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69|回复: 0

聆听《午后的诗行》,歌唱是“差感”回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8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絮:
不知道人的灵魂到底是不是空的,是不是经风一吹就会响起绝妙的歌声?却相信诗歌就像是大海里的云影,波涛汹涌全部来自诗人的内心。从发现差感到证实差感,我一直相信诗歌是诗人生活的镜像,一个人所在的现场赐予一个人独特的差感,也即给了他独特的诗意话语。当我把马云超的个人诗集,《午后的诗行》电子稿件带到办公室,看这些诗句在屏幕上舞蹈,仿佛听见一个萨满腰铃对抗的声响,碰撞出的音乐,隐约带我去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很难把握的奇异氛围中。女贞子又自不量力的开始闲言碎语了,因为我知道一个评论者、批评者,不仅要入境还要出境,站在更高更全局的视角,才能考察一个诗人的潜质。
    凭心气,做自己。我想既然诗人把这项重任交付与我,就是相信我,能做好。女贞子读诗素来认真,大概不会辜负诗人的好意。在此谈及诗歌之外的其它事情本是不应该的,应该赶紧谈谈《午后的诗行》的文本。

特写镜头一:

☆下午
  
风铃八百里水泊一样沉睡
我坐在藤椅上 对准斜阳
一根竹竿顺着入城
 
或者翻看古书
市井里的词汇 勾栏里的女子
正眼瞧着飞鸟
  
有人敲对门的门
有人刈西半球的芦苇
    
如何将一百单八将逼下梁山
如何在波浪里种瓜种豆
如何将林冲的枪杆弯成锄头
               
女贞子说:选择这首诗歌作我这篇评论的开篇,原因有二。其一是诗集取名《午后的诗行》,其二是我读这些诗时候也正是下午。
这个《下午》诗人将当下和一本小说《水浒传》,纠结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现场。诗人所在的下午,房间里的风铃平静的如一池湖水,一种慵懒的、悠闲的、平和的生存状态,诗人静坐在夕阳的光线里,这些光线像是金黄色的竹竿,斜斜的插入诗人的窗户。或许诗人看见的是,揭竿起义的梁山好汉依仗着手中竹竿攻下城池的情景。这种平和生活与战争思考将成为整首诗歌的一条清晰脉络,一种重要情绪,一个根本的差感表现和补偿。
第二节一转,切进一个镜头:“古书”隐喻的是历史,“市井的词汇”指向的是日常生活,“女子/正眼瞧着飞鸟”,画面优美,可以为梦境。诗人似乎通过这一节的叙述要阐明一种态度,即历史都曾是日常生活,像是一场美好的梦境。反之呢?日常生活也都会像是优美的梦境一样嵌入历史的土层。这一节无疑就是第一节的延续和思考。
用两个简单大胆的日常生活的画面,第三节完成了对第二节的承负。“有人”即是“某人”、“任意一人”、“任何人”、“所有人”。“有人敲对门的门/有人刈西半球的芦苇”,“敲”这一动作所昭示的是探索、开拓、创造,那“对面的门”是迎面而来的,亟待解决的,是所有人都必然经历的时间之门。“刈”亦是以一个动词指认了另一种人类行为:破坏、毁灭、铲除。创造之始即是破坏,你开垦一块粮田,就必然破坏一块原生态土地,使之更适合生产生活的需要。诗人(在东方生活)要割掉的是与自己所居(生活)相对(立)的“西半球”的“芦苇”。随想:芦苇隐喻的是什么呢?
或许,结尾一节回答了我所问的问题。芦苇是与粮食相违背的,指向战争的某种事件吧,是梁山好汉被逼落草的“草”。在另一首《刈草》里同样看见诗人的所谓“刈草”——“小区的两个出口/呆呆地看着/刈草 刈到了哪个朝代”。诗人的三问其意义是唯一的,如何让被生活逼迫的人们恢复到平静的生活当中去,不再有“逼良为寇”,使耕者可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世界再无战争,枪支上插满玫瑰,工具只用于生产,而不是杀戮和争夺。和前一节的创造与破坏形成的对比,形成合力,表达了诗人对一部描述战争的小说之诗意思考。
这个《下午》诗人虽然最终以一种疑问告结,但诗人聆听到了一种声音,并努力跟随这种节奏唱出自己的歌。同样这个下午,我聆听诗人马云超的《午后的诗行》,确认这样的歌唱是“差感”的回响。
拉镜头:
像这样关于战争与生活的诗意表达在《午后的诗行》中还有很多,请允许女贞子把镜头拉开一点:

