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奈曼:中华麦饭石的故乡
(一)草原印象
早就听说奈曼旗是中华麦饭石的产地,又有清朝王府都众多古迹,可谓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神奇的土地.能到这片具有出奇色彩的地方走上一遭,也算是不虚此行.7月20日,我们一行20多人跟随《祥云奈曼》摄制组乘车到奈曼旗去.
车顺着111国道一路向前.透过车窗,向外面望去,先是看到道路两旁一望无边的青纱帐,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向日葵.看到着绵延树百里的青纱帐,不免让人心起浮想:一望无垠,所向披靡.随着路途的延长,渐渐看到一些沙土丘,沙土丘上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枯树.从那伸向天空的树枝,可以想象到曾经的饱经沧桑和历史的烟云过望.头顶就是碧空万里,眼前就是草色连绵,除了用宽阔来形容,我再也想不出别的词儿了.
看过关于奈曼旗的一些资料,了解到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为辽西山地北缘,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1636年置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约1220万亩),其中耕地218万亩,林地431万亩,林木蓄积量32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10万立方米。全旗辖12个苏木镇、355个嘎查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2万,其中农业人口37.6万,蒙古族人口16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之一。奈曼旗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东北与华北交汇中心,雄居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结合部,既属于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又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内,同时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辐射和带动。
一路一直看着外边的风景,不知不觉中发现有大片的草原出现在眼帘里。不远处就是一片宽阔的水面.看了下地图,知道这里是孟家段水库.车开进一个新建的跑马场,然后绕着跑道进入了草原.停下来,下了车,感觉又是不一样.不远处是彩条飘飘的敖包,上面摆满了祭品.旁边就是各种车辆,有摄制组的,也有来观光来的.敖包,草原,草原骏马,这些都是初入草原留给我的意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显牛羊.那种恢弘的意象,那种旷达的神韵,不是每个地方都能随便拥有的.
老舍先生写过一片关于草原的散文《草原》.《草原》这篇文章,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把小丘柔美翠绿的特点写了出来,把小丘比作成一幅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难怪老舍先生写道:“在这样的境界里,连老牛和骏马也静立不动”。是啊,连老牛和骏马都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我是作家,我要用最优美的笔调记下这充满意象的草原:假如……
摄人魂魄的草原辽远而开阔。满眼的草浪一波连着一波此起彼伏。一波战粟、一闪惊悚。草浪,一如连天的海水,迤迤逦逦地向前推进,又绵绵延延地向后排辅。波动的草色呈现着淡青、苍青,翠绿、墨绿的色泽,随着微风的滚动。在地平线苍远的近头,是一片片经由大自然精雕细琢的岗峦,弧状起伏的廓线,不断地与风云交错、与云海重叠、与林木渗透,犹如海岸线上迎送日月星辰的光阴老人,恒古的造型巍峨而且凝重。看看敖包,看看草原,看看人群,你不能想得太多,想得太多的话就不能体会到草原最深刻的东西,它的深沉,它的宽阔,它的妩媚,它的刚强.敖包周围飘舞的彩旗,辉映着天空中的白云,塑造出一不曾见过的独特意境,这种风景,也只有在高原,在草原,才能见到吧.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优美的歌声在不自觉在开始在脑中响起.我们站在一座小小的草丘之上,吸呐着清醇的气流.一任飘逸的视线和邃密的思想纵横驰骋.这里的空气透明而空灵,透明得能看到阳光流汁般地飘溢,空气鲜润、清新、而且醇香.我把目光投向了远处,铺展而来的草叶和草梢涂抹着一层层的光芒,在我的眼前,草香沁鼻,草色悦目,头上是广袤的蓝天,蓝得令人心颤,令人心醉,令人物化.眼前的草原扶摇动荡,浸在浓绿、明媚的天宇中,野草山花的芬芳丝丝袭人,像呢喃软语沁入心脾.我看到天极、孤烟,而青草茂盛,生生不息。那上面叠印出草原的奔马和白云.看一下时间,正当中午,艳阳高照,晴空当头,祥云漫游,心思畅想.这就是草原,这就是草原带给我们这群没有见过草原的人的遐想.历史中蕴藏文明,草原走进奈曼:中华麦饭石的故乡(二)从奈曼王府感受草原历史
走进奈曼:中华麦饭石的故乡
(二)从奈曼王府感受草原历史
7月20日下午,我们乘车来到了距离通辽市200多公里的奈曼旗所在地苏木镇.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富有盛名的奈曼王府.车子沿着马路左拐右转地开进了一条大街上.朝窗外一看,是一座古典风格的门楼和院落.大门前有两个石狮.通过旁边的标志牌知道这里就是奈曼王府,现在劈为清王府王府博物馆.
