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51|回复: 5

新风景的批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风景的批判

周  知

烟文化、酒文化、性文化、鬼文化、牛马文化、鸡狗文化……当把诸如此类形而下的生活行为引进意识领域贴上文化标签之后,文化一词就消融了其初始意义,变得不再那么空灵缥缈规范典雅了,一批清道夫式的传统文化捍卫者随之应运而生,他们的作为在泛义文化旗帜竖起的同时,也筑起了一道新的风景,这就是目下正炽烈的批判文化。
美国是个文化根基肤浅而商业化程度极高的国度,尽管如此,他们仍难以忍受文化与商业媾合导致对已有家庭爱情和道德的切割。正是这种背景下,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一个虚构的婚外恋故事陡然间备受青睐,唤起了无数人伤感的记忆。中国与美国恰恰相反,文化是位饱经沧桑的垂暮者,市场经济则是个呀呀学语的宁馨儿,但这部名为《廊桥遗梦》的小说不期越洋造访,依旧显出满城争道之势。“做买卖的人总是把一种叫做‘消费者’的东西挂在嘴上。这东西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矮胖子穿着皱巴巴的百幕大裤衩,一件夏威夷衬衫,手里攥着大把钞票。”商业楔入人的自然属性,市场迫使人类潜能透支,书中男主人公罗伯特.金凯的感慨,既道出了这部书在大洋两岸流行的根源,也暗示出文化汇入商业后需要清梳批判的紧迫性。
罗伯特.金凯再发宏论:“市场比任何东西都更能扼杀艺术的激情。”这话与马克思“社会的发展似乎是以道德沦丧为代价”表面吻合,作为预言当然可以构筑防御精神钙化的堡垒,但就目下现实证明,这堡垒只是一道马其诺防线。科学的发展,将原始创造者逼退到角落,一切受机械程序操纵;激情消匿,浪漫不再,精神贵族显得羞羞答答;地球越来越小,成了晚饭后可以随意散步的村庄,纯净的大自然浓缩进了试验室广口瓶里,连个体情感也面临着“克隆”的挑战……这一切,既有科学的贡献,更有市场的功绩,同时,又催化了文化批判风景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在阁楼里呆得太久太久,一旦解开裹脚布迈入光怪陆离的市场,既无所适从又急于表现,便在短期内半推半就脱去了苏杭锦绣换上了比基尼,显出极不成熟的妖冶风流,让缺乏抗性的士子们瞠目结舌。因而,张承志竖起捍卫人格的旗帜,张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再加道篱笆,韩少功呵护幼女一样翼罩着自己的世界,余秋雨也顶着秋雨一样的唾沫星走出书斋,纵横捭阖作醒世恒言,用行动证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同为一枝另脉的台湾,李敖、余光中、董桥、林清玄、龙应台以及香港的金庸金大侠,则表现的更为坚挺,他们不仅行动早,且不知疲倦地终生以此为主题。只是,他们一忽儿西飞一忽儿东渡,视野比大陆作家学者开阔,信息来源更为直接方便,从而多出几分潇洒,嬉笑调侃,并非一味愤怒。同时,他们批判的主题中,还有一点是大陆作家学者所没有的,那就是浓烈的望乡情怀。
“没有文化的生活是野蛮”(托尔斯泰)。文化作为人类生存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梳理修正乃至重建是必要的,批判是重建的前提,批判者理应受到尊重,但批判的参照又必须是客观的,要以现实为基础。而眼下的批判者为何时不时沦入被大面积嘲讽的尴尬境地呢?除了庸俗势力过于强大外,批判者们自觉不自觉的精英意识包裹了他们,使他们倍感孤独,同时也必须指出,他们的参照系存在着问题,多为个人臆想中那忽隐忽现的乌托邦——李敖公然宣称想做唐朝人,余光中的大陆还停留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林清玄的台北是农业化时期的台北,张承志的蒙古草原梦还在继续,韩少功的知青情结可能将伴他到永远,金庸沉迷于自己虚构的世界,余秋雨好不容易走出书斋却又钻进明清……他们注目的焦点过分局限于人格的修炼,所谓的人,须是强壮敏捷、吃苦耐劳、不屈不挠与自然搏斗的自然人,环境呢,当然是陶渊明时代的桃花园,没有因工业污染而败坏,农工商士各守其职各行其道,满街的仁义君子……作为个人幻想或者写入虚构性作品中搏人一哂当然不错,但若想以此来规范社会,怕是有些天真幼稚了。因为,坠地的婴儿不可能重回母腹,何况科技的发展也的确为人类带来了诸多感官享受,社会的多元也更有利于人类潜能的发挥,机制转型牵动文化转型如影随形。若能正视这一点,不妨将孤独的愤怒改为入世参与重建,在实践的基础上显示力量,从而树立起独具特色的“批判文化”,就象鲁迅在孤独中拱起文化珠峰、钱钟书于清寂中耸立文化昆仑一样。反之,若无视现实,一味效法堂.吉诃德,除了伤肝,也只会给这个日益喧嚣的世界徒增几分贝噪音而已。
发表于 2007-5-1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上次你也写过一篇文化批判的文字。文化是不要停留在个人上面。但是就你来说,你自己本身是不是也停留在自己的文字之中呢?多回回别人的贴,多和别人交流才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妨将孤独的愤怒改为入世参与重建,在实践的基础上显示力量,从而树立起独具特色的“批判文化”,就象鲁迅在孤独中拱起文化珠峰、钱钟书于清寂中耸立文化昆仑一样。反之,若无视现实,一味效法堂.吉诃德,除了伤肝,也只会给这个日益喧嚣的世界徒增几分贝噪音而已。  

这一思想大概就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吧.
问候.道理是这样,想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却是比较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买卖的人总是把一种叫做‘消费者’的东西挂在嘴上。这东西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矮胖子穿着皱巴巴的百幕大裤衩,一件夏威夷衬衫,手里攥着大把钞票——————让我想起苏非舒“诗歌每斤卖100元”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子 于 2007-5-16 15:17 发表
记得上次你也写过一篇文化批判的文字。文化是不要停留在个人上面。但是就你来说,你自己本身是不是也停留在自己的文字之中呢?多回回别人的贴,多和别人交流才是最好的

你牛!是哥们推荐了这个论坛,难道这个论坛只要近亲繁殖吗?你查查,我回别人帖子还少吗?也不是所有主题都值得回贴,譬如你的股票感想。好了,不说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知 于 2007-5-19 02:10 发表

你牛!是哥们推荐了这个论坛,难道这个论坛只要近亲繁殖吗?你查查,我回别人帖子还少吗?也不是所有主题都值得回贴,譬如你的股票感想。好了,不说了!呵呵......

我觉得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文字本身,也不在于作者本身,而在于文章的精髓的东西,闪光的方面.
   起码,我能够从文字里看出一故想说的冲动,得到一些启发.我承认我无法细读这样的文章,但并不因此而否定作者的能力.
   说些与文字以外的话,走题的事,一般我不会轻易去说。因为那不是我分内的事,但如果要将自己的意志和喜好强加给别人,就越发让人厌恶的地步。
    楼主说这里仿佛近亲繁殖,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我却始终认为起码,我与这里任何人没有亲缘关系,更不会轻易苟同和屈从于任何人,我只是因为自己在说自己想说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9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