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39|回复: 9

故事或假史之 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0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沟

    大约1939年,我负三十五岁的时候,夏天。
    永军奶奶端着几件粗布衣服从坡上下来,穿过一片蝉鸣和几蓬衰草,要到小圩旁的大沟里捶洗。圩里的水早干了坼,放眼望去像个巨大的棋格。河蚌壳龇咧开,新鲜的蚌肉已被食肉鸟、野畜生或细菌什么的掏干净。有一汪水蓄在圩心的水凼里,没有一丝活力。永军奶奶眯缝着眼朝那一掬水眺望会儿,一股午后古怪的燥热将她包拢。打南边吹来的风也是经火熏过的,让人没觉得一丝丝凉意。
    大沟的水浅浅地淌,好事者预料到旱魃终归来,率先筑泥坝挡水。沿沟的村子都筑,一路下来,泥坝林立,错落有致,颇好看。永军奶奶斜着身子拾级下,假若从身后看,她是一截截地缩退,最后竟像被沟上横堤吞下去似的。永军奶奶蹲在石埠旁,从木盆里抖落出衣服,撂在另一块大石头上,并没急着去洗。她抬眼四下望,可能由于蹲着的缘故,沟两边横堤愈发显得高峻,恰巧制造出独特的凉,难得惬意。水面上浮着菱角菜和乌龟草,倒不像别处的干涩,透着一股儿活泼劲!乌龟草还随水流伸展开去,朝向迷离而恍惚的下游。往下游看,一片夺目的眩光,那是正午的太阳在远处的沟口恣肆铺射的效应。白光过去,大沟流向青通河。永军奶奶想:顺着青通河直达长江,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这样想着,年轻的永军奶奶就听到远处神椅山下大士阁传来的钟声。不晨不昏的,为何响起这突兀的声音?纳闷!其实大士阁与永军奶奶的确切位置,中间隔开了开阔的田畈。

        1939年夏天,我的好朋友刘永军的奶奶就是这样下沟去洗衣裳。我猜测她从村子里款款而出应该就是以上的场景。其实我这样臆断很无聊,因为在本文中永军奶奶不是主角,甚至本文也没个重要角色,她煞有介事地出场只不过按个出场序,或者我籍其传递剩余的叙述罢了,因为永军奶奶看到的一幕在后几十年里被传扬得神乎其神,我抬出永军奶奶只是想为这一幕求个明证。像我在很多年后追问老人家一样,只要将此事开个端,奶奶顿时耳聪目明,神采奕奕,说:“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哪个会当真呢……”
    永军奶奶自然就忆起她一件一件将衣服从木盆里抖出来时,听到大士阁传来的钟声。不早不晚的,声音当然梗,与通常庙宇的晨钟暮鼓大相径庭。还有个关键必须提及:蜻蜓。永军奶奶说蜻蜓都渴坏了,贴着沟水起落,有些竟扎进水里,不起来了。把衣服放进水里再拎起揉成团捶打的时候,一棒槌下去就把里面裹着的蜻蜓砸成肉泥。那天洗衣服费了一番工夫。
    永军奶奶正耐心捉尽湿衣服里的死蜻蜓的时候,从大士阁方向传来“呯呯”的声音。声音不大,但糁人。永军奶奶觉着那是打枪的声音,兵荒马乱的年月常见。鬼子和黑鬼子常在乡野里耍威风,整整人,也爱打枪。要是从大士阁碉堡里下来鬼子的话是要避开的,妇女不好与这帮家伙照面。这一思忖,枪声又起,很近了。永军奶奶感觉应该是有人往村子方向边跑边打枪,否则声音由小到大间隔不会这么短。她慌里慌张将埠子上的衣服胡乱团进盆里,噪杂声仿佛就在沟堤之外了。永军奶奶直起腰,却看不到堤外情形,她探不到虚实,脚下就软了。枪声大作,乒乒乓乓,像过年炒干六谷的音响。然后永军奶奶便看到她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场面了:有个人真从离她半里开外的横堤上冒出来,冒得极不自然,似乎也没做停顿,就腾地向前跃,不管三七二十一。永军奶奶已被枪声吓坐在地,但她还是抽空想:这个人会在沟当空跌下来,被乌龟草、菱角菜、淤泥缠住,再邋里邋遢往岸上挣扎,很狼狈。她不相信有人能跳过这般宽阔的大沟!七八丈宽阔的大沟!碰巧那一带没有洗衣埠,就没有土台阶,沟崖壁陡得像墙。永军奶奶还想那个人不是被人往死里追,就是发了疯,不然这么跳大沟在这个时节不亚于请死。她想着想着,就很为这个人担心,眼都闭上了。但她睁开眼的时候,那个人是实实在在扑倒在这边沟渠的堤上,像只捉蚊子的巴壁虎巴得紧紧的。稳了片刻,就一骨碌滚过横堤,落到干坼的小圩里去了。
    永军奶奶觉得他应该是在悬空的某只蜻蜓的背上踏一脚,借了力,才蹦过来!沟里有多少蜻蜓啊!
    半锅烟工夫,几个鬼子带着七八个黑鬼子在对面沟堤上团团转。他们仍忙乱地开枪,动静也大,永军奶奶听着却没有先前那般慌了。有人朝她这儿看,多数还是赶急着过沟,似乎对女的没什么兴趣。要不是旱,满渠水,鬼子们是很容易游过来。现在是陡坎,不行!鬼子们猴急急地滚爬上岸,吆吆喝喝地朝那人跑的方向去。