跨过门槛,踏着脚下的木版进了院子.入眼者是一进又一进错错落有致的老房子.风景优美,颇有历史气息.
通过讲解员热情详细的讲解,我们知道奈曼王府感是内蒙古自治区现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清代王府。是清代奈曼最高的统治机关,现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奈曼是内札萨克蒙古二十四部四十九旗之一,是一部一旗。奈曼王统治奈曼的三百余年里,曾四次兴建搬迁王府。
崇德元年(1636)年,第一任郡王衮楚克建王府于现太山木头苏木巴彦敖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第六任郡王却经,为显示王府的尊严豪华,于现在的新镇乡扣根村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较大,形制与故宫相仿极其豪华的新王府。被清庭发现后,认为是图谋不轨,削掉了却经的王位。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阿萨拉任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他在当年又将王府迁回巴彦敖包(往返二迁)。嘉庆八年(1803年),第九任郡王巴拉楚克因感地势不利,把王府迁到叫来河北岸的五福堂(三迁)。同治二年(1863年),第十一任郡王德木楚克扎布,在大沁他拉镇内兴建王府(即现王府)。后经第十三任郡王玛什巴图尔正式建成使用,距今一百二十余年。
奈曼王府的全部建筑规模较大,有房屋190余间,为一方形大院。占地面积为22500平方米,四周为夯土板筑梯形围墙;底宽2米,顶宽1米,高4米,四角设角楼,大院显得非常威严。王府东侧为王府卫队(旧称小队子)驻地,王府大院的西北方(现食品加工厂)设有王府办事机关(当时称档子房),左武右文藩屏王府。这些建筑早已破坏毁掉,现唯一幸存的仅台榭式四合院建筑一座,二道串堂门三间,家庙佛堂三间。大门前矗立着一对近二米高的石雕狮子相陪伴,显得王府更加庄严肃穆。二道串堂门,前廊后厦,大红明柱丹青彩绘,雕梁画栋,龙头燕尾,木雕花墩。后栋为内院(旧时称内宫),是台榭回廊式四合院建筑。正面是富丽堂皇的两扇朱红大门,门镶金针,轧铁角,门悬两珠(亦称垂珠门),珠子上方木雕四季花卉,中间木雕蝙蝠,口衔金钱,象征“福在眼前”。门上亮子绘“福、禄、寿”三星。内院是彩绘清新的五间正殿和东西各三间的配殿,一色的大屋脊的青砖瓦房。兽头瓦当,叶脉纹滴水,檐下均为丹青彩绘。正殿格扇门上画“八仙庆寿”;西配殿门的两侧绘山水、青竹、菊花,中间绘张衡、屈原、孔子、李时珍四大杰出人物;东配殿两翼绘的是山水花草,中间绘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探春、林黛玉、王熙凤、妙玉等。台榭回廊内耸立着五十二根朱红明柱。木雕彩绘的龙头、燕尾、花墩、卡口,配以丹青彩绘、雕梁画栋,衬托庭院中的苍松翠柏,显得王府院内古香古色,清静幽雅。大院右侧二十多米处有三间大屋脊青砖瓦房,矗立于半米高的台阶上。磨砖对缝,建筑细腻精巧,是王府的家庙佛堂。室内正面供奉高大的释迦牟尼贴金佛像,两侧陈列铜铸的三世佛和观音菩萨。佛堂内香烟缭绕,肃穆庄严。
现在的奈曼王府,又复建了一座大门,二个便门,近200米长的古代围墙。衬出古老王府的威严气派。
王府是清代王权统治势力的聚点,它集中封建特权于一身,曾对奈曼人民实行过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然而王府的精湛建筑艺术又是奈曼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据讲解员介绍,奈曼王府现在正在为申请国家AAA级景点为努力.目前正在开展各种工作,同时也在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以便能够拥有足够的优势条件实现AAA级景点的申请成果.由于这里只是县级博物馆,所以很多文物都无法展出,而只能送到呼和浩特文物管理处展出.但奈曼王府正在逐步走向完善,走向壮大,走向大众,走向全国. 中也蕴藏深邃蕴藏文明蕴藏历史.
[ 本帖最后由 牧歌悠扬 于 2007-7-25 12:5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