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19|回复: 10

《老子》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本贴本来就是针对注解的问题而发的,所以不加进注解,希望大家手上先有一个注本,因为老子注本多而杂不统一,所以不推荐任何一本。先自己读上一遍看一遍注解后再来读这贴,可以明白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谢谢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多被理解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便关系到“有”、“无”有没有实有层?即,有没有在谈宇宙观。我认为“有”、“无”是一个作用层,即,思想境界。故我认为当读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不是说“无”是万物之初,而是天地开始无所谓名,即都是无名的,而有名则有了万物,故前用“天地”后用“万物”。天地笼统,万物则细分,虽已名曰天地却指代无名状态,这里也是可以道出来的并不难为人所领会。


第二,第二句无名、有名解释了第一句的问题。因为万物之原本无名,有名则为常名,无名则是“名可名”的第一个“名”,即“名”连着一个物,物本无名而名之是以非常名,名即如此,组成语言的话(道)便更如此,推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便可明白。否则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分析,则这“有”、“无”冒出来感觉前后并不连贯。


第三,“此两者”是哪两者?多数人认为是“有”、“无”。这两者何以“同出”?我不明白。倒是“道”与“名”同出而异名说起来更像,因为“道”与“名”同有说话这一层义,生活中同出异名的词语也不少。


因为是本人重读《道德经》的第一篇读,可能后面所读将推翻以上推论,所以读者与我共同思考,检查错误,体会深意。读者所重一开始并不应该是正义,而是自我思考。


问好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文章: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无相生”一句,从第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可以看出所谓的“有无相生”是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是“有”,这“有”必起源于天下无所谓美不美,这是一个层义,也就是“无”生“有”,是从客观处讲的;还有一个层义是:我不知道这“有”如何会想到“无”呢?所以“知美之为美”,必已知天下可以无美或无所谓美,这里说的便是“有”生“无”,是从主观主来讲的。故而从这里看也并没谈到宇宙起源论。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也。



文章:

第二章讲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则看出一些所做的事:“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可见“为”,即是“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等,无为即相反类。所以这里的“为”并不是中性词——“做”,而是在普通人看来这样做是正常而对的,而在《老子》中则是贬义,所以这里的“无”有“毋”意,即有“毋为”意。


第二,有人认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是在说圣人如何治民,其实第一段“不尚贤……”可以看出其中心是治者,治者要成圣,首先是自己出发如第一段所为,何以至?所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所以中心是治者他自己。所谓上若行之,民必效之,是之故也。正因为修的是自己,人民仅是自发效之,而我这圣人却只用管好自己而对于民从表面上看我是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即“无为”。



综上所述,无为有“毋为”意,是治者对于百姓的措施表面上看无即没有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08-2-9 13:01 编辑 ]
发表于 2008-2-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纷繁芜杂的凡尘,因不同的你,文字也跟着丰富多彩起来,欣赏这不同思考的结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深乎 万物宗。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如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
龠。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文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一句一般多被注为无所爱与不爱,任其自然,这是针对统治者而说的,但不可避免的是老子认为百姓性本如何?任其自然是因为性本自然么?在以后的章节还需反复思考。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文章:

圣人最大的私处便是治好民,“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大概便算了“后其身”、“外其身”。无为此等便能为治民了。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文章:

“上善若水”:一个人善什么最上?应该像水一样,而不能解为“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所有“善”字的用法看出,“善”是动词,即“认为……为善(好)”,是意动法。而“上善”则是人的一种品质,认为……为善才算是“上善”。以下处如“心善渊”更不能注为“心胸善于像水那样深沉平静”,而解为“处心则以深(奥)为善”。


还有便是“居善地”多被解为“居下地,指人居处应像水一样趋下”。但“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却并不能通过水来打比方,而全部这些总结下就是“上善”当如水一般动静皆“善时”。所以“居善地”从第一段可以知“善”是意动用法,又因为当时尚有人居住于雨林、山洞、山上等,故可能老子以为居住当以住于地上为善。当然这样解也似乎粗陋了些,却合乎语法。


更值得一提的是“与善仁”,前面提到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里又如何会出现“与善仁”呢?大家应当知道,圣人不仁不是无仁,而是如天地一般的不仁,即无所谓仁与不仁而两者兼而有之,此谓“圣人不仁”,逻辑中是非对称性命题。故圣人是有仁的,那么“与善仁”便不奇怪了。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凡出现这样的对偶句老子多用偶数,所以认为“与善仁”是当写在后面,此为误处,当删去。

总之:水运时而流,弯直急缓皆顺天时地理,故有如人当“居”则以“地”为善,“心”则以“渊”为上……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文章:

这里“功成名遂身退”不是一个人要保身应该怎么做,而是天道如此,顺其自然,自而然时便当这么做,说的是这层意思。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人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文章:

这里先讲下“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知”通“智”,解为“内心明白四达,能够(达到)没有智么”。看似读起来不通,其实不然,在《老子》一书中智是贬义的,如“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智)者不敢为也”,这是前面可以看出的,后面看出的部分待到后面读到时再讲。