☆八月
 
敌人在草丛里
我们爬过去
举起枪 对准它绿色的脑袋

敌人从草丛里跳出
到另一片草丛里
我们秘密爬过去
举起绿色的枪

枪口填满草籽
灌满露水
我们举起枪
枪潺潺流淌 绕过我们

梦里花落知多少
鸟儿衔着野草莓飞
鸟儿比我们起得早
鸟儿被谁惊醒

女贞子说:历史是一种战争,朝代兴亡,政权更迭。在诗人的眼中,自然也一样是一种战争。在这首题为《八月》的诗歌叙述里,我们分明可以感到,自然分娩着一种奇异的战争形式,也是自然事物的生存生活形式。那些隐蔽在草莽间的敌人,那些以草籽为子弹的植被,那些草穗波涛一样的被风吹拂。自然的挣扎是诗意和美好,它无疑给八月平添了无尽的遐想与梦境。“梦里花落知多少”,还是“鸟儿”这一个诗人钟爱的意象,承载着诗人飞翔。我想象到,在广阔的草原,上方是蓝似池水的天空,游弋着白皙的云团,一个人躺在草丛间,静静的感受着自然。或许就像诗人所述的那样“草木皆兵”。
整首诗歌的想象是奇异的,特别是那句:“枪潺潺流淌 绕过我们”,让我想到了一个熟语“麦浪”,丰收时候的麦子在金风中波涛汹涌。诗人的八月是一场关于梦境的诉说,梦呓般的语言形式,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已经看见那汩汩流动的“枪”,那些将我召唤的飞鸟,穿越了碧水一样的大地,碧水一样的天空,碧水一样的我们。根本无需担心,那样的战争不会使人恐惧不安,反倒安宁。最后诗人所说:“鸟儿被谁惊醒”,我们和自然天人合一,俨然是物我两忘,我们又是被谁惊醒的呢!

☆死鸟
 
一只鸟死了
我用胶水缝补它的翅膀
它颤动 要飞
我说慢些
你还有断裂的骨头
     
一只死了的鸟
它有些要求不算过份
它平静的眼皮蒙住世界
它冷漠的羽毛落在我的心里
无法挪动
  
它坚硬的爪子
突然抓住我的手
深深陷进去
一只死了的鸟
除此之外
还能抓住什么

女贞子说:在这本诗集里有好多以鸟儿为意象的诗歌,而这首最为突出。也顺承上两首诗歌:《下午》的人类之战争,《八月》的自然之战争。《死鸟》所描述的战争属于一个人,一个个体生命的内心。        
一只鸟的死亡隐喻的是诗人的梦之幻灭。因为我们分明看见诗人在多首诗歌里将鸟儿的形象规定为美好,而此刻诗人要粘合的定是一颗破碎的心灵。那只鸟儿是多么的倔强和坚强,只要有翅膀便是带着断裂的骨头也要飞翔。
一只鸟儿的死亡,与这茫茫宇宙,广阔时空能算得了什么呢。可是在诗人的心中,飞翔并不是奢求,而一只鸟的世界也就是它自己。这里并不是自私,而是一种哲学,世界是我的表象,在人的眼里世界是彩色的,而在有些动物那里却只是黑白的。对于一个生命个体,它无疑要经历自身与外界的对撞,以致在时空上找到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坐标。最后是面对生命的终结时的平静、冷漠、不可抗拒。
一只鸟的死亡,最伤害的和最能依靠的就只能是“我”——这一主体,世界之上没有救世主,救赎与灵魂的升华完全要靠,那些拼尽生命的死亡力量深深地“抓住我的手”,“除此之外/还能抓住什么”。虽然悲观看世界,悲壮甚至令人绝望,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诗人将“一只死鸟儿”和“我”浇铸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可以仰视的悲剧英雄!

特写镜头二:

☆下午
 
下午 院子里静静的
没有人到来
有消音装置的小鸟的翅膀
透明而可爱的旅程
划出大海的想法
 
一朵花 有消音装置的风
问安她的脸颊
没有羞涩 没有退却
影子转动一片黯淡的轮盘
影子什么也没说
    
下午 在玻璃窗后面
我倚靠往事 沉湎而恬然
时间有一双温暖的手
在我的皮肤上随意弹奏
更远处升起的是云还是烟呢

女贞子说:同样是一个下午,我坐在电脑前,聆听诗人的《午后的诗行》,聆听那些差感的回响。这是一个宁静平和的《下午》,一切都安上了消音装置,鸟儿、花朵以及往事如烟。一种海洋般的安慰感属于鸟儿的飞翔,一种恋人般的亲昵感属于花儿的开放。《下午》诗人以往事取暖,整个身体都在不由地与时间共舞,奏出一支心曲。
“更远处升起的是云还是烟呢”,更远处是过去、历史、传统,幻象!诗人反复强调“透明”(玻璃),是一种透视的渴望,同时诗人所表现出的安宁,也同样证明诗人已拥有了在时间穿梭的可能。
这个《下午》让我们看见了另一个诗人,一个在时间里游动的生灵。


