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61|回复: 5

十问诗坛(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问诗坛(4)

                                                                    石   泉

                                                四、诗坛能媚俗歪读“和谐”吗

                                                        

         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民心所向。和谐社会多好呀,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没有贪官污吏、没有欺心诈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如果磕响头能磕得来,我想,十几亿平头百姓没有不愿意磕的。
        自古以来,所谓“治天下”,其实主要就是治官,老百姓实在是没有多大治头的,就算有点狗盗鼠窃的事,也犯不上杀鸡用牛刀。活得好好的,还有谁撑得脖子发贱要去挨刀?毕竟头颅只有一个,掉了焊不起来。百姓造反,哪一次不是官逼的?一部《水浒》,概括了几千年。
        百姓期望“和谐社会”,几千年来望穿秋水。但是,百姓喜欢的“经”,常常被歪嘴给念歪了。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内容也十分丰富,当今中国社会,“不和谐”之处也确是要梳理梳理。但我敢肯定,冷不丁哪一天、什么地方又会冒出个歪嘴大员来,抡起斧头砍杀“破坏和谐”的“不安定因素”。因为,曲解、歪读、误导是中国的“官俗”(非民俗);因为,这样对他们“比较的有利”;因为,谁不想围绕自己的意志来“构建和谐”?
        想来,历史上这类事压根就没法数完,最著名的,要数“焚书坑儒”。反“分封”是对的,打了七百年仗,统一了国家,多不容易,谁不想从此社会和谐?车同轨、书同文,天下共通度量衡,“思想”不统一当然不行。于是,那个乱逞能的李斯出了“馊点子”,用“老手艺”:烧、杀!这正合君意,于是,下诏,焚书,在咸阳城里烧了二十多天,把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埋了“土豆”。思想“统一”了,无所顾忌了,筑长城、建阿房宫,要怎样就怎样,要谁就是谁,要多潇洒有多潇洒。结果呢,弄得天下人的嘴巴都下岗了,只能用眼睛来说话,更别谈什么文学了,除了李斯自己,其他文人作品连根毛都没有!后人找来找去,找到一支《琴引》,一支修长城的民歌,算是交代。秦朝的“和谐”,真是“伟大”得死水一潭!开历史的玩笑,任你是谁也惹不起,君不见,秦皇的“万世基业”几下子就土崩瓦解了,日日华宴、夜夜笙歌、延绵三百里的阿房宫,让楚霸王一把火愣是烧了三个月!
        和谐,在“官俗”那里,常常是理解为一种声音,一呼百应,一唱众和,象民工打夯那样,或者又象是旧时埋死人那样,引魂的呼,抬棺的和。天!这样的“和谐”太可怕了!不是吗?闭眼想想过去的年代,睁眼看看你的周围,是不是可怕?这种可怕是不是现实?如果“官”都能全心全意为民而“呼”,“民”当然会诚心诚意为官而“和”,可是社会现实还远不是这回事。既然存在半心半意、假心假意甚至恶心恶意,就不能不发出不同的声音,物不平则鸣嘛!这种不同的声音,至少可以让有恶念恶行的人有所惶恐、有所顾忌、有所收敛。
        其实,“和谐”的概念,内在地就含有“集合、比较、协调”的意思。各种声音协调好,各种颜色搭配好、各种力度平衡好,才称得上是“和谐”,胡琴一根弦,笛子一个孔,吹拉的乐曲还谈什么和谐?清一色,那是“和谐”吗?中医中药还讲究阴阳调和呢。
        诗歌是抒发情感的,而各种情感,均来自社会现实,几千年之前的统治者,就用“采诗”的方式,广泛收集民歌民谣,以考察民情,从而调整治世的方略;用群臣“献诗”的方式,来分析思想情绪的动态,考察为政的得失。来自现实生活的诗歌,情感丰满、形象生动、语言凝炼、言近旨远,从诗中能洞察人的内心,也便于警示和流传。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要拒绝它呢?为什么要改变它呢?聪明的为政者,是不会排斥它的。诗歌在构建社会和谐中,本来应该是可以大展身手的,如今却象是捆着石头游泳,不停地呛水,这与诗坛倡导的风气直接相关,当今诗坛,能逃其咎吗?
        诗坛的媚俗,已非一日,这当然与晚节不保的文化“巨笔”有关,可以说是“谬种流传”。但那个时代,毕竟已经渐走渐远。我们关注的是今天,时下,诗坛媚“官俗”仍然十分顽固地存在着:凡是与“官俗”不“和谐”的,一律“封杀”,什么生活真实,什么艺术真实,什么“诗性精神”,都在“不考虑”之列,媚俗的结果,是尽可能地逃离现实,去追求什么“超现实图式”,什么“潜意识、前意识、下意识书写”,什么“魔幻式的怪诞组合”,什么“原欲、肉感、幻象、恍惚、沉迷、发呆、颠狂”,还有什么“不由自主、支离破碎、模糊不清”等等。当今诗坛,究竟在想着什么、究竟在做着什么?难道不应该自省吗?
(下一篇:诗坛能丢掉“采诗传统”吗)
发表于 2007-5-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石泉。诗歌是媚俗还是向俗,这是一个问题。但是诗歌的和谐问题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经据典,探究诗歌发展的方向,忧思之情可见,问题的提出结合现实来剖析,足见楼主的文史知识之丰富,现实洞察力之敏锐.
问候石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懂
只能进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
竹子进来学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自己的诗,走自己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9 0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