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440|回复: 4

[转贴] 唐诗里的春夏秋冬/作者:范德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3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里的“春”
在春天作诗,或在别的季节写诗而提到“春”,都是颇能动人心弦的,吟咏唐诗即可见一斑。
“岭外音书断,经冬又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初唐时期,山西人宋之问挨过漫长的冬天,在春天从广东贬所逃归,途中写下了《渡汉江》,真切表达了急于见亲人又怕听到坏消息的微妙心理。他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使律诗得以定型成熟。宋之问去世时,李白只有11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深得李白赞扬的孟浩然名气不及李、杜、白,但写出了我们最早背诵的唐诗《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堪称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母爱无限的绝唱。孟郊两次落第,年近半百才考中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又留下两个成语。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愿随春风寄燕然。”是诗仙李白写少妇思念丈夫的带“春”佳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表达了思念故乡之情;“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是怀古感伤,都比“春风拂槛露华浓”、“解识春风无限恨”来得自然清新,后两句是奉李隆基之命阿谀奉承杨玉环的,矫揉造作,低级庸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除了《春夜喜雨》等少数诗作,诗圣杜甫笔下的春天鲜有明媚润朗。即使朋友为他“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聊的话题却是“访旧半为鬼”,想到明天只觉得“世事两茫茫。”原来盛唐不是日日盛,诗人倒是多坎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这两句诗,算得上数万首唐诗里描写春草活力的绝响。值得一提的是,他写该诗时还是个少年。“自古英雄出少年”所言不差。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有人说山西人情感不够细腻、不大心灵手巧,诗人兼画家的诗佛王唯可是地道的山西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更是用20个字就勾画出了春天月夜鸟鸣涧幽美虚静的境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别友伤感、秋天肃杀在诗歌中常见,但刘禹锡笔锋一变言及春光,使人为之一振,顿觉精神爽朗。他不愧为“诗豪”。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诗多用字生僻,有奇崛险怪的风格。这两句写长安春景的诗句,却如此浅白易懂、朗朗上口,实在难得。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表面写的是自然情趣,实际上抒发的是由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的不得意,以及朝政腐败而自己难以有所作为的苦闷。他想说:大自然年年有春天,国家形势、个人命运不可能岁岁总是春光灿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指皇恩。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关。山西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是对戍边士卒的同情,对国家边防的关心,对开元中后期朝政不振的批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平阳歌舞新承欢,帘外春寒赐锦袍。”七绝圣手王昌龄长于写边塞诗,这里的《闺怨》与《春宫曲》,一写民间少妇不能与丈夫团聚的怨恨,一写宫中后妃得宠失宠的对比,可谓情深幽怨、意旨微茫。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唐末最重要的诗人李商隐,通过描写隋炀帝三下江南的荒淫奢靡,曲折地谴责了当时唐朝的混乱腐败。不过,他更擅长写爱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等堪称最优美的中国情诗。

                                                       唐诗里的“夏”
                                                           范德峰
诗歌是用来抒情的。以夏天为背景或借夏天的事物来抒情的诗歌不算太多。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初唐诗歌革新先驱陈子昂,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写了38首《感遇》诗,此为第二首。首句有个“夏”字,就引了过来。诗歌的重点不在“夏”,只因兰若生长于“夏”。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表明了自己卓而不群、不愿与阴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个性。从“春夏”写到“秋风”,他都不妥协,而始终是孤芳自赏。他的行动与诗中所言相统一,后来受诬告入狱,被迫害致死,实在可惜。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孟浩然的这首五古形式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没有直接用“夏”字,描写的却是他自己夏日里置身池月、清风、荷香、竹露中的感受,表达对了朋友的思念。其诗艺术水准高。他与王维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不过结合他40岁时曾到长安应进士考试,落第而归,以布衣终身的经历,可以看出他的诗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本诗确实写出了闲随意的心情,但也流露出深切的孤独寂寞之感。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王维为何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这首《渭川田家》是最好的解释。你看,初夏时节,夕阳西下、牛羊归巷、老者唤童、雉雊鸣叫、麦苗吐秀、桑叶蔬稀、田夫荷锄等画面,是多么典型的田园风光。被诗人拿来,显得那样诗意盎然。特别是与官场相比,这里就明净多了。这也符合诗人亦官亦隐的生活经历。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这首《丁都护歌》是浪漫主义的李白不多的现实主义诗篇中的杰作。那是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老李游今江苏省丹阳横山时所作。劳动者头顶炎炎烈日,脚踩滚烫的大地,弯腰曲背,拖着沉重的脚步,拚命拖船的场面,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让人心痛。“苦”字为一诗之眼,贯穿全篇。用阶级分析的观点看,诗中通过对劳动人民夏季拖船之苦的具体描绘,揭露了统治阶级为满足自己的豪奢享受,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不怎么为钱发愁、几乎每天喝酒的老李写出这样的诗,是颇为难得的。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乾元元年(758年),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作此《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古代的五月,应该是现在的六月,故时间背景为初夏。他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出无辜受害的愤懑,也是自我辩白。江城六月本无梅花,只是《梅花落》笛曲动听,借通感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而梅花是寒冬开放,美则美矣,终不免给人凛然生寒的感觉,恰是诗人心情的写照。浪漫主义的诗仙让人在初夏也能感到冬寒,这正是其高人之处。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由于“二哈哈司马”事件,柳宗元遭贬。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重新进京。但他们赶到时,朝廷又变卦了,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任刺史(相当于后来的县令)。这首七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就是柳宗元于盛夏时节在柳州写的。第一联写登楼远眺愁思正茫茫。第二联以芙蓉与薜荔象征他们四人的人格美好与芳洁,却遭到“风雨”的摧残。第三联写远景,强化了头联所言之愁及难见朋友的愁怨。第四联感叹难通音信之苦。全诗感情深沉,令人哀伤。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采莲曲》主要写采莲姑娘的美丽容貌。“菱叶萦波荷飐风,藕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这首《采莲曲》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戎昱的《采莲曲》写尽了采莲女子活泼欢快和流连忘返之情态。“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张潮的《采莲词》突出了采莲姑娘的美好品质。 同题而诗不同矣。

