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157|回复: 19

《你长的什么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9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长的什么眼》


一个人长大,总会有一些观念,无论对人对事对生活。

现在的世道,观念的差异五花八门。且更新的速度更是以网络的速度进行着。每每眩惑时,总是一瞬间恍惚了是非的曲直。在这些时候,常常想起的是自己。

从年少时一路走来,每个人本是从简单的角色开始步入生活的。首先,我是儿子、是哥哥、是学生,到了后来,我又是了同事,是了领导;是了女人的男性朋友,男人的哥们,再到后来,又是了女儿的父亲。。。。。。人生的角色,总是在不停的增加着。但是,也看得到远处,在垂暮的时候,许多生活的角色又都会离了而去。

在这些反反复复、注定周而复始的生活里,支撑着人不停游走其间的,有很多的条件,但我想,最重要的,要算是观念了。

想想自己,这个年纪,也是已经有了些对人对事以及生活的看法。而且,望望前面的不惑之地,才知道有些想法已经是深入骨髓了。

参照物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是初中一年级,那时是物理的第一课。说的是人在火车上,火车在走,窗外的树木就往后面去;可是到了地面上去看火车,树木没动,却是火车在走了。

在那时,这逻辑来自生活,听了就明白了。可是就一个感觉:神奇。到了如今,已经是过了20多年的光阴了,仍是记得,但已经是变换了自己认为的面目。其实后来明白,这是个换位思考的启蒙。但在更远处,这道理的变幻,让我也明白了这世间的事,总是可以换个说法。就觉得,凡事没有了唯一。

聪明的人会明白,凡事的总总,总不外乎喜悦、悲伤和平淡。这换位的工具,伤感里帮人做着逃离的出路,也在喜悦里劝戒着之后未知的莫测。至于那些中庸样的平淡,仿佛是一个人恍惚间站在了这车上车下的诸景之外,做着呼吸的事。

人活着,永远的身处事外是不大可能的事。在那些浸淫其间的日子里,亲临着生动,快乐或者不快乐的心绪,交替前来,使人殚心竭虑,乐此不疲。一路上,拾拣着一些看法或观念,也并在自己认为的错与对里煎熬着。

这世间的人和事,后来懂得,原来不是我和你这么简单的两个,好比只是你参照我、我参照你这么单纯就够了。于是就学着适应,也换着人生里不同场景里的演出服,跳跃着彼此,也并在不同的结论里打架,常常热闹的是自己一个人。

演出时的角色不同,有时热闹里,会在瞬间忘记了自己本是谁。头痛里,便又想着讲和的事,也便又要行进着调和的道理,不亦乐乎。既便这样,在日渐滋长的习性里,神魂落定的时刻,那个原本的自己,却总还是有追问里困惑的角落。

能量守恒

这也是个物理课程。说到这,已经两个物理课题了。可是,幽默的是,学功课时,我是没有比物理、化学更差的功课了。那时,左手右手的倒来倒去,早已是晕了。凡遇上提问,是大气也不敢出的。可是却把这些道理在人性与事物的世界里记忆了。

年轻又聪明里的浮躁,常是少些定性的塌实。投机取巧的意思,在过去,因了记忆的这个道理,似乎是真的懂了,也知道是极不好的习性。到了后来读书见事多了,思想起来,恍然觉得,这“机”和“巧”原本不一定是见不得人的坏。想来,“机”该是守株待兔里的善果,“巧”便是智慧里的灵光了。只是这“偷”里多了些文人口气和心态里的诙谐。

只是这广义恢弘里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追问多年后,再也不变的真理。这个抛却了道德意义的道理,安慰了许多朴实或成就的人。

但是,记得早年见到一个国外的心理学调查报告,说是监狱里的死囚的智商,很多相当于硕士的水平。愕然里知道,原来聪明有时并非是好事情。不过,这也该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结果吧。只是就此懂得了,一个人,如果没了所谓善良的信仰,就会是了一匹脱缰的野马,越聪明,便越为人所唾弃。

