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02|回复: 6

浅读临屏作品2号、5号、12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2号作品
/云垂天
《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题图诗]
忘记翅膀
拖着黑色的污油
蹒跚的海岸
椰树和月亮踩着肉欲的沙
独手抚摩伤口
深陷于骨髓的痒
一身兰花的血液
终将尾随月光而去
魔鬼诋毁的
定是抗拒不了的
美和爱
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
狠心背弃心爱的家人
脱羽的翅膀
失望中飞翔
菊花的天空,芳香扑鼻
明天,海依然会定期
——
清扫罪恶的痕迹


  抒情是个美好的东西。诗作充满着炙热情感的诗句,“椰树和月亮踩着肉欲的沙”多么美妙的感觉啊!“独手抚摩伤口,深陷于骨髓的痒”这样的痒比其痛来得更淋漓些。我们无从下手去抓。“一身兰花的血液,终将尾随月光而去”兰花何其甘美,但“终将尾随月光而去”美好的,即使再美好我们也无法留下。我想诅咒,但这与魔鬼何异?那么不如让我们试着赞美吧!“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
狠心背弃心爱的家人

脱羽的翅膀
失望中飞翔
菊花的天空,芳香扑鼻”为何“脱羽”、“失意”还是如此“芳香扑鼻”呢?

哦!原来“明天,海依然会定期/——清扫罪恶的痕迹”。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着世界,即使是这遭损毁的世界。“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
着实不错的一首诗歌。但某些句子,仍需作下处理,“蹒跚的海岸”用在此处好似不谐,“菊花的天空,芳香扑鼻”我希望这一意象能隐晦些这样更好。  浅见。



[ 本帖最后由 欧华 于 2007-12-29 14: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2号作品

12号作品
文/弹蓝色吉他的人

①固定题目诗: 《南京的圣诞节》

南京的圣诞节
我并不在南京
但我知道南京是以什么
让地球人知道的
就象提起广岛
想起了原子弹
提起东京
想起持体检合格证的妓院
南京的圣诞节
1937年没有人过
1976年没有人过
2007年有许多人过
只不过老人们的脸上
还结着冰块
南京的圣诞节
许多人不在南京
但会想起南京的冬天
还冷不冷


“南京”这座城市的名字,它写下了历史,但不知是刻下了国民过去的愚昧和落后,还是记载着日本人的残忍和无耻。 本诗从历史开始,绕着拥有独特历史的“南京”展开,再以各个历史时期的南京圣诞节状况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如
“2007年有许多人过/只不过老人们的脸上/还结着冰块”无论是历史的参与者还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国人,我们都铭记着历史,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我们剩下的就是更好地生活。从关心生活开始就如结篇一样“南京的圣诞节/许多人不在南京/但会想起南京的冬天/还冷不冷”。


②意象诗:《信仰》

教堂的修女
以前去过酒吧
酒吧的女郎
以前进过教堂
多少人爱慕
这两个女子
于是
下半身在酒吧
上半身在教堂
就像
美伊战争的士兵
祷告完了再提枪

读完这首诗,不禁想起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一论断。是的无论何人何事都是一个矛盾体,只有在矛盾的斗争中前进。
本诗作者从事物的两面性入手并展开,“教堂的修女/以前去过酒吧”以前在外面酒吧潇洒的女子已然成了修女了。“酒吧的女郎/以前进过教堂”现在在酒吧里的女郎以前在教堂呆过或许还有可能是修女。“下半身在酒吧/上半身在教堂”这不免让我这样理解,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是贪婪的、肉欲的。当然,在另一种情况下却是那圣洁的、虔诚的善男信女。结尾处“就像/美伊战争的士兵/祷告完了再提枪”不是正在做残忍的事的人就没有善心。即使是为自己祷告,但他也祷告了就相信了存在另一美好一面。
把信仰的力量(即善念)融入各个境况下的人们,凝练、集中、概括,极具意味。读来让人深思,事物不是绝对的。
好诗!


                                                        
③题图诗:《纪念张纯如》

华裔女子张纯如
她是美国几所大学的
新闻学学士
写作学硕士
荣誉博士
这些东东也证明不了什么
倒是她用7年的时间
研究南京大屠杀
才显示出她的毅力和
超凡脱俗
可是这两脚野兽的
残暴历史
竟无数次穿入她的梦
她忍无可忍
让手枪化作一叶扁舟
送自己离开36年的青春
离开2岁的儿子
离开2004年的冬天
离开1937年的冬天

能让人一眼就了解了张纯如这个人。如同个人简介。诗歌如此可否?尚待讨论。浅见。

[ 本帖最后由 欧华 于 2007-12-29 15: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的仔细,欧华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5号作品

5号作品

《南京的圣诞节》

严格地说,圣诞节是洋人的节日
南京是华夏的孩子
她和华夏大地其他城市一样
有着悠久的华夏文明
有着华夏传承已久的节日
她也和华夏其他孩子不一样
七十年前,她被东洋鬼子蹂躏

就算为了这笔血债
她也用不着隆重纪念西洋的神
用不着欢庆西洋的节日
因此,在这冬至之后的隆冬时节
我想当然地以为
南京的圣诞节之夜
应该是一片光与影的海

叙述着,我先说下语言吧。平铺直叙,当然是诗歌写作的一种手法。但诗歌语言最忌罗嗦,该弃的我们应当狠心切掉,该用笔墨的更毋庸吝惜。本人认为此诗,就是平直的叙说,欠准、精、炼。
再说下题旨。很显然作者不喜欢圣诞节。我从来抱着取之精华,弃之糟粕的态度。圣诞节本是个好东西的,只不过我们过得变了味而已。作者是个很有荣誉感的爱国人。在诗中不时表露着对“外”的厌恶倾向,特别是日本。当然无论谁,提及南京便想到了日本人。看来历史是真的不能 的。那我们就用更好的姿态接受历史吧。


《从教堂到洒吧》

教堂出卖了神又复活了神
教堂把神定格在看不见的高度
教堂里有永恒的光耀

两千年前,教堂成为灵魂的乐土
两千年来,教堂漂洋过海把神的意志宣讲

如今,教堂成为一种文化或者愿望
比如圣诞走进世界每一个角落
甚至酒吧

历史总是留给后人评说的,当然只有这样我们才称其为历史。作者用了一个深远的故事“教堂出卖了神又复活了神”当历史也过在时间中沉浮,那么到了物欲的今天,我们挂着的神只剩下了个人的愿望。
作者抱着这样的立意,何妨放开一点手脚,炼下句子把诗作上升另一高度完全有可能。浅见!

写完了评论现在想想说说总是容易的,其实大家写下了诗歌已经不容易。我的观点纯属个见或许某些建议是错误的。待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欧华用心之评!收藏了,偶上茶.呵呵,兄弟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属个人浅见.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