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07-10-29 19:15 发表 象征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是由其特定的内质决定的。象征以甲示乙,而不必甲“似”乙,这就使联想向度更自由、跨度更宽广,更便于意在言外,更容易耐人寻味。 一直是自觉的写诗 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学习 进来补上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5 0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