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说沈从文:无从驯服的斑马
凤凰——幸福的天使,每每五百年,它就背负着积聚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投身于烈烈大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美满。同样在肉体经受了莫大的苦难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娇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凤凰,我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哇哇坠地,金重三斤八两。四合院是沈从文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二十年代就菲声文界,被誉为“中国第一流”,仅次于鲁迅”的沈从文,在这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
——经多世事心长惬
沈从文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命苦如黄连;1923生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求生;1928年至1930年遇贵人发达,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比李敖牛。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似水姻缘
沈从文配张兆和 ,一个萝卜一个坑。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苏州富商张吉友,坐拥万顷良田,倾心于结交蔡元培辈名流、投资教育事业,还因四个才貌双全的千斤而尽人皆知。后来,这个大户人家的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名声赫赫有名的沈从文。
在张允和与周有光喜结缘后不久,她的妹妹张兆和也在沈从文的长期攻势下举手,成为这个情书霸王的俘虏。
沈从文来自秀美灵秀的湘西。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这位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青年时代的沈从文就因写过一些新潮的白话小说而在文坛崭露头角,由于花心诗人徐志摩的介绍,他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木讷的沈从文首堂课就屡出洋相,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窘相的女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堂客的张兆和。
妙龄18岁的张兆和曾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魁首,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兆和身后有许多追逐者,她把这类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打趣说沈从文大约只堪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能对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偷偷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 情书。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师傅的求爱书一文文飞出,滴滴滋润着允和的春心。兆和将此类一一编号,却早晚保持着缄默。后来学校里起了流言,说沈从文因追美不成要自杀。兆和情急,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此校长乃胡适。
兆和把信拿给胡适,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援助,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的情爱文字的滥炸。于是乎,从文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情书著作。
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苏州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聘礼——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叩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待了这位不速人。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告诉他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如果,我多一张船票,兆和小姐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我走吧”回头就走了。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玉容月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努骂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兆和最终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雄心澎湃的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刻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观点。
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兆和的电报则是: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白话文电报。
——生命中充满了巧合,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
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兆和的则是: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白话文电报了,但邮局没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
与沈从文订婚后,兆和为了和心爱的人贴得更紧,孤身来到青岛,供职在青岛大学图书馆。专心于著作的从文在生活上糊涂不堪,某次洗衣服时,兆和发现了一张揉碎的当票。原来沈从文把兆和的一只戒指当了,却忘了取回。
1933年9月9日,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未举行任何仪式。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这个媒人是允和做的,所以沈从文一看见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
这是位不走运的老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风暴都未赦免沈从文。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革命,使忧郁的沈从文陷入了病态的迷狂,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从文逐渐恢复了健康,这些难忘的岁月使他的心灵产生了对苦难的免疫力,使他和妻子勇敢地度过了清贫的岁月。
1988年5月10日,饱经沧桑的从文安详地离开了尘世,把无限的眷眷留给了银发苍苍的妻子,如同留给了人间无限柔美的湘西故土。
10年后如果我们都巳死了,我一定变成他,他一定变成我,然后他再来喝我送他的半碗粥!
近六十岁的岁月,这就是爱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