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899|回复: 12

《暗含的脉脉领悟里的坚韧》--品读诗友青蓝彼岸的《过尽千帆皆不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7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值汶川地震余震不断,每天新闻报道的伤亡与失踪数字不断的加法,意味着生命的不断减法。看着令人揪心不已。在这个时候,悲凉的情绪笼罩着内心,摆脱不了。不敢动笔去写哪怕是悼念的文字,因为站在安全的远方,一动笔就感觉到这是一种无动于声色的冷漠与无情。但温总理对哭泣不已的小女孩说的一句:活着就好好的活下去。不仅是提醒着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也是对全中国人在面对伤害的同时,是一个很深情的提醒。生活还要继续,我们沉湎于伤痛当中,但更要相互支撑想到鼓励,必须向前。

来读青蓝文友的诗吧,纯粹的干净的,仿佛水一般,向里面投入的眸,含着的不是海水的卷起千万雪花的激荡,不是湖水拉皱的千万道涟漪,是潭水,潭水留过的一份暗暗的低低的雁飞过的倒影那般的意绪。

一直看着青蓝文友写诗的成长历程,她的作品在这里也得到了许多文友的赞赏。这是令我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总体而言,诗者能用知性作为骨架,隐忍感性,将细腻的情绪与思考,很真诚的对文字本身尊重着,表现出文字在诗这样的形式里一种独特的美感。与此同时,鉴于大家多是从积极的肯定的角度的界入品赏,那我现在从更期待的角度来读她的诗吧。诗意无限,而读法多种,读出不当,当是读的水平有限而非诗本身。

过尽千帆皆不是(一组)

★ 酝酿一壶一壶的漂泊

不会想到自己没有翅膀
所谓左岸,所谓右岸
都只与我隔着一条浅浅的河
我曾经不停地打捞过
甚至用幻想渡过每个黄昏

仿佛越过一些濡湿的情节
记忆在陈年之外突然减速
我最终可以握紧一寸凡心
酝酿一壶一壶的漂泊

评:此首,以否定句法进入,以知性笔构建诗的骨架。无翅膀的飞翔,故涉河而渡,漂泊是诗的主体。由于诗者采用的是很完备的现代结构,通体透明而意绪清浅,加之一些词语的组合很是轻巧,很得人心。不足的地方,是诗者过于内敛,内在的张力没有充分显现,比如,前节当中的河的浅浅(深度),亦意味着此与彼岸的不远(宽度),后节,漂泊二字,多用于在河的长度里。首节:渡喻指河的横向,而漂泊用于河的纵向。而首节里的打捞,到后节的握紧,也少了一些更细微处的铺垫。

★ 与天明无关的陨落

这是一场与天明无关的陨落
黑夜,席卷着风一样的呜咽
偶尔拾遗,在冷却的意境里躺下
它象征性的流浪将天空卡住

不是无法渗透
逃避的硬度总是琢磨不定
如果还以最终的妖娆
许多声音就会生动起来

评:诗句在“不”这个否定的字意流动,也就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很漂亮的是首节里的尾句:象征性的流浪将天空卡住。一个“卡住”令想象力有了无限的意味。也为下节的进入作了准备。逃避,是对首节的展开作的总结。而后节里尾两句,增加的亮色,妖娆与生动,是对黑夜的呜咽一种反向的更积极的撑开,是对灰调的调整。显示出诗者内心,对沉重的反抗。不足的是,“意境”或“硬度”等词语,就诗意的组合来说,有些生硬。显得有点强行而入的感觉。若将这些词语省略去,或更能在诗意的流动中显得自然流畅一些。

★ 燕子会飞回到这里吗?

只剩下灰尘在光束里辗转
呼吸的味道被再一次冻僵
此刻,风不是缠绵的
沙也不是
我的残字断句也不是
如果放弃最后的壁垒
燕子会飞回到这里吗?

评:题目或结尾的用语,令我联想起现代诗人何其芳曾经的名句。是值得玩味的呢。灰尘人生,风沙依旧,保留着残字断句,是因为内心有一份坚持与期待。是啊,如果把这都放弃了,燕子,那向诗意飞过的美好飞翔何以存在。作者的隐匿的坚韧,由这首诗充分体现出来。不足的是,就结尾处的构思,与上首有些雷同而少了写法上的别开生面。并且味道用冻僵,也可以更推敲一下就好啦。

