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154|回复: 27

无心插柳,大学语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7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晚,是个周末,没有往日的应酬,一个人,正在家看着电视,这时,手机响了,看一眼,是个外地的座机号码,接了。哦,是曾经一起参加过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的某大学教授打来的长途,他说,小鱼儿,看到你的一篇诗歌作品被收入了新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你知道这事吗?我说不知道啊,那本书啊,书出来了没有,对方答曰,已经出来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的“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我说好,帮我查查那一篇。电话那边传来一阵翻书声,一会儿说,找到了,是这篇:《回家》,我想了想,应该是从《阅读与欣赏》杂志上张德明(长河落日)写的那篇赏析文章里选的。
  手握电话,楞了几秒钟,才想起对他说,谢谢你提醒我啊,帮我找一本,邮寄给我吧。
  一个把写作当作个人爱好的作者,从没有上过大学,也和编这本教材的某著名教授没打过交道,被自然选上作品,进入大学课本,这也算是对我多年来写作的一份鼓励吧。虽说这不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被选入大学课本,但是第一次进入正规的统编本公共课教材,并且是名校主持的重点选本。还是有点意外和惊喜。
  这时,电视上,央视3台的节目“群英汇”中,盲人歌手阳光正唱起那首非常熟悉的歌——
  孤独站在这舞台
  听到掌声响起来
  我的心  有无限感慨
  ……


