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61|回复: 2

[原创] 《有谁读懂了伍俊华先生的〈最后一道景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邱绪胜
  四川诗歌界老前辈、著名诗人孙静轩先生在为伍俊华的诗歌集《孤独的鸟和夏天》所写的序言《伍俊华其人其诗》中言:“我认为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诗人,他的诗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诗歌。”“的确,伍俊华先生的诗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诗歌,而是我们所不熟悉所不习惯的仅仅属于他个人的一种写作方式。”这位诗歌界的老前辈对伍俊华先生的评价可谓十分的中肯,也因此奠定了伍俊华先生在四川诗歌界的独特的地位。虽然,我对孙静轩给伍俊华先生诗歌如下的评价是不苟同的:“坦率地说,他的诗几乎同传统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任何艺术大师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他没有接受过写作的训练,更没有多少写作的经验……”(关于孙静轩的引言均出自于伍俊华所著的诗歌集《孤独的鸟和夏天》序言的第一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其实,伍俊华先生诗歌受传统的影响是十分的深刻的,对他的这方面也可以作专门的论述,而且也一定对我们诗歌创作有所裨益。下面我就他的诗歌《最后一道景色》作一解析,为了读者阅读方便,将该诗歌引录于下:
??
??《最后一道景色》
??伍俊华
??请到城里来
??法国梧桐
??这是我的第一次邀请
??
??低头追赶秋天最后一道景色
??我没顾及你的心情
??竟擦肩而去
??此时
??风沙沙响起
??
??这个城市开始骚乱
??
??我将双手攥成拳头
??痛击一个无耻的时间
??把秋天的影子打倒
??回头再看
??无秩序的排列和倒退
??无动于衷
??
??那尖指甲的手
??伸入被风擦伤的缝隙
??临命运之门
??拍响死亡的掌声
??
??此刻
??法国梧桐
??我真正的法国梧桐
??正用手去撕裂天空
??无数的叶子
??在最后一道景色中英勇就义
??我是唯一走向你的人
??(引文出自伍俊华所著诗歌集《孤独的鸟和夏天》的第94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
??对于这诗歌的解读,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第一,写景色的层面,第二,诗歌的象征层面。
??首先我们从纯粹的写作景色的层面来分析。
??伍俊华先生诗歌所具有的独特性,只要我们阅读了他的诗歌集子的部分作品就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所以,他诗歌就是作为纯粹的写景色的诗也绝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写景诗歌那么的直露和浅显,他的诗歌受朦胧诗的影响是不言而喻,那么,解读该诗脑袋也要稍微转一点弯,要读懂该诗也要稍微费一点力气的。
??诗歌的第一节“请到城里来/法国梧桐/是我的第一次邀请”,诗歌表层上是我邀请法国梧桐,可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来一个主客倒置,是法国梧桐邀请我呢?当然是可以的。正如海子的诗句“灯把我吹灭”一样。主客倒置在朦胧诗和后朦胧诗歌那里是十分的常见的,这在我们阅读当代诗歌是应该注意的。
??诗歌的第二节“低头追赶秋天最后一道景色/我没顾及你的心情/竟擦肩而去/此时/风沙沙响起”,这可以认为是抒情主人公没有看到美丽的风景,和美丽的风景“擦肩而过”。
??诗歌的第三节只有一句“这个城市开始骚乱”,其中富含特殊的意义我们在后面阐述,但是,我们也可以直接认为是:“起风了,梧桐叶遍地飘落。”这让我们很容易想起法国现代诗人瓦雷里的那句诗歌:“起风了,只要试着活下去。”
??诗歌的第四节一定要注意一个关键的句子“痛击一个无耻的时间”,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时间”为什么“无耻”,原因很简单,因为它随时在剥夺我们的生命,虽然它也随时创造我们的生命。是秋天了,万物凋零,“悲哉,秋之为气也。”这也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宋玉的那名句。
??第五节“那尖指甲的手/伸入被风擦伤的缝隙/临命运之门/拍响死亡的掌声”,可以看成树叶在风中的飘摇,走向死亡的终点。
??对于这诗歌象征的层面分析,我们可以联系一下伍俊华的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他经历过上个世纪的那场思想震荡而且算得上目睹者,这方面我在此不赘述,只是希望读者从“死亡”和“英勇就义”等词语中能体会作者的“微言大意”,那么也就没有辜负作者的一片苦心了,要知道,伍俊华的诗歌是富含政治意义的!只有读懂了这一层面,才算真正读懂了伍俊华,才真正读懂了《最后一道景色》!
发表于 2007-10-3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 有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0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有点男儿的气色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5 08: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