★ 让彻骨的冷不再命犯秋风

一片,二片
每一颗星星都是纤瘦的叶子
它们眨啊眨
静静缩在一个人的怀中
始终不去放弃最后的搬运

这其实是一道不倒的栅栏
只是梦醒前,你不在
而我,注定复活
还想再跳上一支舞
让彻骨的冷不再命犯秋风

评:当诗意的叶子,静静的沉在人的内心深处,积压成厚厚的搬运不了的旧物。那,诗者说,必须复活,必须在一场风起之前,就跳一支舞。因为与隐藏着的放弃,有永远的对峙,才能保证,更阴冷的霜寒不会在秋风中猖獗起来。如果说前三首,一份坚韧的诗的心灵,只是浅浅低叹,那么在这里,仿佛是一则宣言。命运总是不堪,而人生总是无常,内心的强大,才能支撑着整个天空。星星的叶子,才会在秋风当中,依然高悬。不是展示,而是真正的对命运与人生的拥抱。不足的是:知性的骨架有些坚硬,而诗意流动的自然性,在前后节当中,有些涩。感性没有更好的融到诗意当中。是感性的流动,而非诗意与感性二合一的流动。

★ 遗忘的路总要自己走过

这么动人,这么斑驳
风的物语
是在绿叶之上亲吻花香
就连吼出的号子也是多彩的

无须和音,已自成曲调
会有一层厚厚的云留在那儿
纵便累了,也不会躺下
无限地接近于仲夏的荧火
遗忘的路总要自己走过

评:诗者的内心是如此的透明。将动人与斑驳组合一起产生了美妙的歧义,将风吼的号子与多彩的花瓣组合一起产生了柔软的感受。风的物语一直存在,云将它的曲调珍藏着。风在行走,在春的尽头,在夏的深处,跟着荧火(荧与萤还有有些不同的,疑心应该用萤,诗的意味更强一些)。即使那风行的路,代表遗忘,可风一直向前,风一直指向前方。在不可能明确的方向里寻找方向。诗者,五首成组,在末首里,提出了她的肯定的坚定的价值所在。相信,青蓝诗友,通过诗句向永恒寻觅,那无限的若网状的束缚里,她会冲破而飞翔出去。相信那个境界里,天空更加湛蓝。不足的地方是:诗者在前面紧张的书写之后,这里已经有些疲惫了吧。诗意的意味,与前面的相比,是较弱的一首。

[ 本帖最后由 风浩荡 于 2008-5-27 12:21 编辑 ]
发表于 2008-5-2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好评挂起来!重,大家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 与天明无关的陨落

这是一场与天明无关的陨落
黑夜,席卷着风一样的呜咽
偶尔拾遗,在冷却的意境里躺下
它象征性的流浪将天空卡住

不是无法渗透
逃避的硬度总是琢磨不定
如果还以最终的妖娆
许多声音就会生动起来

评:诗句在“不”这个否定的字意流动,也就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很漂亮的是首节里的尾句:象征性的流浪将天空卡住。一个“卡住”令想象力有了无限的意味。也为下节的进入作了准备。逃避,是对首节的展开作的总结。而后节里尾两句,增加的亮色,妖娆与生动,是对黑夜的呜咽一种反向的更积极的撑开,是对灰调的调整。显示出诗者内心,对沉重的反抗。不足的是,“意境”或“硬度”等词语,就诗意的组合来说,有些生硬。显得有点强行而入的感觉。若将这些词语省略去,或更能在诗意的流动中显得自然流畅一些。


很好的点评,值得推荐、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是青蓝在诗歌的光盘里永远镌刻的一首歌,这里融汇着青蓝真挚的感谢,崇拜,尊敬,还有祝福。青蓝一直向大哥学习着,总是沉浸于大哥文字所崩发出的那种尖锐的碰撞,青蓝知道,那是比任何技巧要高出很多的自然的流泻。青蓝尚在体会中。

青蓝对诗歌总是抱着玩味的心境,它所展示出的澄明与开阔亦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境界。青蓝休闲地诗着,大哥来读,大哥来评,青蓝甚喜。大哥所指,青蓝自会领悟其间,在以后的玩味中更放开些,让诗意更宽广些。便是玩,青蓝也会尽量用文字构建一条路,亦会继续在诗中无极限的接近生活或者找寻一种超越于生活的本源性的东西,纵使它是一个无法量度的过程。

呵,在大哥面前,说着说着话就多了,青蓝就此打住了。谢谢大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7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暗含的脉脉领悟里的坚韧》、《过尽千帆皆不是》......

好诗加好评,相得益彰。 悲痛中还能写出好诗,哭的姿势还那么感人,唉,真功夫。

问好两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尽千帆皆不是!

这是青蓝的一抹了悟.短促的节奏与构架,有无限大的留白.
青蓝所说的澄明与开阔在文本的内外弥漫...