跟镜头:
   
☆母亲
                 
母亲坐火车走了
她洗过的三条毛巾
在阳台翻转 飘曳
水珠从线头里滴落
          
万籁俱寂又不寂
难以剥离一支曲子
大白天萤火虫出现
每片玻璃上都有一轮斜阳

女贞子说:感恩如水的女人带诗人来到这一时空,诗人所用的时间都有赖她的赐予。《母亲》选取了一个经典的特写镜头,让离开成为水滴石穿的思念。那一滴一滴的是否已经激起诗人心湖的波澜不已呢,是不是已经从凝视的眼角流溢了呢?我们无需猜测。
诗人从那一滴滴的水珠里看见的是“大白天萤火虫出现”,晶莹而温馨。诗人无法平静,而是有一支歌在唱着:“每片玻璃上都有一轮斜阳”。这最后的神来之笔透露着一个深层次的思考,母亲定是已经渐渐苍老,短暂的离开竟让他如此的不安,进而诗人想到的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暮年,每一片玻璃上都有阳光,都曾被母亲的爱包裹着、渗透着、淹没。就像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下午》,都会成为远处的“烟云”,都会成为往事。

☆父亲六十

今天是你六十的日子
我走出很远
为了证实我是你的儿子
我还能走更远
因为你是我的父亲
我不怕死在神话的异乡
      
今天是个荒凉的日子
远在吉林的你
是否感到这种荒凉的漂移
我身体已经痊愈
手如青铜
举着一束鲜花穿过街道
没有人知道
我穿过父亲六十的街道 
            
女贞子说:母亲如水,父亲便是一种承负的刚强。知道诗人马云超已经快四十岁了,生于吉林,定居山东。《父亲六十》的时候,儿子却在异乡漂泊。曾有诗人说异乡漂泊的人都是一株没有根的植被,可见远离家乡会是一种怎样的苦难。难怪写乡愁的诗歌那么多,那么容易深刻。
诗人之所以能挺住,在于“为了证实我是你的儿子/我还能走更远/因为你是我的父亲/我不怕死在神话的异乡”,父亲给儿子的是一种异乡生活的力量,能够治疗水土不服的忧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清晰的差感表现:“今天是你(父亲)六十的日子”却“今天是个荒凉的日子”,原因是“远在吉林的你”让儿子感到移居异乡的荒凉。作为儿子诗人有一种内疚和自责。但毕竟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诗人向远在故乡的父亲汇报的是,那些因为“飘移”而造成的伤疼已经痊愈了,手也如青铜一样坚强硬朗。此刻诗人所举的花朵——幸福与祝福都属于父亲,都是父亲所期望和所给予。诗人在心酸和兴奋中迎来了时间在自己和父亲生命中的穿行,宛然像是诗中不知不觉的“我穿过父亲六十的街道”。

☆我们
  
我们之间有一条道路
如今已经废弃
那些光线徒增寒意
    
地板上更多的脚印
仿佛一只梅花鹿经过
远处是幽深的树林
斜阳来自你的头发

女贞子说:我更愿意把《我们》理解为一首初恋的诗。爱情确实是一种好东西,过去了还仍就能温暖人心。《我们》仍像《下午》一样以往事取暖。说是如烟,亦不是。虽然我们曾经可能行走的路,已经废弃还有些阴森寒冷,但仍就唯美和充满想象,远处是曾经还是未来,都是“幽深的树林”,而你永远是我暖洋洋的向往。

☆故乡
     
我盼望下雪
我家处处银白
我给父亲推开门
再也没有别的路
使我脸面容光
      
依靠我
父亲找到父亲
在落叶未落时
我的冰块梦见太阳
悄悄播撒它的草籽

女贞子说:镜头已经穿越了母亲、父亲、爱人,再来看看《故乡》。《故乡》总是对父亲的想念和《父亲》般的力量。显然这是对差感的补偿:“我盼望下雪”,说明这些都是想象。
给父亲在雪路上开门的过程中,“依靠我/父亲找到父亲”,生命传递的温暖足可以让大地阳光普照,春光无限。我想这样父亲的太阳不仅能融化儿子的冰块,也同样照亮人类前进的路,这样的表达不仅是诗人的荣光,更是整个人类历程的荣光。

☆人民是个好词
  
我喜欢在午后
温暖的草坪上
坐看对面的人民政府
人民熙熙攘攘
人民共和国的人民
点点滴滴进入
人民是个好词
人民懂得自己有个好名字
传递着
一个流浪汉不知道自己
也是人民一员
他踏乱大片草地
他推倒大片江山
人民是个好词
人民人人有理想

女贞子说:在人类的史诗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镜头跟进一点,我们就会发现《人民是个好词》。
诗人已经说的很透彻了,我再阐释便成为多余的话语。人民是个好词! 
  