这个说法,在今下的日子里,又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有人在研究《我的奋斗》却并不是为了与人为善;有人崇拜拉登却无视死去的人。看来,一个人,生而有能量是必然的事,也是客观的存在。这好比李白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可是,这之外成就天使或者魔鬼的路,却是自己做的事了。

《道德经》

这本书,只有5000字。自己却从86年至今,断断续续,读了19年了。

记得那本几毛钱买来的书,是朱熹批注的小册子。每每读时,便做眉批,也标上眉批的时间。多年下来,这书也已经是不忍目睹了。

那时,沉醉在书里,跟着老子在他眼中的万物间游走,听他讲着事物背后扒皮去骨的道理,觉得仿佛多生出一只眼的感觉。但真正的会读,该是在多年以后,是因了偶然的一次机会,读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全息研究所出版的《全息理论》。其实说是会读,只是一个变化:换了三维里的眼,到四维。在某种意义上,《道德经》该是《易经》的延伸科普读物,关注的虽然是自然界,但却沿用了《易经》里全息的眼。

对于全息理论,自己本是门外汉,能有的也只是直觉里的一、二,但每每却满足了关注、思考的习惯,倒也惬意。

《道德经》里,关于“水”的说法印象深刻。

水本是无形的一个东西,遇阻则弯,遇顺则畅,遇圆则圆,遇方则方。这看似墙头草样的东西,让人觉得是不定性的。但变来变去,水却还是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本质。在水的世界里,有小溪的清凉纯洁,也有大海的浩瀚无际。这个看似柔弱的东西,如果给它时间,还可以做到水滴石穿。

在老子的世界里,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与矛盾论。这也是很多事物本来的面目。失去与得到,从来是伴生而来的。只是明了了这其间的道理的同时,却是要小心消极的心思了。

水样的状态,达于无形,本是大成的样子,但适时的淋漓酣畅,却也是常见的。那么,这样看来,永远的低调就不一定是人生的好状态。这收与放的度,便成了最大的难题。

度的世界,完美的一刻就是静止,是虚无的样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本是写意与唯美的双构。完美与极致,在孔子的说法里,就是“大音稀声”,在国画里,就是“飞白”的遐想。这些个虚无里的美妙,在很长的时间里,左右着自己的世界观。

可是,生活是不可计划的,也不可能按自己想象的意思来进行,最大的可能,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方向。和自己的心思对不上号的那些时刻,便煎熬和苦痛着。也有些人说是想通了,便随遇而安。但是,后来的我知道,真正的随遇而安,究其根本已经是了行尸走肉。

在先人讲述的这些个神奇里,本是只想告诉你什么是什么,却并不告诉你还可以是什么,偏要你自己去想。这总是“不可言说”里的沉默,有着先人的无奈和诙谐里的诡秘。其实这也好,也给了后来的人,更多的活着的生动。人可以错,也可以对,但这错对又都会成为过往。过后之余的审视,在经验的思想里,就都是了人生里的财富。但要加了爱憎的心情,便生出了悔恨与雀跃。人记忆里的煎熬,大多来源于此。

看多了书,也看多了人和事,到了后来,就不免会生出属于自己的观念的眼。多年前,曾经看到过几个词:劳动、创造、交流、共享。觉得很好。这本是中央二台的广告语,不知道为什么,早已经不用了。也许是不合时宜了吧。

不过,我记得。
发表于 2008-1-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好的观念可以带来不尽的财富,而再多的金钱买不到一个好的观念!当今二十一世纪,是网络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什么都在变,我认为心情这块土壤,在今后应该多出现与时代同步的话题......问好树,你的话题很好,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橄榄梦,感谢点评与支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咖啡树!~
文字观点独到,语言很深刻。
但行文还是显得稍微匆忙了,不够平静和内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某种层面上的观念仿佛像是一个借口,我们以为一些是必须坚持的,而另一些必须抛弃,没有对或错去界定什么,只是内心一道防线。需要参照吗,看周遭的一切,倘若周遭的一切不对呢,那么还要坚持吗?人生路上,如果真的需要参照物,那应该是自己吧,将心比心,无所谓对错。