附:[相关文章]小鱼儿诗歌<回家>的艺术指数

      长河落日

  小鱼儿在网络诗歌界名气很响,是个大腕,但我平常看的,多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典籍,习惯了文本的阅读,自然对网络文学知之甚少。加上本人一直固守一个偏见,认为网上作品,许多来自临屏写作,即兴命笔,一挥而就,草率之中,恐怕难有名篇佳作。因此,多年的读书习惯和对网络诗歌的先入之见,一再延缓了我与网络诗歌相遇的时间,更不用说看到小鱼儿的作品了。2003年年底,在朋友的邀约之下,我开始走近网络文学,得以一睹网络诗歌的庐山真面目,但最初的感觉是不好的,映入眼帘的大都是仓促粗糙之作,实在无法与我心中所占有的现当代优秀的诗歌文本一争高下,于是,我愤青一把,写了《网络诗歌:中国诗歌的最后挣扎和死亡》一文,贴在《诗歌报》理论版上。不想此文一出,同我理论者纷至沓来,这来的人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小鱼儿。我当然是奋力还击,极力表露我对当今网络诗歌的失望。我的失望在小鱼儿看来是多余的,他甚至还用短信的方式指斥我的卤莽和无知。这倒引发了我对小鱼儿诗歌的阅读兴趣,我想,网络诗歌究竟如何,我不妨就通过小鱼儿的个案分析来获取某些结论性的东西吧。
  我大致浏览了小鱼儿的一些作品,感觉水平参差不齐,有艺术相当高的,也有较次的。不过一些好的作品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现在要细读的诗歌《回家》,就是这给我深刻印象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配画诗,诗歌很短,只有四节十行,但它的思想容量却异常丰富,丝毫不亚于几十行几百行的诗歌作品。依鄙人愚见,现代诗人应该多写短诗,少写长诗。一则因为要在一首20行甚至10行以内的篇幅中融含一个相对完整的情感,其实并非容易之事。二则因为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现在仍然家喻户晓,许多人都能记诵吟出,其特点就是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古诗的长处恰好是新诗的短处,试想我们所能记住的新诗文本,诸如徐志摩的《沙扬那拉》、卞之琳的《断章》、顾城的《远和近》等,无非都是些很短的篇什,谁能记得住那些几百行、几千行的现代汉诗呢?小鱼儿的这首短诗也是值得我们记取的。这首诗从表层上看,显然是写给这位布巾裹着脸颊的乡村少女的。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乡村女子,为何要用厚厚的头巾将娇好的面庞严实地裹住,为什么要用黑灰的衣衫将自己的身体重重地包装起来呢?诗中并没有言明,要靠我们借助诗句提供的信息去猜度、去发觉。这样,拥有一双参透文字的慧眼,善于把捉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信息是必要的。让我们逐一解剖诗歌的文字构成,把这首诗“公开的秘密”向大家揭示出来。
  诗的第一节,主要交代少女裹紧面庞和身体的原因。诗歌起句不凡,“街头的光/比夜更黑”,诗歌是不讲理的艺术,这里用黑夜来写光明,显然就是不符合物理常识的,但又极端符合艺术表达的出奇制胜之法,而且还充满了哲学的辩证思维。光明和黑暗仿佛是现实生活中泾渭分明、无法相提并论的两种情态,但其实还是可以相互比拟的,黑格尔曾经说过,在纯粹的光明里,如同在纯粹的黑暗里一样,是辨不清事物的。诗中以黑暗来比照光明,表露了诗人对城市的灯火所持有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城市的灯火,照亮了城市人的生活,却令从乡村走入城市的农村女孩望而却步,它的明亮中潜藏着无数的黑暗与阴谋。所以接下来两句,“他们总是用邪恶的眼神/割伤你的脸”,便显得自然而然并韵味无穷。这里的“他们”其实是物与人的并指,既指城市的灯火,也指城市市民。不管是物还是人,眼神都是“邪恶”的,各种欲望都在向这个少女投射、喷洒,蹂躏她,践踏她,摧折她。“割伤你的脸”,以脸借代整个身心,既切合了画面,又能准确地写出农村少女在城市的生命状况,是富于质感和穿透力的。
  第二节和第三节都只有短短两句,一为抒发感慨,一为实情描述。“有什么比人群更能伤害你/我多情的妹妹”,“人群”这个语词的选用,是相当精到,富于深意的。它既是对我们主流话语中所宣讲的大家庭温暖、集体怀抱的某种质疑,也是对社会上人为划分等级、群体的一次痛斥。在这里,诗人对乡村与城市的差别与对立状况、有身份人与无身份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等等,都表露出相当的不满情绪。第三节中的“遮挡”格外引人注目,“遮挡”我们,“我们”是谁?是否单纯只是少女悲剧的旁观者,还是也属于参与过摧残少女的人群呢?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最后一节为点睛之笔,“在四面环水的村庄”,间接交代了女孩的出身,使第一节 “街头之灯”的黑暗得以自圆其说。“我的心 渐渐折断 你的目光”,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开为三个词组排为一行,突出了“折断”的意味,也增加了诗句的含混效果。我的心的“折断”和你的目光的“折断”,一个主动,一个受动,二者纠缠在一起,使诗句充满了迷人的张力,也生动展示出了面对少女卑微处境时诗人复杂的思想和情绪。
  上面我们通过语词的读解细致分析了诗歌的文本意义,这些只是诗歌的表层意思。如果仅有这一层意思,这首诗还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作品。其实很多诗歌作品都是这样,诗人往往在通过文字敞现一方面意思的同时,又把另一方面的意思掩盖或者隐藏起来。而这被隐藏的部分,有时往往比诗人呈现的一部分意思还更为珍贵。在《回家》这个诗歌文本里,小鱼儿通过以诗配画,强调了对这位少女的同情和对社会陋习的斥责,这个显在的意思是我们很容易把捉到的,而且通过这个意思,我们还感觉到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显在的差异与矛盾,那么在敞显这个意思的时候,诗人又有意或者无意隐瞒了什么呢?
  “一路写来”,并用文字的布巾遮挡我们,这是诗人小鱼儿通过这首诗有意或者无意隐藏的部分,或许小鱼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它诱惑着我们,期待我们掀开布巾,看到文字后面所隐藏着的生动内涵。我之所以对这首诗歌如此感兴趣,之所以这首表面看来有点平常的诗歌能深深打动了我,就在于这文字后面隐藏的内容如此耐人寻味,它穿越现实的层面,悄然抵达了文化和历史的层面。
  诗人选择这个画面,写出这几行文字,表面看来是偶然的,其实有着某种必然性,也就是说,画面中的女孩,跟小鱼儿产生了心灵的沟通和契合,才迫使小鱼儿展开了诗思。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不妨可以说,诗歌所写的这个少女就是小鱼儿自己,或者就是象小鱼儿这样的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我愿意承认,其中也包括我)。
  小鱼儿和海子是同乡,都来自安徽的普通农民家庭,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也都同样地进入了城市,只不过是一个去了北京,一个来到上海。农村的孩子进入城市,尽管可以凭着他们自身的聪明才智开辟一片疆土,但在心灵深处,他们本有的乡土气息仍然异常鲜活。这种淳朴的乡土气息和乡土依恋,给他们生命的生长不断地注入了源头活水,这是他们面对城市、面对城市市民时所保有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阻止他们进一步融入城市、成为市民的一种巨大的障碍。海子的诗歌总是飘溢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这是他的诗歌呈现了古典美和神秘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海子对乡土的依恋过于沉重,这迫使他无法把自己生命的根扎入城市,他对乡土的执爱与他现实中的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因此他的生命悬浮起来,离开地面升入高空,没有坚实落脚点的生命存在是无法久长的,因此海子最后选择自杀就是合逻辑的发展了。小鱼儿比他的同乡高妙之处在于,他选择了网络书写,面对网络,城市市民和农村孩子的差距便不再明显。因此,小鱼儿的生命道路和诗歌道路才得以顺畅地敞开。不过,那种无法融入城市的孤独感、那种浓厚的乡土关怀总是要不断闪现在他的思维屏幕,照亮他诗歌创作的灵感。也许正是在农村人生活于城市的孤独和艰难上,小鱼儿和这位画面上的女孩形成了天然的契合,这首《回家》便从小鱼儿的手中自然而然地诞生出来。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思维放得更远一些,从文化的层面上还能获得新的发现。中国古代文化是典型的农业文化,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实现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也就是实现从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的转轨。那么,在这个文化转型过程中,农民面对工业文明时所出现的心理紧张、矛盾与焦虑,也就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极为明显的特征。《回家》一诗,从书写对一位农村少女在城市的悲剧性遭遇,暗合了这种现代性,因此是一个典型的新诗文本。
  现代性的质素,诗人自我心灵的歌吟和对农村女孩的悲鸣,三者天然融为一体,使得《回家》一诗,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指数。