    永军爷爷听得老婆这么没边际的讲话,愣不信,伙着一拨壮汉是在黄昏时段来大沟边耍。当时落日血盆硕大,红得怕人,还把额外的热量使劲地泼向壮汉们古铜色的皮肤上。四野空旷,几个人杵在沟渠旁指手画脚,看着永军奶奶又是许愿又是赌咒,仍不相信被鬼子撵的人是那般跃过这个大沟的。有人淌水过沟,在对面堤上考察一番更是不信:那边横堤跟田野尚有不小的落差,爬上来都须费些气力,何况再一跃!没有人敢像永军奶奶言说的一样再跳过来,她的话就是不可信的,永军爷爷只好臭骂老婆一顿。大家在沟旁闲言碎语一通,很快散了。但是人们返回途中,确实看见一队鬼子和黑鬼子沿村前官道往碉堡赶。有个是沟上七甲里的名叫赵二的黑鬼子,刚替小日本做事没几天,也狗仗人势地冲他们举枪大骂:妈的个×,这老时候还在外逛,找死可是?
    人们没理赵二,相安无事。人们还是扯跳沟的事,不信也要扯。有人说那人定是被鬼子关在水牢里,见缝逃了去;有人说莫不是四爷的探子,过大士阁岗哨露出身份被鬼子追?总归是得罪了小日本,好歹要跑个你死我活!但像永军奶奶说的那样跳沟过来,除非他不是人。
    永军爷爷说:大概他会轻功。
    当年秋天,一个江北来走亲的周潭武师听村人这般说,仰仗自己的武艺,模拟着在大沟上跳,从这边向那边,竟也成功了,再反过来跳,运了几次气,一次也没成功。最后武师湿漉漉地爬上岸,腆着脸败兴而回。人们究其缘由,发现这边埂高于那边埂近半米有余,功夫好的,或许能趁机跳到对面;从对面跳是直上直跃,间隔又不小,跳过来是不可能的。至于按永军奶奶说的踩着蜻蜓过来,武师宁死不信。他附着永军爷爷耳朵说:飞檐走壁我也没见过呢!

    大约1969年,我负五岁,双抢的时候,各路革命人士将已被批斗、游街、突审无数次的七甲里赵二揪到大队部来,要求他把对人民犯下的罪行彻底交待!其时赵二已从改造地遣送回来,干瘪成一个小人儿。他说他跟在鬼子后面总开空枪,没杀过人!真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在暴风骤雨般的呼号声制造的凝重、肃杀的气氛里,赵二嗫嚅着道出一桩新罪行:他伙同一帮鬼子和黑鬼子,曾经追杀过繁青贵抗日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孔安林,当时孔大队长过大士阁岗哨遭盘查暴露身份,拔腿就跑,一气跑向南畈村后山消遁。有人上来就扇赵二嘴巴子:他孔安林,一个反革命,枪毙他都是客气的。老子让你交待的是对人民犯下的罪行……
    赵二说你们怎么不信呢?孔大队长是腾地跃过南畈村村口那二三十米阔的大沟,我跑在最前头,亲眼所见……
    但他的辩白湮灭在众人呼天抢地的口号声里。只有永军奶奶听见了,她相信这个先前当过黑鬼子的家伙此话可信。她还相信,那个姓孔的新四军大队长是踏着一只蜻蜓的脊背跳过大沟的。

                                                                                                                                                2008-4-15—19.

[ 本帖最后由 全鼎子 于 2008-4-20 16:56 编辑 ]
发表于 2008-4-2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乡村里都有着周庄的故事与传奇.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全兄怎么最近少诗了呢,原来猫在这写故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眠 于 2008-4-20 18:37 发表
每个乡村里都有着周庄的故事与传奇.问好!
的确。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8-4-21 14:00 发表
我说全兄怎么最近少诗了呢,原来猫在这写故事呢。。。。。。
嘿嘿!问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读,全文脉落清晰,叙述入微而不显拖沓。沟有形,但在作者的笔下早已上升至无形。亦那沟是一道彩虹,承载过风雨的洗礼。虽为沧海之一粟,但它最终幻成了一道中国革命史的见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负三十五岁的时候,我和奶奶一样相信:那人是真的,事情也如你所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野史,一段英雄的故事,描述细致,令人咂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8-4-22 10:59 发表
:)))负三十五岁的时候,我和奶奶一样相信:那人是真的,事情也如你所诉。
您相信了?反正我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子 于 2008-4-22 21:44 发表
一段野史,一段英雄的故事,描述细致,令人咂味
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10 2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