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551|回复: 59

《断章取义,边读边悟》——茜草解读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9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


2006年12月,我在偶然的情况下爱上诗歌,并尝试着写作。每每看到好的作品就会兴奋不已,就会忍不住从中探索它的奥秘!
其实,偶一直觉得诗歌是不能去解读的,因为只有作者本人才最有发言权。然而,结合小时候我们读古诗,老师再教偶们理解里面的意思,并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偶就觉得解读有时是必要的,这是一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记得读《杜甫传》里就有提到,杜甫在创作期间曾与当时的李白、高适等人进行诗歌方面的交流,并从中得到启发,共同提高。
应该说,茜草只是因着对作品的喜好,做着自己乐意的事,并从中受益匪浅。为此,偶庆幸偶们拥有网络、拥有诗歌报这样好的交流平台。至于解读是否周全,还请大家多多提点并指正。你们都是茜草的老师和前辈:)





1号:


《出租房》



脚,在这里落了下来
这就是我居住的黄泥塘
——梦寐以求的南方
我们被廉价的房租感动
感动得房东找不到钥匙
我们找不到门

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拉扯着
我们进去 惊奇一应俱全的家具
节能灯 电脑桌 一些看不懂的书
阳台上枯萎的盆景在暗示什么
一根绳子 指引着我们的目光
向墙纸糊弄的天花板延伸

在笑闹声中 我们抢占着自己的地盘
在床铺与地铺之间
我选择遮阳的窗帘作为床单
它散发的淡淡芳香
使我的梦境充满阳光

往往在一天劳累之后
六个人的鼾声使房间阳气大增
半夜 那个离去的人忽然活着回来
她小心翼翼的敲门声 没有惊醒我们


作者笔下的《出租房》,已经不单纯表现为一个人的出租房,它是更多在外谋生的打工者的生活缩影。他们被廉价的房租感动,会为一应俱全的家具而莫名惊喜,也会为某个同伴的离去而黯然。最后一句在不经意间写出了人们出门在外的辛酸和悲凉。那个离去的人其实再也回不到这个集体中来……
不得不说的是,仅从这一句便可窥见作者敏感的内心和如此纤细而成熟的表达。如果不是沉下来读,偶并没有体味到作者这个结尾的良苦用心。




《冬天是我们的仇人》



一定有人知道黄泥塘繁荣的秘密
知道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知道怎样区分我们和他们
在黄泥塘 笑容是生存的名片
我必须用力 才能挤出点什么

一辆汽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
泥水像唾沫向我们袭来
一辆车着火了 它的燃烧
使这座城市有了淡淡的暖意
而一块钱三份的报纸 像冻僵了的灵魂
依偎在卖报女发育不良的胸前
一个人过来 一声硬币一响
一会儿功夫 街头又多了三个孤魂野鬼

冬天是我们的仇人
谁是风 谁就注定在漂泊中
消耗自己的一生



这样的题材入诗,茜草一直存在倾向性的偏好。
诗歌语言质朴、节奏舒缓。对现实生活进行了详实而生动的描摹,字里行间隐含着一股震憾人心的力量。
相对而言,这一组最打动偶的是这一首。有时,生命就如一片秋叶,随风而落,毫不起眼。
在中国,在城市,在街头,又有多少这样的孤魂亡灵呢?于此,作者将冬天定为”我们“的仇人。“谁是风 /谁就注定在漂泊中/消耗自己的一生“。这里的冬天只是虚指,想来人性的冷漠才是作者所说的真正的仇人呀……




《黄泥塘,命中的第二故乡》



在钢铁与混泥土的阴影中
一名远道而来的打工者走在街头
“该死的方言!”他脖子上那根青筋
异常突起,仿佛就要爆裂

从失去稻香的田埂上,他带来了自己的
蛇皮袋、身份证和结扎证明
还有一身蛮力和一颗看似麻木的心
好心的摩的司机让他转了三圈后终于又回到了原地

细雨濛濛,他像一个离家多年的游子
终于找到了自己要去的工作地
(同伴给它取名为第二故乡)
又像一只喜光的昆虫找到了闪烁不定的灯
找到了他命中注定要来打个滚的黄泥塘  



一个描述了一个外来打工者踏进另一方陌生的土地的一些窘况。因着中国的国情使然(人口多),外出打工者必须带上一大摞的证件。而到了工作地,又因为”该死的方言”而被当地所谓好心的摩托车出租司机给坑了——“转了三圈后终于又回到了原地”。如此微细的描述,想来是作者亲身经历过或耳闻目睹的事态。在我们身边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详实事例。只是,我们早已对此麻木。有些事,或许只能用“命中注定”来诠释。注:出于对作品的厚爱与追求完美之天性使然,部分地方按主观意愿稍动刀子。冒昧之处,还望作者海涵,茜草罪过:)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春夜茜草0733 于 2007-9-20 18:40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9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人。。。。。才是真正的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出门在外的辛酸和悲凉。那个离去的人其实再也回不到这个集体中来……
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身边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详实事例。只是,我们早已对此麻木。有些事,或许只能用“命中注定”来诠释。
踢~~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茜草妹妹解读的好。亮了,期待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07-9-19 00:41 发表
或者人。。。。。才是真正的仇人,,,~~~~