————————————————————————————

附:小鱼儿原诗





●回  家(诗配图)

  □小鱼儿

街头的光
比夜更黑
他们总是用邪恶的眼神
割伤你的脸

有什么比人群更能伤害你
我多难的妹妹

一路走来
你用厚厚的布巾遮挡我们

在四周环水的村庄
我的心  渐渐折断  你的目光

2002年1月18日上午


[wma]http://www.atct.cn/bbs/UpLoadFile/2006-8/20068101648369534.mp3[/wma]






发表于 2008-1-7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坐下来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走街道,
城市很远,村庄很近,
疲惫的身躯永远扬着思念的帆;

我搂紧呼吸,怕心跳的声音,
折断你归家的路;

我用心的呢喃,
为你加固最后一道防线,
回家的路上春暖花开;

-------学习,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好东东
竹子要红起来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街头的光
比夜更黑
他们总是用邪恶的眼神
割伤你的脸

有什么比人群更能伤害你
我多难的妹妹

一路走来
你用厚厚的布巾遮挡我们

在四周环水的村庄
我的心  渐渐折断  你的目光

没有华丽的语言
有谁会无动于衷呢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精神的最高体现:悲悯的情怀.
祝贺!当之无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街头的光
比夜更黑
他们总是用邪恶的眼神
割伤你的脸

对于光,俺倒是有个最直接的解释。用第三句来解释第一句就很清晰了。“邪恶的眼神”指的就是“比夜更黑的光”。“黑眼睛”和“黑夜”通过颜色来找到关联。
但是黑有特定的意义,所以这样的关联用的很巧,组合在一起则很有力量。诗歌是发散性思维,所以解读的角度千差万别,只要不离其踪就成。。。

呵呵,问好小鱼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长河博士的评论文章,切入面之广,确为大家手笔。
恭喜小鱼儿,成果渐丰硕,此为网络诗歌之福音。。。。

[ 本帖最后由 青梧 于 2008-1-7 17: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赞一个!佩服!祝贺!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拿着入选课本的作品来支持心情,感谢感谢!~
诗和评都是精品。
仔细读了,都用着真感情,也写着真性情。
问候鱼老大和长河落日!~
红上!~并建议精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质朴,洞穿了我一直以来的恐慌。欣赏,并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了啦。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方正在给我快递样书,到了后拍张照片和你们分享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祝贺,这样当为诗人之快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0 1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