接下来可以讲第一句话了。“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一句翻译差异很大,关键在“载”字上,有人认为“载”通“哉”作语气词,若是语气词,则文只剩下“营魄抱一”,被译为“灵魂和体魄合而为一,能分离得了吗?”故被鼓吹为灵魂与肉体的一种和谐状态。但我以为,以下几句推断可知,“专气致柔”达不到“婴儿”(那样),“涤除玄览”达不到“无疵”,“爱人治国”达不到“无为”,“天门开阖”达不到“为雌”,“明白四达”达不到“无知”,所以推断此出“能无离乎”指达不到“无离”的一个境界,真是讽刺,竟是和那些人的解为反义。故前者必是违道而行,所以“载”当被解为“承载”,即承载“营魄”(偏指肉身)。“载营魄抱一”是说承载着身躯而想抱一(即得道),能不分离么?(反问)  那么正道 便是“载 营魄 的这个主语指代主体与道合一,即思想与道的合一,而非所谓的肉体与精神的合一。老子在后面也提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08-2-9 13: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1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仔 于 2008-2-7 17:03 发表

因为本贴本来就是针对注解的问题而发的,所以不加进注解,希望大家手上先有一个注本,因为老子注本多而杂不统一,所以不推荐任何一本。先自己读上一遍看一遍注解后再来读这贴,可以明白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些问题,这 ...

我想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很好地资格来和你探讨这些问题了。因为我的生活如蜻蜓点水,这并不意味着止于事物的表面,但确实有许多事情许多问题我懒得去思考了。

你选的第一章中的那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我抄在笔记本里,不止读了一遍两遍。可我却有意识地不去深究它,而是在读的过程之中怀抱着一种幸福感与神秘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问候静仔。我无法以探讨问题的认真态度来支持你的思,但真心祝福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文章:

前面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这里也也有“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通常可以看出主体是“圣人”,故推出“虚其心,实其腹…”的“其”不是指民而是指圣人。除非把“为腹不为目”的“为”理解为治民的意思,其对象才可是民,但比较牵强。这里是补充第三章的证明而发的。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文章:

虽然所有的注本几乎都把第一句翻为:“得宠和受辱感到惊慌失措,重视身体要像重视大患一样”。前半句没有问题,关键在后半句。因为前半句为贬义,何以在后半句成了他们注解的那样是提倡语句了呢?


从以下第二段、第三段可知是分别阐述这前后两个半句的,我也并未从第三段读书有“重视身体”的语意。而且从“ 宠辱若惊”的主语推出可见是老子所提倡“无为”者的反面人物,从二段、三段都可以看出主语是老子以他们的口气来自陈,又何以说“贵大患若身”是提倡句?是则主语为老子,其极不妥。

而且从最后一句理解,“ 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仍可以托于天下,我们要与第七章的“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一起理解,显然这一句是一个意思而分两个半句来重复讲述,都提倡个“后其身”、“外其身”,又怎么变成主张“重视身体要像大患一样”呢?从第七章第一段“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可见其中之不自生之道大有“外其身”之意,若“贵”“身”则便是“自生”夫何以长久?故推出这贵大患若身同前面“宠辱若惊”的主语一样,同为老子批判的对象。

那么我所认为的正义是什么呢?乃“以大患若身为贵”,也可以理解为“贵身若大患”,即所谓天(或人)若以身有大患为贵那么它便是“自生”,不会长久,所以要“后其身”、“外其身”,“后”到哪?“外”到哪?这章就提出了“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爱以身为天下者”。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08-2-11 00: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8-2-9 09:31 发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纷繁芜杂的凡尘,因不同的你,文字也跟着丰富多彩起来,欣赏这不同思考的结晶。


所谓"为生名立命"

《老子》一书注解甚差ci,统一很难,小弟不才,愿求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星小倩 于 2008-2-11 00:15 发表

我想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很好地资格来和你探讨这些问题了。因为我的生活如蜻蜓点水,这并不意味着止于事物的表面,但确实有许多事情许多问题我懒得去思考了 ...



我认为对生命的深入有两种学问:历史和哲学

读书有兴趣之分,但看书却必须是一种基本素质,当然这话不是对小倩讲的,只是我的主张而已

祝小倩今年高考如心所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1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仔 于 2008-2-11 00:49 发表



我认为对生命的深入有两种学问:历史和哲学

读书有兴趣之分,但看书却必须是一种基本素质,当然这话不是对小倩讲的,只是我的主张而已

祝小倩今年高考如心所愿

我爱哲学,也对历史感兴趣。我情不自禁地去翻哲学类的书籍,去看一些纯理论的东西,这是一种兴趣。但很奇怪,我看着的是理性的东西,却无法盖过我那疯子般感性思维,我的生活我的文字,纵使无比理智,却弥漫着太多的情感而非逻辑:)

谢谢静仔的祝福:)也愿你过得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分析够理性吧?但我遇到问题时却是个性情中人

你说的理,其实是无偏无倚的意思吧?

睡了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1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仔 于 2008-2-11 00:59 发表
我的分析够理性吧?但我遇到问题时却是个性情中人

你说的理,其实是无偏无倚的意思吧?

睡了8

呵呵,也是:)你有时容易冲动,你爱画画,也偶尔写写书法。

其实哲学家和诗人并不冲突,一直以来我最欣赏与爱着的,也是一个拥有艺术血液的哲学家。

静仔好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4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的<道德经>依然是我们现代人的经典和遵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0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