                                                            唐诗里的“秋”
                                                                范德峰
秋天似乎特别能触动诗人的灵感。翻翻唐诗三百首,至少可以读到六十多首明里暗里带“秋”字或写秋天的诗歌,就是极好的证明。当然,诗人们抒发的感情有同有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西人王维不愧被称为“诗佛”。你看他的诗多么干净。紧接着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千古名句。随后的四句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同样反映出他诗人兼画家的功力,勾勒出一幅明丽的《山居秋暝》图。“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嵩山作》)这样的佳句,也出自王摩诘之手。难怪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拆封。” (张藉)同以《秋思》为题,李白虽名气大,但诗不如张藉的流传得广。张诗更加自然、感人。有意思的是,“秋风”与“洛阳”联系偏紧,张悦写的《蜀道后期》诗曰:“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全期《杂诗》三首之一的《独不见》,写出了思妇对征人的深切怀念。没有“秋夜长”三字,全诗意境顿失去。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以秋桂芳香出于自然而自勉,表现了一定的气节。大家知道唐诗里有边塞派、田园派什么的,有人说九龄开了清淡派,这首《感遇》其一为一证据。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可能是那时通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使得古人写的这类诗相当感人。可谓“感情飘逸真挚、情景清淡优美、语言淳朴隽永。”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有多首《塞下曲》,此为其中之一,写出战争的残酷,流露出对无谓杀伐的反对。不幸的是,他一生多次被贬,在安史之乱中被杀害,失命于他所谴责的乱战。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的《玉阶怨》写的是女主人等丈夫归来的痴情。类似的“妇女捣衣怀人图”,李诗仙还写了《子夜吴歌》,同样是以秋天为背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在以首《长相思》里,李白再次让主人公徘徊于长安的秋天:“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写秋天的诗句还有“边城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沙丘城下寄杜甫》)、“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署僧濬弹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等。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的《日暮》是秋日怀乡之作,给人悲凉抑郁之感。“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天末怀李白》看了也让人难过。后来,老杜又在秋天《月夜怀舍弟》了:“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咏宋玉的诗里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之一)反正,杜甫处于乱世,其一生苦,其诗写到春夏或秋冬,基本上没什么让人高兴的事。“诗圣”之名大矣,其诗成就高哉,他活得太可怜啦。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刘长卿的《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咏怀古迹的诗,一派萧条凄凉景。以秋天为背景较好地烘托了气氛。在《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中刘长卿再以秋天作文章,写出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对被贬于岳阳的了元中丞表示了同情。结构紧密,语言圆熟,意境开阔。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是钱起所写邀请朋友到书斋聚会的诗歌。时间虽然是容易让人生愁的秋天,但景色写得优美,表现了诗人的热情,体现出钱起新奇清淡的诗风。
     后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的卢纶最出名的诗是“林暗草惊风”和“月黑雁飞高”。但是写到秋天的“三湘愁鬓缝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晚次鄂州》)也是有情景、有声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写的是为了酬答吟诗而夜不成眠的认真态度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看来,秋天里不一定尽是伤心事,也有温馨的记忆。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星河”指“银河”。秋天星夜的银河格外美丽,但受冷落的宫妃分外寂寞。诗人就是有想像力。顾况非宫女,但《宫词》写得甚好。也许,他是从自己受贬的心理去推测的失宠宫女的心理——痛苦可能是一样的?
     还有一些写秋雨、秋山、秋钟、秋湖、秋光等秋天的事物与景色的句子,如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韦应物的“秋山起暮钟”、白居易的“秋雨梧桐落叶时”等,各显特色。本文最后要说的两首诗,一是“诗豪”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应该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何其豪迈壮阔。一是朦胧派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今人有一解曰:
亲爱的催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天呵,我早已经归心似箭了!可是我无法告诉你准确的时间,因为重庆地区昨夜下了一夜暴雨,山洪急泄,把江北机场的跑道和去机场的路都冲坏了,恢复正常使用的时间遥遥无期。因江水暴涨,甚至连长江大桥都难以通行。我被困在南坪了!
    今早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心急如火焚。站在红珊瑚宾馆门前,秋雨仍然未停,足踩凉鞋的女郎们在细细的雨丝中匆匆走过,却很少打伞。然而一种无事可做的失落令我失去了欣赏这江南腻景的兴致。她们都是去哪里呢?也是有人在等着她们吗?
    夜里,没有开灯。秋雨过后的夜空异常晴朗,在高楼之上,看星星月亮又清晰,也清瘦了许多。好象听见树叶盘旋着落地。想昨夜雨中,哗哗哗哗的雨噼噼啪啪地打在树叶上,打在窗上,打在积雨里,也打在心上。有一种莫名的烦燥,却只好枯坐西窗前,听一声一声的雨声,任思绪东南西北地飞,却总是离不开某一个地方。那时光,有的地方可正是阳光明媚,金风送爽呢!
    不知会是什么时候,将来我和你一起到这里来,仍在这扇西窗前,关上灯,让我给你讲这一次南坪夜雨的故事。


