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013|回复: 2

精品是如何艺术出来的?——读蔡培国的微型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品是如何艺术出来的?——读蔡培国的微型诗
文/ 山城子

蔡培国的微型诗,在兴起的中国微型诗群中,是属于后来者居上的那种。所以居上,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很有一些被网上诗人和诗评家青睐的精品,甚至被认为是可以流传下去的。比如《青春》、《读史》、《雷》、《春游五章》、《春雨》,以及《听春雨》等篇什。

无论微型与否,大凡精品诗,我以为大多是语言取胜。这原因就在于诗是语言的艺术。因之,唯语言表现出自身的艺术性来,才能称为诗。而表达得越好,就越是好诗,乃至成为精品。
语言的表达,自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是语言的修辞。按着语法规则把语言表达得准确、明白、流畅,谓之消极修辞;而把语言技巧得生动、形象、幽默、鲜明、巧妙又含蓄的是积极修辞,通常称为修辞格的。其实这是常识,不必多说的。

现在请看蔡培国的《听春雨》:
“一滴便是一缕鸟鸣 一滴/ 便是一瓣花香……/ 腌了一冬的心泛红泛绿起来”。
都是常用词语,明白易懂。三个句子中,两个“是字句”,一个“主谓句”,都合语法,连贯起来既流畅又自然。这是消极修辞效果的体现。但在消极修辞的推进中,诗人不断地加进了积极的修辞方法,才使这三句话诗性实足起来的。
第一句:“一缕鸟鸣”是视觉与听觉的通感;第二句:“一瓣花香”是视觉与嗅觉的通感;两句合起来,构成了整齐的排偶;第三句中主语部分“腌了一冬的心”是比喻与拈连两种辞格叠用后所呈现的语言状态;谓语部分“泛红泛绿起来”则是比喻与易彩两格的糅合。
三句诗凡七用格,且不留痕迹地让人感觉不出,它如何不精品起来呢?

再看《春雨》:
“是和太阳握过手后又来的吧/ 滴在微颤的心尖上 涌起/ 丝丝的暖 ”。
这三行由两个无主句构成。主语承标题而省略。语言明白如话,自然流畅,也是消极修辞的功效。
第一句,是用设问与拟人两格来完成句子的鲜活形象的;
第二句,“滴在微颤的心尖上”,用的是移状格(将雨中微颤的花瓣草茎树叶的状态,移借到“心尖上”来);“涌起”是暗用比喻(潮水一样);“丝丝的暖”,是视觉与体觉的通感。
这两句,依次用了设问、拟人、移状、比喻和通感五种修辞格,于是也使这首微型立刻活泼通透明丽起来。它如何不精品起来呢?

又看《春游五章》中的第三章:
“暖风/ 从枝条上荡落下来 溅我/ 满身阳光”。
这首诗虽分三行排列,却只是由连动谓语且含了双宾语构成的一个很特殊的单句。句子成分很完整,依次是:定语(暖)-主语(风)-状语(从枝条上)-状语(荡)-谓语(落下来)-谓语(溅)-宾语(我)-补语(满身)-宾语(阳光)。不必说是极其符合语法的了,也留转自如。这依然是消极修辞的功效。有没有积极修辞呢?少不了的呀!
“从枝条上荡落下来 溅我/ 满身阳光”——其中的“荡”而“落”与“溅”三个动词,是通过比拟某种有重量的物体才会有这样的动作的,这时三个动词就是三用了拈连格,同时“溅”字又含了晶亮的水珠一样的比喻,才可以“溅”的。这样,这里已经综合了比拟、比喻和三个拈连的修辞格的使用。妙在三个动词构成的~形线条,极准确地描绘了风的走向,让我们体会到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配合默契的天衣无缝的程度已境界,正是妙极了。
这样的由一个单句完成的一首诗,如果不是悄悄地糅合了五个修辞格的运用,如何能精品起来呢?

综上所述,6个单句完成的三首微型诗,蔡培国竟无意中17次地运用了积极的修辞方法,造就了三首令人青睐的精品。其精品毕竟是如何艺术出来的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诚然,不必别的诗友发问,就是蔡培国也会说,我写诗时可没想什么消极、积极这个那个的修辞的呀!就是想如何把我想说的更美地表达出来罢了。
是的是的!情来如山倒,稀拉哗啦要表达,不可能去想什么什么“格”的呀!我也写诗,我写的时候也不去想“格”,而是想,嘿——就这样说吧!但写罢自品时,文本中毕竟用没用格,用了哪些格,则是一目了然的。一首诗中,往往情不自禁地嵌进了比较密集的格,其呈现的语言状态,就诗性得多,艺术得多,审美得多。那肯定会被诗友们首肯为好诗、精品诗、乃至珍品诗的。

诚然,蔡培国的微型诗,不都是精品。但明白自己的精品诗,究竟是从哪里艺术出来的,并能自行检验,其后的精品就一定会茂盛起来,一定会以其个人简明流畅活泼的风格,浓郁和馨香中国的微型诗坛,为中国的微型诗史,添一笔靓彩。

2008-4-27于黔中文化村
(561104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 李德贵)
_________________
发表于 2008-4-2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流传下去的。比如《青春》、《读史》、《雷》、《春游五章》、《春雨》,以及《听春雨》等篇什。

.............
修辞玩得确实不错,
但本人以为还远没有到那流传的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甚至被认为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在一本书中,看到钱治富这样说的)
问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8 16: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