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91|回复: 6

243期临屏【04】【05】号作品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6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4】号作品
《秋风破》
你昨天说,
我今天写诗的样子,象一次
行为艺术。你看不懂,但一定会来。
笔,早已习惯不为你停下的。
痴情,却总有记号
留在明天的句子里。盼你循路来读。
其实你来得少了。
我的诗便多了。
而今天就要过去。
寂寞让我很想哭。
秋风呵,
借了我的嗓子去找你吧。
怕只有听到我的呜咽,你才肯来?
你当然不在。
你的园子,只有
桂花做蓠墙,霸气成
浮香。

这首诗名为“秋风破”,只用一句写了秋风,在此之前,则运足了笔势写“我”与“你”之间的感情状态。“你”是有情的,却未必真“懂”我的所思所行。两人之间似乎有种很微妙的隔膜,也有难以割舍的情愫。“其实你来的少了/
我的诗便多了”这句最是简约,最是动人,最是耐人寻味。“我”的诗为什么恰与“你”来的次数成反比,不言自明,是思念是期待,是无尽的孤独和寂寞吧,此种情形,经历过失恋的人必会有更深的体验。
后面的诗于是顺势而下,写“我”的寻找,“我”的企盼,但是,就算是满世界奔跑的秋风,此时也寻他不到。
后一个小节,以写意的笔墨点染出一幅秋日金桂图。徒有花香而无人面,不觉让人生起崔护式的怅然。
此诗叙述为主,以“今天”为生发点,引出“昨天”和“明天”的故事。笔墨简约,张弛有度。点睛之笔极是耐人寻味。不足之处是写秋风这一扣题之处本应是全诗最精彩的地方,但诗中的语言显得轻浅了些,力度不够,意象也不够新鲜。


05】号作品
《秋风破》
轻风拂动历史的枝桠
落叶颤抖,粘惹上一身褴褛旧裳
寂寞那个满面愁容的老人,站在山岗
双目苍茫
刺痛秋的凝望,从唐朝到现在
一个民族的灵魂彻夜难眠

如果说4号的《秋风破》抒发的是个人情怀,那么5号作品则表达了一种更广阔厚重的历史感和很强的民族忧患意识。那个满面愁容的老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灵魂所在,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将文明推衍至今并呈复兴之势的重要原因。虽然主题宏大,但是语言的单薄直白却大大减少了诗歌的韵味。
发表于 2008-10-17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用心。寒易多来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8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进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足之处是写秋风这一扣题之处本应是全诗最精彩的地方,但诗中的语言显得轻浅了些,力度不够,意象也不够新鲜。

我是四号作者。谢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羲若寒易的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的用心,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