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326|回复: 0

人物•意象•想象•夸张——李书程组诗《乡村风景》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6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意象•想象•夸张
——李书程组诗《乡村风景》读后感
郭仁发

今天,我读了李书程的组诗《乡村风景》。《乡村风景》由《月色》和《麦子》这两首短诗组成,描绘的都是乡村风景。通过两首短诗,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两幅浓郁醉人的乡村风景图。
    你看,“沉甸甸的麦穗”,竟然“坠不倒父亲的鼾声”,在“乡村的五月”里,竟然“梦里梦外都枕着粮仓”!不仅如此,竟然还有人“躲在梦的背后/偷偷发笑”,而“作物们铿锵的步伐”竟然能“列队踏响月色”!在《月色》这首诗里,诗人就这样用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浓郁醉人的乡村月夜图。
你再看,“入仓的麦粒”,竟然是“老父亲藏进皱纹里的笑”,还像“按在烟锅中的烟叶”,而当老父亲“燃亮火柴”,竟然还“能咀嚼到/心醉的芳香”!在《麦子》这首诗里,诗人同样用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丰收后老父亲的喜悦心情。
在组诗《乡村风景》中,无论是《月色》还是《麦子》,诗歌的主人公都是父亲,诗人通过“月色”、“ 麦子”这两个不同的意象,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丰收后浓郁醉人的乡村月夜和父亲的喜悦心情。由《月色》、《麦子》组成的组诗《乡村风景》,堪称两幅浓郁醉人的乡村风景图。
诗歌离不开人物、意象、想象和夸张,诗人通过意象的选择,发挥艺术想象力,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丰收后父亲这一憨厚朴实的人物形象。
在我国广大农村,像父亲这样的人物形象何止千千万万,诗人通过深入生活,运用诗歌的形式艺术地概括了千千万万的父亲,在组诗《乡村风景》中完成了对“父亲”这一独特人物的塑造。这个“父亲”就像黑格尔所说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
无论是想象还是夸张,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在诗人对乡村风景的观察、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我想:正是由于乡村风景的无比美好,才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诗人就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这浓郁醉人的乡村风景。
   
2002年9月7日初稿,2007年5月5日终稿

附录:《乡村风景(组诗)》

            月色
      
    沉甸甸的麦穗
    醉不倒父亲的鼾声
      
    乡村的五月
    梦里梦外都枕着粮仓

    听  谁躲在梦的背后
    偷偷发笑

    作物们铿锵的步伐
    列队踏响月色

            麦子

    入仓的麦粒
    是老父亲藏进皱纹里的笑
    如按在烟锅中的烟叶

    燃亮火柴
    就能咀嚼到
    心醉的芳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7 1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