谢谢风兄给我们提供一条通往青蓝诗歌内核的通道.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蓝又进来了,一一问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本的解读,安静的介入,不因风自起皱的诗意一点点儿的散开去》

青蓝诗友的诗句,会暗含着一些古典的诗韵,但一直以来,那古典气息又仿佛是一个美丽的丝绸般的茧,诗友总细腻的一一挑开,用她那更细的却又尖锐的针。铺陈开去,弥漫在读者如笨手笨脚的我这样的人眼前,总是簇拥的花朵。这个时候,我会暗暗的问,从茧里飞出的诗者,不,是那只蝴蝶呢,在哪里?

诗友,写完这组诗,我反复告诫自己,安静一下,来读。至少在中国人所遇到的这个的悲伤的面前,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大呼大叫。更多的悲情,需要忍住,向前看着远方,向外看着窗口的天空,依然会湛蓝。诗,面对这样的灾难时,是很无力的。但通过诗意的表现,我们必须显示一种向好美好与期待一切重来的气度。

诗友选择的这组诗的诗句,我从网上找出这段,放在下面,以增加文友的厚度。

“过尽千帆皆不是”出自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原文为: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该诗以白描手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幽幽”意思是成千成百的船只都已过完了,却全不是伊所坐的船只。眼看一天又过去了,千帆已过完了,伊人仍不见,只有那落日的斜晖,默默无语地照着那悠悠的江水悠悠地流。多用这二句来形容痴痴苦等盼待伊人,伊人却久久不来的痴情怅失与无奈,说不出的幽怨。

就诗的创作而言,我个人认为,李白与杜甫确实是不同的极致。是诗的极致。如果说,狂飙的强大的,一直如美国诗评家布鲁姆所言,摆脱父亲的影响,成就更伟大的诗意,是一些很有进取心的后来创作者的企图。中国古人言:六经注我。这句话很值得玩味。李白,是典型的六经注我的诗者,眼前的山迷蒙蒙站在他的酒杯之前,不敢近身,但只要李白用他极为自我的意识形态,那么山就会如敬亭山一般,用着青睐,向他示好友;或水,以轻舟一日千里,如长江那般的长,也会从心理感受是那么的短。以飞流直下三千尺,如庐山瀑布那般的高,也会按心理感受是那么的猝然与他相逢。是的,所有的眼前之物,均是李白的不同的化身,不同的身份证。不同之中,其实都有极为鲜明的李白的性格特征。李白也是一个在世间漂泊的客,但又何妨,到死依然在他的诗的表达当中没有更改。但杜甫正好与他相反。杜甫是我注六经的典范。杜甫的内心有尧舜的圣人驻扎,故一直以这样的理念感受着万事万物,与世间的悲情相关,安史乱,而花溅泪鸟惊心。与世间的欢乐相关,短短的天府草堂所住时间里,黄花枝低,蝴蝶群飞,燕斜微风处,鱼出细雨时。杜甫,身是杜甫身,而心是万物心。

作为一个喜欢读诗,在诗的境界中不断感受着的爱好者,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去把他俩的诗作随手挑上几页来看。读他们的诗意的敏感,读他们的与自然相合的心态。有所得时总无所得。无所得时,就晕头转向的睡觉去。

把青蓝诗友的诗句,联想着中国的两个最伟大的诗人来说,我的意思是,青蓝诗友,我只是一个爱好诗的极为普通的人,不是你学习与赞赏的人。取乎其下,得到的是下下。与我一样,多多感受着那些上上的诗者吧,那样你得到的至少是会让你一日千里的诗的创作的进步程度。

青蓝诗友的诗句,我在这次点评当中,提到的不足,只是从文本的流畅性要求,从王国维先生所言的,隔与不隔的要求出发的。也是希望,青蓝诗友,在创作当中,如果以知性作为骨架,那么你一定要注意,不断的深入在诗境当中时,一定要站在那当中。这样,才能水流时自可流动。不能强求一定强行而入的方式。不然,把握不好时,就会把拙涩也彰显出来了。

而我所认为的诗观,只是一个个人化的观点。没有真理的普遍性。不能说是正确的阅读方式。但写出来,是与大家一起,求和而不同的诗的多样性吧。

再一次谢谢诸位与我的交流。也谢谢青蓝诗友,很从容的为人作诗的人性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9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哥再一次敞开心扉。青蓝自认嘴不太笨,可是此刻竟找不出一句合适的语言表达我的心情,千言万语还是感谢!
在这里祝福大哥创作快乐,生活也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30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好评,问候二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学习,真是不错的交流。再推荐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不及义,点评多有不当之处。得朋友的海涵,是我的荣幸。
一一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评皆佳!好,赞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22: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