☆一切
  
安慰沉陷的一切 水
在手上变得激动
羊也要到手上 啃噬
月光和青草
   
一切失音的温度 鸟
在心里变得焦躁
鸡也要到心里 啄食
恐惧和死亡

女贞子说:预备!开始!把镜头给《一切》。诗人的《一切》和世人的一切都是两部分组成,梦境和现实,同样用一个动作完成,啃噬、啄食。      
    
特写镜头三:

☆阅读
   
遍翻《诗三百》
我丢失了一块劳力士
在先秦的某一条街道上
    
竹竿挑起悬念的银鱼
挂到纤云的腰际
黑衣裹胁的女子
水袖里凫着几只星子
炉火正旺
一朵雪花怒放于桌面
对我凝眸

女贞子说:阅读好的作品无疑是一种幸福,在《阅读》中我们发现诗人“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此欢乐的路途中诗人丢失了昂贵的时间秩序,去了“先秦的某一条街道上”,诗人在《诗经》里寻找到无邪的奇思,这诚然是古今诗人的凝眸对视。转身回顾传统,在历史的河流里,诗歌都以她固有的魅力蛊惑着人心。诗人的阅读不仅是对文本再创造,也有对自然、历史、时空的重新构建。请跟随镜头去看!

摇镜头:

《月牙湾》:我用“阅读”这样一个词汇思考,是我们阅读大海,还是潮汐阅读我们。阅读一下成为一个广阔的语境,可以“抱着好几个世界悠悠飘动”。似乎又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是时间路过我们,还是我们路过时间。生命似乎只是一只浮游在月牙湾的水族。
《山海关》:一个古老的关隘,在诗人的眼里却成为一个临界,有关阴阳,有关刚柔,一个是父性,一个是母性。自然、政治的事物已指向哲学,而时间转眼间已是陌生,谁还会知道“我”,知道“你”,谁主谁客,谁还在乎?或许只有漫天的星子才会是比人类更永恒的事物,才会比关隘更不可更改。“我自己和自己的影子”,主体自身的深切感悟,征战与阻隔都无非是人类自欺的把戏,“今夜双双仰望/不知道时间是越拔越多的野草”。
《齐都》:美好景象是奇异的遐想,或许只是一首绝美的小令,那么的耐人寻味。此中有几个比喻是同质同构的:“鸽子/如一只只白蝴蝶/如小小的鱼”,“麻雀如一只只蜻蜓”。滋味很特别,用同类事物作喻体,这种近取喻是很大胆的。我曾经想,差感语言是一种词语间的就远原则。如今读了《齐都》觉得游刃有余的诗艺,在哪里都会呈现意境。
《闻韶》:余音绕梁,三日未绝。化无为有,虚实相应,将一种古老的声响幻化成一只从海上飞升的凤凰,当然要比“蝴蝶效应”厉害得多。整个的宇宙,时空都被真善美穿越,波澜壮阔,气势逼人。文白夹杂间,一种历史的苍莽,瞬息如一股风从耳朵贯彻周身,贯彻天地,贯彻苍莽本身。此音乃是一黑洞,入之则如无物。        
《牺尊》:手执一只昂首竖耳的牺尊,诗人饮醉,所见所思皆是一种对抗,昔人与我们所隔,是时间还是一层透明玻璃?俨然是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里所云之旧事。古往今来,俯仰天地,“就如拢起的帘幕/如帘外芭蕉 雨中唏嘘”。亦诚如诗人戈麦的《金缕玉衣》,何时沉默如你,如今物是人非,时间给那一只昂首竖耳的牺尊的,只有寂寞和瞻仰。然而它所想要的真是:“醉姿 狂草 剑舞/和最新的边塞消息”?
…… ……
“一切都是圆的/不是圆的琢磨琢磨就圆了”(《三士冢》)。
全景镜头:全都留给你了!

☆你
    
每个字 每个词都盯着你
你纯洁的脸
绿色的波浪
你茂密的头发
被砍伐的心
只有我知道 
每个字 每个词都死了

  女贞子说:读诗人马云超的个人诗集《午后的诗行》,确实有“每个字 每个词都盯着你”的感觉,像是去了电影院阅历人生。确实“每个字 每个词都死了”,但那些复活的词语穿透每个经典镜头,时刻使我灵魂出窍,神游在一个个诗意的国度里。诗人的语言朴实又出人意料,随性却安排巧妙。要是不信,你赶紧买张票,看看就知道。若是非也,权当女贞子顺口瞎说替人作广告。哈哈:))





2008年3月28日
天阴雨湿  女贞子草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8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