呵,晓钟哥哥的这些省略号,N多逗号,还有未命名的小溪流,茜草常常要对着它们发上好长一段时间呆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一村 于 2007-9-19 07:44 发表
茜草妹妹解读的好。亮了,期待更多。


呵,谢村村鼓励!偶是看你解得过瘾,手也跟着有些痒痒呢:)要多向村村版主学习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2号:



《关于潮水或者沉默》



当自己是渐渐退去的潮水
其实很容易
临摹每一朵浪花的追逐
苍老,总在最高处次第细碎
倾注从不会以汹涌的方式呈现
水下或者岸上,每一寸沙
沉默的又是什么
问,也许刻意,虚伪了一些
我依然愿意用沉睡的方式
秉承,最深处不用表达的古老

而我喜欢居然的意味
碰撞,属于截然不同的方位
也许搁浅的滩涂曾留下
祝福,伤感在随性的风中
层叠着漫过被当做一种坚持
后退何尝不是另一种
对自己,属于真实的适合
遗憾也因此被凉晒
退潮,并没指望带走应有的呜咽



在读这首诗前,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题目名。第一节中,作者写到“问,也许刻意,虚伪了一些/我依然愿意用沉睡的方式/秉承,最深处不用表达的古老“。我的理解是:沉默,有时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代表着一种立场。关于潮水,这里的潮水,我理解为作者内心涌现的思想之潮。第二节,层次稍欠清晰,感觉表达上还可理顺些。这个末句是偶喜欢的。试着去掉第一节的末三句和第二节的前两句来读,想听听作者和大家的看法。




《关于在夜里行走》



他们说,吃下六个饺子后
余下的路程,就会顺顺利利
我不知道,顺利怎样在应有的途中平分
我在距离女人,心,边缘的位置
我的小鸟,以幼稚的扇动
一再告诉自己,曾经的一切都属于真实

仅只一瓶酒,就喝光了所有的幸福
有些东西,开始变得清澈透明
不喜欢路上,布满永远沉睡的落叶
手中,赶路的灯火瘦弱
而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夜里默默行走



这一个很有生活气息。数字六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通常代表着顺。所以才有了吃下六个饺子就会顺顺利利的表达。第二节“仅只一瓶酒,就喝光了所有的幸福”,这一句很是顺溜,也很有嚼头。很是喜欢。“不喜欢路上,布满永远沉睡的落叶”中不喜欢三字可去,于诗这是一忌。不宜用个人色彩过重的词汇于内。否则就白了。“而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夜里默默行走”这里的喜欢同上。换成“我,一个人在暗夜默默前行”这样的表达不知会不会感觉不同。




《关于此岸,彼岸》



其实,我需要坦白或者面对
一直渴望钟声于某日,宏亮心之一隅
遗失的风景,在骨髓里明亮
苦行的珠子会光滑着提醒
什么不要蒙尘,又有什么需要笑着淡漠

也许,一把火有了持续的温度
同样也烧毁了最初的平静
不需要抚摩经书,或者不需要默默念诵
翻阅风的憔悴,进而接近雨的枯瘦
在旷日里行走,仍然需要一再反刍吐纳

在此岸盘膝而坐,彼岸并不缺少宁静
流水一再辗转,向东,或者逆回
泅渡,成为毕生的迂回潜入
而救赎,不仅仅放生一尾幼鱼这么简单
需要同时放弃心中,隐约的钓竿鱼饵



这一组中最喜欢的一个。表达娴熟,语境迷人。几近完美。
读到末节,不禁让人沉醉于内。一二节也不乏闪亮的句子。可谓好句连连,目不暇接。
偶反复读三节的末句,感觉末句还是去掉更好,更留有想象的空间。愿与作者商榷。


[ 本帖最后由 春夜茜草0733 于 2007-9-19 17: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春夜茜草0733 于 2007-9-19 12:48 发表


呵,谢村村鼓励!偶是看你解得过瘾,手也跟着有些痒痒呢:)要多向村村版主学习才好!



