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23|回复: 4

十问诗坛(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问诗坛(7)
                                                                                         石  泉


                                                                    七、诗坛能忽略“诗外功夫”吗

        陆游说:要学诗,“工夫在诗外”,概括得十分经典。此说在诗界应是尽人皆知,但真正把它当回事、认真考其深意并身体力行者,寥寥无几。总想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回报,总想以一点小聪明,去傲视当代、超越前人,是当今一些“诗人”的通病。
        说来有些年头了,诗坛风行着“另类”的“诗外功夫”。只要长了一点点心眼的人,就会发现大行其道的是些什么“诗”。
        一曰“官样诗”。一方“父母官”,突然喉咙作痒,要哈痰了,“哈”出“诗”来,什么“斗志昂扬”、“展宏图”、“齐奋斗”之类,于是,地方报刊唯恐怠慢,醒目推出,怎不让人呕翻肚肠!人家“横”惯了,以为写诗就象滥权一样简单,无非想显示“才艺超群”,让人折服。可悲的是,我们再也见不到“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于官家事夷狄”(《河北民》)这种“官诗”了,当然,现在不“事夷狄”了,“事”什么呢?全国每年公款吃喝二千亿元以上、官员出国“考察”二千亿元、公车消费三千亿元!王安石这么针砭时弊,贬损朝廷,真难想象怎么能一直官至宰相呢?
        二曰“换亲诗”。这与旧时娶不上媳妇的光棍一样,互相换娶姐妹。一些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诗歌编辑”,互相沟通、互相发稿、互相吹捧,抬着混。这类“诗歌”,太欺负读者“没文化”,对那些崇拜诗歌的青年危害尤烈。报刊是旗帜,人们会误以为那就是当代最好的诗歌了,于是纷纷仿效,诗坛怎能不越搞越糟?
        三曰“人情诗”。尽管诗已经不值一文了,却还能在一定的“圈子”里让人“高看一头”。于是就有人,才力不够就“打关节”、“结人缘”,“人情”开路,“文化走私”,加上现在报刊本来就充塞着许多“狗屁”(民间语)诗,“在下”的“诗”再差,有形无神也好,有口无心也好,有皮无骨也好,总不至于连“狗屁”都不如吧。再说,有异议岂可怕?反唇相讥的话是现成的:不懂诗不要妄谈诗!
        四曰“应时诗”。哪个地方有什么“活动”了,或者要张扬什么“政绩”了,想起要让诗界“发挥作用”了,“××搭台、文化唱戏”,把诗歌当作婢女使唤。一方诗坛却当了真,很识抬举,不负使命,顺时俯仰,歌功颂德人皆受用,弄得人高兴了,总能赐个一升半斗,况且还能跟着“扬名”,何乐而不为?
        诸如此类的“诗外功夫”,诗坛早就见怪不怪,而且堂而皇之:“什么路子都可以探索”嘛!原来,诗风不正,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更糟糕的是,诗坛把作为诗人基本功的正宗的“诗外功夫”,也一起忽略不计了。
        俗话说,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只识青草。由于诗坛诸多(非全部)“把门”自身学识贫乏,阅历肤浅,情感干涸,根本谈不上对诗歌的“洞察力”,这正如让一群根本不懂比赛基本规则的人执哨主裁,还不如“野哨”公正,赛事岂不乱成“一锅粥”?
        其实,每一首诗中,都可以读出作者的“信息”。作者的功底如何,是无法掩饰的。
        比如讲,阅读与思考。作者对诗作中所涉及的社会生活的内容,有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的支撑?对相关生活有没有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理解?在形象思维的“表”中有没有理论思维的“质”?作者究竟“发现”了什么?作者对生活持什么态度?这些隐藏在作品后面的东西,都是可以窥视出来的。这并非要求诗人都要成为哲学家,但是,要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基本的哲学思维,是难求其深的。
        比如讲,砺志与养气。磨砺志操修养气质也是诗外功夫,诗人高尚的心志、高洁的操守、高雅而独特的气质,是在现实生活中冶炼出来的。不屈的精神,探索的勇气,犀利的眼光,令人感佩的风骨,才是诗人获得魅力的“真功”,必定会反映在作品中并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给社会以健康向上的积极影响。一味消极地逃避现实、敌视人生,或者情调卑劣低下,其作品也可能混迹一时,却没有什么生命力。原因很简单:人类要世代延续下去,需要的是什么呢?
        比如讲,观察与体验。世事盘根错节、纷繁复杂,人间万事,岂能事事上心?观察总是要选角度、定范畴的,在这个角度和范畴,通过对历史、现实的观察考查,并获得生活和情感的体验,然后作出合乎逻辑的评判及合乎情理的推测,作品才有根基。作品的切入点及吟咏的基调,直接反映了作者“诗外功夫”扎实与否。
        诗坛在审阅诗歌作品时,洞察了这些“诗外功夫”吗?让根本没有诗歌素养的人“把关审阅”,无异于让聋子听钟报时宸,让瞎子守门认案犯,让跛子带路追盗贼。
        练功与写作,是一个“练、写相长”的实践过程。我们强调上述“诗外功夫”,并非说诗人要先完成这些功夫再来写诗,那是荒唐的。而是说,作为诗人,不能把写诗看成是“文字游戏”,还有必修“功课”要做;作为诗坛“判官”,要有足够的学识和眼力,才能对作品作出比较准确的评判和选择。“判官”功夫不到、素养不够,真正的“屈原”(杰作),就会被“放逐”江湖;真正的“嵇康”(力作),就会被“误杀”东市;真正的“东坡”(豪放之作),就会被屈死“冤狱”;而大批“钦差”(伪诗),就会被奉为“上宾”,弹冠振袍从正门进入。
(下一篇:《诗坛能叛离“诗的语言”吗》)
发表于 2007-5-2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诗确实需要诗外的功夫的,仅仅是为写诗而玩文字游戏,我认为是对诗的一种亵渎,兄文笔犀利,写出一种现实
问候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贬时弊;切中要害!诗歌之不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述四种诗都是当真存在的,而且有行其道趋势。
警醒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泉整个文字都针砭了当代诗歌种种缺陷。等你写完,列一个总铁,我来操作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9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