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茂兴 于 2009-5-21 01:37 发表 “……劳动说关注其负重下的实用性,游戏说关注其自由中的娱乐性,模仿说指向世俗化的学习……”其中“模仿”是应为“摹仿”二字。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一章就写到“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 ...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zlg 于 2009-5-29 13:18 发表 哈哈,可能是两个概念,两码事喽~~~~~
原帖由 莫求 于 2009-6-20 11:51 发表 这个竟然,我没留言?得顶一下·····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6-13 05:41 发表 关于蒙胧诗的问题,我给阿樱的第一个评论中有所触及。其中的哲学原理不过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理想破灭后,诗人重新在自我中寻找新的精神灯塔。这点就反应到你的言志和言情的分野中,但艺术对政治而言在我看来很幼稚,蒙胧诗歌前期的言志(北岛),表面上反映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对抗,但这是一种误解。你可以重读中美建交的历史,尤其是越战和阿富汗战争的关系。 由此朦胧诗反映到普通人在社会学上,实际是一个个即将被抛弃的孤儿,它要求的个体自由不过是它本身恶梦的助燃,因为眼睛是看不见它自己的。当社会契约和个体的求租形式被重置,以后多数人的精神就是社会潮流中的一叶小舟,随风漂泊,而逝,而殇。人们对自由有过梦想,可他们真正面对自由的含义时,他们将被历史所失落,93年后我明显地感觉到这点。 这多少有点英国圈地运动的原理,所以我否定了蒙胧诗所具有的启蒙意义,这也是我和小虎就那个事情产生对立的原因之一。朦胧诗后来转身为爱情,是一个时代完整性的落幕,我、你、胡子、小虎、阿樱和世宾,还有很多已经步入中年的人,分有了这落幕的余光。这是一个时代最后的牧歌,以后我们将活在一个流离失所、孤立割裂和被反叛的精神世界,而重建的道路何其迢迢。 那个恶梦被推下海,逐步分解成个体,不再具有社会精神的完整性意义。以后的事情很清楚了,首先是旺国真的商品性,以后是于坚、伊沙的策略化,再后来又弄出个什么垃圾派、下半身的抢夺啊,梨花体的快餐和互文性的免责啊,而羔羊体则宣布了大雅审美意识的几乎完全失效。其实黑格尔早就预言了艺术美的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诗歌和世界具有同样的解构共相。胡子和世宾倡导完整性,也只能在其本人的诗歌意义上被实现,而于历史的潮水而言,这个时代的诗将不再具有普遍的神圣。胡子后来的精神力量被虚无一点点夺取,而世宾则和你一样,以批判还原的力量孤独奋进在神圣的途中,只不过你们实现的艺术形式有所不同。 有一种美的墓志铭叫众人之心,不具有神圣性的结果你是很清楚的,虚无和欺诈弥漫着人们的人生,当混乱在自由被自由所出售时,则已经被历史所必然。个体只能对他本人负责,甚至哲学也只对本人负责,而哲学也从来没有在历史中合理地解释过本体。人们对无限的热症的妄测,导致了对无限的失落,不能从本体的方法论中解释神圣的真正本质,以及知识和意识在终极意义上的正确关系和处理。 还有很多事情我无法告诉你,西方精英的反人类性,资本主义为人类设计的既定进程和蓝图,这些都深深地都引起了我对个体能力和社会之间的怀疑,并把人生的意义规定在个体中。我冀望我们在转向国家主义时,能克服前路的艰辛并重新引领民族的辉煌。但这个过程充满着迟慢,我是卑微的,就算是老马,翻开西方的哲学史,梯利竟然只字不提!一个不再具有普遍神圣意义的时代,对个体是有害的,其催眠性、抢夺性、虚伪性和自私性,甚至会使一切博爱都成为迂腐的猎物。所以我不得不用斯宾诺沙那套:保存自己,走向自己一生的丰盈。 我会回到那个孤独的世界,也只有自然科学的精神持存了人类最朴素的神圣。当我把一棵棵树连根砍倒,“一棵树倒了,就是一个巨人头颅的落地”,因此我将不被崇拜所幸福。看着你的《诗歌绿化生活》我想得却是:和你相处的这段日子,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从哲学本体论上,找到了克服虚无主义的逻辑方法,并重新被领入信仰。因为这是我们最后孤独的力量,并超越前人!
原帖由 海岳 于 2012-10-23 13:07 发表 嘿,吉伦特分子,你好啊,波旁王朝在向你致敬。
原帖由 人在湘江畔 于 2012-11-23 17:43 发表 来看看樱姐的朋友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4 0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