生命中汲取了很多东西,付出了很多东西,真的需要收获吗,所谓付出就一定要有回报吗,也许是对的,但如此的能量首恒太过辛苦了,容易让人心生倦意。天使亦或魔鬼,又有什么关系,只要选择了,就一定要去追。

我们无法掌控宿命,也无法预知过去和未来,所能及的,只是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感受生活的味道,然后淡然的笑,隐忍背后,一定会有绚烂的天空,远方不远,总会到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长大,总会有一些观念   觉得这个观念还要加强些:)
《道德经》 很深刻  问好咖啡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照物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是初中一年级,那时是物理的第一课

楼主,我记得物理初二才开的课吧?(待查实)

楼主在文字里,站在众人的角度来观看个人。我欣赏并学习你对文字的个性和独道之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子 于 2008-1-9 21:40 发表
问候咖啡树!~
文字观点独到,语言很深刻。
但行文还是显得稍微匆忙了,不够平静和内敛!~

问好黑子!
黑子细腻如此呢。。。呵呵。感受了!下来自察,感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云仙子 于 2008-1-9 21:49 发表
某种层面上的观念仿佛像是一个借口,我们以为一些是必须坚持的,而另一些必须抛弃,没有对或错去界定什么,只是内心一道防线。需要参照吗,看周遭的一切,倘若周遭的一切不对呢,那么还要坚持吗?人生路上,如果真的 ...

仙子说的,几乎都是“仙子”的话,之余咖啡是做不到的。。。呵呵。问候,感谢点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竹 于 2008-1-9 21:50 发表
一个人长大,总会有一些观念   觉得这个观念还要加强些:)
《道德经》 很深刻  问好咖啡树

雨竹好!那个《道德经》和水的情绪,至今还在俺的周边萦绕不绝。。。呵呵。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登山 于 2008-1-9 22:12 发表
参照物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是初中一年级,那时是物理的第一课
楼主,我记得物理初二才开的课吧?(待查实)

楼主在文字里,站在众人的角度来观看个人。我欣赏并学习你对文字的个性和独道之处。问好!

感谢登山光临点评:)俺的记忆确实是初一开始的,不过,那时是81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关注的眼光审视着世界,审视着自己。

咖啡树的文字充满自省,也有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充盈其间。

欣赏的文字!问候咖啡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从黄河桥上车而过,望着黄河水涨水落,或清或浊,心中对这条河的敬慕之情,溢满胸中,或喜或忧,或悲或伤。窗口的黄河风吹来,眼中的惆怅化作水,胸中郁结化作水,深深地吸口气,一切都化作水,怀着如水的心境面对生活、工作中的一切。水是生命之源,水还给我们太多的启迪、太多的感悟。星期天在图书馆翻阅图书,看到老子《道德经》中"上善如水"一文,对水有了新的认识。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文中讲述的是最高的德行像水一样,水喜欢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短长。水总是居住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之地,所以水的品德更接近于道。人们居处应像水那样随遇而安,心情心态应像深水深潭一样有度量而深沉;交往应像水一样真诚,言守诺言;为政应像水一样,公平而有条理;办事要像水一样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一样善于把握时机,无往不胜。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这是儒家的比喻,水是智慧的化身,老子给水一样的品德以最高的褒扬,这种辩证的思维同样给我们以启示。

以往的一小文《上善若水》,与树和大家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不错,呵呵,问好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儿 于 2008-1-13 00:19 发表
用关注的眼光审视着世界,审视着自己。

咖啡树的文字充满自省,也有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充盈其间。

欣赏的文字!问候咖啡树!~

雨儿好!回复也迟,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0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