该是不纯熟的,而对书中林黛玉的人物刻画处也没有做到神入的境界;惟独终日翻着白眼,露出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这里既不似那个美丽娇羞的林妹妹,又不是群芳丛中一枝独秀,诗文出众、尖酸刻薄的逆道者,惟病态稍近似,但仍旧神不成。从个人表演技艺上来看,陈晓旭演绎的林黛玉是极不成功的,没有黛玉之美,亦无气质中隐现的文学素养,只浮一名却难养其韵。

说到《红楼梦》的拍摄,早年倒有一本戏曲电影越剧《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王文娟可说是演绎得形神俱到,令人叹为观止,似乎再无人可替代之。个人是凭借一本小人书,后又得一张碟有了这样的态度的。王文娟的表演艺术的确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葬花、焚稿...等情节的演绎自然而然与书中林黛玉的形神丝丝入扣、紧密吻合。

这里将要提的是,电视剧《红楼梦》无论在服装道具和化妆上都难尽人意,1986年拍摄时每集18.6万左右,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投资金额。按理说,服装上不能尽如人意,但化妆总要使原型更易于为人接受。其实不然,化妆师技术颇为拙劣。大观园中的才子佳人个个浓装艳抹,倒近似戏曲扮相中的厚施粉底,却虎不成犬不似。

陈晓旭原本不难看,虽没有书中黛玉之美,却也比较化妆后的形象清丽许多。妆后登台的“林黛玉”活脱就是个熊猫,浓重的黑眼圈、没有层次的大白脸;再加上终日上翻全无神采的眼神,更加之看似奢华其实廉价花哨的服装道具、演绎技艺,不单单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受到影响,《红楼梦》中所有的扮演者都受到了劣质化妆、服装的影响。在观感上不能美的享受,在演技上不能重温书中形神的再现,窃以为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是失败的。

陈晓旭华年早逝,这确是使人扼腕叹息,余不得再睹其现世真颜矣。但就《红楼梦》黛玉的形象而言,因于个人偏爱加诸于身不无不可,只书作者雪芹公在“地下”是很难认可她的形象代言人罢了。所谓说,一身去了谁言名,陈氏身前事不可提,陈氏身后名也应不可议;但还是想提一提,免得书中黛玉已心态有些畸形,到陈者的演绎上愈发更变就难说后人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抱有怎样的观感了。

文至此,言已终。晓旭晓旭,你原谅俺罢,吾不得善终无事,黛玉形神不可灭矣,歉之歉之!!!

2007年5月26日晨6:27分秋色文学论坛/注册名:火的轻云//谈黛玉与陈晓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虚疲的黑白——看电影《黑白战场》有感而笔(原创)

我看过电影《黑白森林》,现在又看了《黑白战场》,第一印象我觉得《黑白战场》远不如《黑白森林》。理由是后者没有前者拍摄的手法高超,再就是前者更能令我沉思黑与白的界限,界限之间有一条难以清晰的灰线;而在《黑白战场》中黑与白的定义被人为设定,米警官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想:“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灰色,做黑社会永远没有好下场。”我不能否定这个结论,但我可以推翻这个结论。

在我起笔的时候,我又有了第二种观后感。那就是《黑白战场》没有按牌局出牌,阿发在最后时刻超越了既定的游戏规则,举枪自杀。这使我措手不及。

在影片放映开始后不久,我已可基本敲定全片的结局。由于香港电影惯行的套路、黑社会间尔虞我诈的争斗,以及试图表现人性的挚及阴暗面的残酷性,火柴对阿发的过度认真,阿发在前期表现出的独特个性都使我肯定最后的胜利者就是这个后来我知道将来要被推做老大的青年。他的冷静及果敢,轻视生命的残酷性。

不可否认,香港电影导演在拍摄影片时造就了香港这个早已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黑色影片独有的风格。早在看《黑白战场》之前我就已知道好莱坞购买了港片《无间道》的版权,并翻新重拍。由此可见香港电影的独特魅力。

但香港电影在拍摄黑社会题材时,似乎已脱离不了善与恶交争搏杀的残酷性,以拥抱人性并最终失去人性的概念做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主线。象影片《无间道1、2、3》、《黑白森林》、《黑白战场》延续了惯常的手法,都是以黑社会为主警察为辅,通过纯黑表现出白,再由全白的警察最终出面收拾残局。带给观众的是对社会长久的思索,既定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铁定法则。

虽然是刘伟强先拍《无间道》,而王晶按版换作,拍了《森林》和《战场》两片;但也正因于此而追随者愈众,此前黑社会电影百花齐放的局面被收缩,纯粹暴力的杀戮场面和英雄无敌的格局被深架构结合起来,形成了香港电影市场黑社会题材的一成不变。

白代表人性的一面,黑代表失去人性的一面。其拍摄手法的独特在于昭示白,但又同时力图弥补黑,是以在黑与白的交界中纯粹被模糊化,看上去也更人性化。不过这种拍摄手法已用的太多。以至于《无间道3》不伦不类,《黑白战场》除结尾略有变化毫无新意。

影片《黑白战场》的导演王晶拍摄手法基本延续了《黑白森林》的模式,演技派演员曾志伟(片中饰演龙四)也没有改变在《无间道》中黑社会老大的表演风格;甚至阿发(余文乐)仍是以一成不变的沉静冷酷的扮相再度亮相。或许阿发是个本色演员,表演技巧还未能真正娴熟。

从《黑白战场》的结尾处可以看出导演力求全新的表现形式,其中的亮点则突出在阿发面对无可抉择必须按规则游戏下去的情况下,饮弹自杀;超越了惯常的故事套路,以依旧决然冷酷的态度表现出对阴暗面无比的憎恶。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虽然事前我想到影片必将以血腥结局,却没有想到真正的主角却提早退出了游戏。

龙老四是设计这个结局的人,他没有想到,自然我也不会想到。

影片在这里用一种极端的手法隐喻出悲观的思想。或许王晶导演并不做如是想,但偏激暴力的最终结果似乎正象那位米警官说过的话一样:“做黑社会永远没有好下场!”导演也许是在尝试一种新的表现方式,试图呼唤毅然决然的抗争性,白必然战胜黑。但俗话说以暴制暴,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阿发最终在退无可退的绝望中选择了以死来逃避来拒绝执行既定的规则,这不仅仅会把人们带入轻视生命的极端误区,也同时体现出影片导演思路疲惫的状态。虽然《黑白战场》在最终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但票房不等于白。

2007年3月11日18:26分秋色文学论坛/注册名:火的轻云//看电影《黑白战场》有感而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1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