不敢,茜草妹妹出手更快,条理更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一村 于 2007-9-19 16:57 发表



不敢,茜草妹妹出手更快,条理更清晰。


哈,村村哥哥过奖!刚才还在与天涯一诗友说,在诗歌报那边开了个帖子,砍得太紧,怕是要接枪挨刀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租房》


脚,在这里落了下来
这就是我居住的黄泥塘
——梦寐以求的南方
我们被廉价的房租感动
感动得房东找不到钥匙
我们找不到门

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拉扯着
我们进去 惊奇一应俱全的家具
节能灯 电脑桌 一些看不懂的书
阳台上枯萎的盆景在暗示什么
一根绳子 指引着我们的目光
向墙纸糊弄的天花板延伸

在笑闹声中 我们抢占着自己的地盘
在床铺与地铺之间
我选择遮阳的窗帘作为床单
它散发的淡淡芳香
使我的梦境充满阳光

往往在一天劳累之后
六个人的鼾声使房间阳气大增
半夜 那个离去的人忽然活着回来
她小心翼翼的敲门声 没有惊醒我们


作者笔下的《出租房》,已经不单纯表现为一个人的出租房,它是更多在外谋生的打工者的生活缩影。他们被廉价的房租感动,会为一应俱全的家具而莫名惊喜,也会为某个同伴的离去而黯然。最后一句在不经意间写出了人们出门在外的辛酸和悲凉。那个离去的人其实再也回不到这个集体中来……
不得不说的是,仅从这一句便可窥见作者敏感的内心和如此纤细而成熟的表达。如果不是沉下来读,偶并没有体味到作者这个结尾的良苦用心。

------品的好.俺小小的补充一下.

这样的描写现实生活的诗是很值的提倡的.不但言而有物.并有着明确的指向.
诗人的抒情技法也见水平.特别是每一段的后几句..很轻很游离的意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茜草评的不错,当然诗也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手枪 于 2007-9-19 17:26 发表
《出租房》


脚,在这里落了下来
这就是我居住的黄泥塘
——梦寐以求的南方
我们被廉价的房租感动
感动得房东找不到钥匙
我们找不到门

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拉扯着
我们进去 惊奇一应俱全的家具
...



呵,谢蓝色的肯定与鼓励!你的这个补充很重要!我在第二个就写到“这样(生活化)的题材入诗,茜草一直存在倾向性的偏好“。这与一般的抒情相比较,有着更大的难度,难在所把握的度。这方面表达成熟的诗人作者,我所认识的有花语、周小嘉等。而这一组的诗歌作者,在度的把握上也几近完美。茜草在解读的同时,也是一个向诗作者学习并提高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3号:



■没有什么会弃我而去



◆引


我曾拥有的那座湖
不是我的前世
水面的倒影,也只是
月色被拉长
留下的疼痛而已


必须说这样的引言,简明扼要,有着纯净透明的特质。正是因了它,让我们找到了作者的起笔点,也让我们在不自觉中有了往下读下去的欲望。


◆A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
我像一匹马被风雨发现
而变得不可理喻
更不可理喻的是原野
无论御风而驰,或者矗立
他们都弃我而去

弃我而去的还有短笛
它能够发出貌似青春的声音
我承认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乐者
在指端,唇下
我催生的孩子总是尖锐,刺耳
穿行在暮霭中



这一次,作者再次布下了一个陷阱,开笔即言“那是多年前的事了”。呵,到底是什么事呢?不禁再次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语言陷进去。第二句直入主题,“我像一匹马被风雨发现“,紧接着是”原野弃我而去“”弃我而去的还有短笛”。我试着这样理解:一匹马被风雨发现,其实是件很微不足道的事,可是因着种种原由,误解自己的人却不能从内心真正体谅自己。这就有些糟糕了。然而更为糟糕的是短笛也弃我而去,这短笛实指青春,正是岁月不待人哪。于是,“我”只能远远地看着青春的剪影在眼前渐渐消逝。对于生活,“我“开始反省,开始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善于打击美妙音符的人。那些刺骨的痛呀,隐约藏慝在沉沉的暮色中……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文本中来吧。诗中的三个递进是那样的巧妙而不露声色,你几乎感知不到作者在一步步进行着转换与递进。这自然与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表达技巧分不开。




◆B


今天,我才想起去看竹
它从老去的部分向绿生长
突起的节是时光的伤疤
光明磊落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像脱水后凝固的灵魂
唱着从容淡定的歌

没有什么会弃我而去
秋天喜欢让叶死去
就让他们离开
流水向往大海的鱼
就让他们归远
此刻,我在阳光下整理干净的家园



从A到B,作者只用一个“今天“就进行了很自然的转换。”今天,我才想起去看竹/它从老去的部分向绿生长/突起的节是时光的伤疤”,是啊,人们只有在经历过之后才能更深地领悟到一些事理。倘若当时我能懂得,去看看竹,并从中体悟到生活的真谛,也许一切的一切都不会生发了。然而,这一切还不算太晚,”脱水后凝固的灵魂”更能通晓一切事态,并由此走向从容淡定“,唱着孤独却并不忧伤的歌。于是第二节,直接道出题旨”没有什么会弃我而去”,秋天飘落的死叶、流往大海的鱼群,这一切也许是必经的自然过程。“此刻,我在阳光下整理干净的家园”,喻示着“我“的重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个结句明亮而又富于想象空间。应该说是全文最闪光的也最淡定的地方。现在,外界一切都不能打扰到我的内心了。花开花落本是很自然的事情,只要我们仍然充满对生的热望,对生命的珍爱。活着,就是最美好的事情呀……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春夜茜草0733 于 2007-9-19 18: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高兴看见完整的草评,,这个严重踢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9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