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4期临屏:点评踏雪迎风作品与路青作品各一首。
四号踏雪迎风作品
《三只羊》
它们要赶往哪儿去呢——题记
青竹子多好
树叶的气味多好
被丁冬声环绕的感觉多好
被天空默默注视多好
而我们只是三抹不同的颜色
我们要挣脱
那绘图的手的美意
向林泉外逃亡
山下是不是有草
什么地方不再有炊烟
我们是羊
我们惟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么一点
【点评】
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是对回归自然的渴望,是对人类随意摆布自然、破坏自然的行径直接进行批判的主题。作者写得巧妙,用题记里的“它们要赶往哪儿去呢”及文中的“什么地方不再有炊烟”这一问一答,道出了三抹不同颜色的山羊们的愿望,它们要向林泉外逃亡,渴望摆脱人类的所谓“美意”,我注意到了作者写“三抹不同颜色”的苦心所在,那是群体意识而非个人意愿。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是世界性的大主题。特别最后那一句:“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么一点”,看似不经意,却包含深意,那是摈弃权威、代表平民意识的一种勇敢呼喊。作者的写法,意象单纯却意境深远,也是我努力追求的风格,所以很喜欢!
=================================
六号路青作品
固定题目: 《芒种》
一粒种子向大地的播种
在你看来
一个未经忧扰的人
是一次痹木的劳作
可是在昨日经过风雨击袭的
从废墟中走出的人
对明天金色的向往
天晴了,不在下雨
灾难过去了,他们不再哭泣
在大地上
奋起
那倔强不屈的身影
纷纭
播种着一粒又一粒
汇集成他们心中的期望
美好的家园____
他们在芒种
【点评】
这首诗是借芒种写灾难后的振作,这当然很不错,就看你从怎样切入,如何开掘下去了。大概是因时间太短促,容不得过多推敲,严格地讲起来,这首诗不能算是路青兄弟的一首成功作品。第一段,作者进行情绪对照:播种行为究竟是痹木的劳作还是金色的向往,取决于是否经过忧扰、是否从废墟中走出?这个结论似乎有点差强人意或主观造作,其实,这可以通过句式的变化来进行弥补的,主要问题是炼句尚欠,有些东西只要有足够时间,可以慢慢“整烫”的。第二段用“灾难过去了”“奋起不屈身影”作为播种行为的前提,当然也可以,但还是浮浅了,给人的感觉是为了写芒种,而先把布景匆忙摆好,因为线条粗旷,读着从容不起来。只是个见,仅供参考,不妥处勿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