                                                      唐诗里的“冬雪”
                                                              范德峰
打开《唐诗三百首》,涉及到四季,写春天和秋天的句子最多,春日、春眠、春风、春雨等直接入诗;秋山、秋水、秋声、秋啼等也是信手拈来;各有五六十句。再次是写冬天的,写夏天的最少。而写到冬天,极少出现“冬”这个字,而往往用“雪”代替“冬”。没说的,“雪”远比“冬”富有诗意。
最能以无声胜有声的雪,首推山西人柳宗元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当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心情不好,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画面似有些悲凉,但也有悲壮;感情是有些压抑,但也挺放达。渔翁的冒寒垂钓,打破了沉寂,为冰天雪地增添了多少生机。
最冻人又奇美的雪,当数边塞派的岑参所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准确翻译应该是: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最能映衬得人心里一热的雪,我以为是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琴师董庭兰(董大)善以七弦琴弹奏古乐,但盛唐时流行胡乐,能欣赏董大所弹音乐的人不多,董大自然受冷落。这时高适也不得志,境遇不佳(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高适毕竟是高适。没钱买好酒,总可以说两句让人感到安慰的话吧。在雪地里,高适没有悲戚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我想,董大当时听到高适的话,肯定心里是热乎乎的。
最艰难的雪是李白笔下太行山上的雪。“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黄河塞冰、太行雪满指现世路途的坎坷艰难。潇洒的诗仙也有如此犯难的时候。不过,太白乐观的时候多,末两句才成了千古名句。  
最慷慨的雪是李颀《古意》里的雪。“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zhé)。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少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这首拟古边塞诗,首六句写戍边的山西与河北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中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基调慷慨激昂、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最能在平淡中见惊喜的雪是刘长卿所写的那场风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全诗猛一看没什么可读的,回味之下才觉出作者自诩能为“五言长城”不是狂言。寒夜里主人多孤寂,突然犬叫了,有人来投宿,主人怎么能不惊不喜?如此,平淡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便出出了奇。遗憾的是,今山东临沂、四川宜宾、湖南桂阳、江西乐安、福建闽侯、广东连山等地皆有芙蓉山,老刘省了两个字,闹得我们不知诗里说的究竟是哪一个。
最把朋友离别衬得凄楚悲切的雪是卢纶的《送李端》中的雪。“故关衰草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 风尘何处期?”郊外枯草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偏偏天又下雪,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不能久留,只得回转身来,挪动沉重的步子,默默踏上风雪归途。诗人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框绝少知音呢?恨只恨认识你太迟了,越觉得对友人难分难舍,不禁回头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的希望是期待下次早日相会。但现在世事太乱,风尘扰攘,何时才能见面?诗写得直率而又有回味的余地,情文并茂,哀婉动人。
最壮观的雪是卢纶所写《塞下曲》四首之三中冻凝在弓箭与刀背上的雪。“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轻装骑兵追杀敌人,刀背上是冻凝的雪,刀刃上恐怕的敌人的血。这里一无上首诗里的悲切难过,而是十分慷慨壮观。
最让人生怨的雪是柳中庸《征人怨》里的雪。“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战争的结果是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怨情自然透出。
最让人心酸的白居易《卖炭翁》里的雪。“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因为想把炭卖个好价钱,自己冻得发抖却希望天再冷些、雪再大些。穷苦百姓有多可怜。结果呢?千余斤炭被宫里拿走了,老人家只得到对他来说没什么用的半匹红纱一丈绫。什么世道?什么唐朝盛世?
最闲适温馨的雪是白居易《问刘十九》里的雪。“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的是一个飞雪的傍晚邀请朋友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的情谊,让人感受到温暖如春的诗情。若做一个FLASH,还是画意十足耶。

(030006   山西太原坞城路铁路学校  范德峰   )
发表于 2007-9-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清风费心了.请勿打扰,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4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4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4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掉书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