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00|回复: 19

十问诗坛(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问诗坛(2)

                                                        石   泉

                                            诗坛能抛弃“诗性精神”吗

        春秋时,齐国的权臣崔抒谋杀了庄公,太史令秉笔直书“崔抒弑庄公”,把崔抒的篡逆恶行记载在史册上,崔抒杀了这个史官,其弟复书,崔复杀之,小弟复书,崔抒为之震慑,只好作罢。司马迁写“景帝本记”,善行恶行据实记述,得罪了汉武帝,武帝找了个借口把他打入死监,司马迁不改初衷,完成了《史记》这部千古信史。这些史官的“气节”,是何等悲壮。这种“气节”同样也在诗家的血脉中奔流,诗家与史家的“傲骨”是一样的,只是言说的方式不同,因此也就形成了诗坛本体的“诗性精神”。
        如前篇所述,“人文关怀”应是诗坛的灵魂。失去了这个灵魂,诗坛就成了不济苍生祭鬼神的“尸”坛,诗人就成了全无心肝的“尸”人,诗歌也就成了精神的病床上哼哼唧唧的“尸”歌了。当然,这主要是就诗坛的主旋律和一个诗人的主体作品而言的。任何现象都存在“个别”,任何悖论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到根据,因此,不要老拿“个别”说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事要用不同的视角来作具体分析,不然,“1+1=2”这样简单的算式都会闹出逻辑问题。
        比如讲,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就要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代亡国之君,主观上当然谈不上什么“人文关怀”,但他的特殊地位、特殊经历、特殊的人生情感体验,客观上却给人留下了“人文关怀”的思考,所以得以流传开来。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诗词,为什么令人喜爱?。一是那种亡国之痛、幽囚之悲的弱者感受,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二是能给人以反思,他在位时沉迷声色,漠视民生疾苦、国家危亡,结果落得如此下场,这就从反面给人以历史启示:统治者应关注民生疾苦。难道不是这样吗?同是李煜,为什么他的那些艳词流传不开呢?再比如,对那些纯粹写自然风景的诗歌,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类诗歌满足了人们对大自然审美的要求,可以说是另一个层面上的“人文关怀”,但非常重要的一点,这类诗歌的流传,是以诗人的主体作品垫底的,人们喜爱它,是与崇敬诗人的人格魅力(人文关怀精神是决定性因素)分不开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这类诗出于唐代奸相李林甫、宋代奸相秦桧之手,人们会喜爱吗?另外,这类诗歌从来就不是诗歌的主体。据说李白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纯”山水诗只占极少的一部分,更何况,他的“纯”山水诗也反映了他冲破束缚、追求自由奔放的情怀。
        如果说,“人文关怀”是“诗性精神”之“魂”,那么,坚守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充满反叛和创造意识,就是“诗性精神”的“骨”。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多是背时的,但他们却“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鲁迅语)”。从“受命不迁”、“深固难徒”的“诗祖”屈原,到“禀气寡所谐”、“违已讵非迷”、“吾驾不可回”的“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次冒死谏政的陈子昂,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仙”李白,到“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不虚美、不隐恶的“诗圣”杜甫,到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诗佛”王维,到年少时就呤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古名句、“新乐府运动”的领袖白居易,到公开宣扬“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不足恤”的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经过几度流放一度下狱的苏东坡等等,都是这种“诗性精神”的实践者,如果没有这种“风骨”,他们的诗能“作金石之声”、千古流传吗?
        讲到“风骨”,就不能不提及“魏晋风骨”,凡大诗人都推崇的“魏晋风骨”。那个时期,强调群体秩序、压抑人性的儒学衰微,推崇个性自由、解放人性的玄学兴盛,带来了文学的空前繁荣(但玄学同时也带来脱离现实的恶果),尤以诗歌的成就最高。以“三曹”、“七子”、嵇康、阮藉和陶渊明为代表的“魏晋风骨”,承风骚之遗韵、师乐府之传统,他们的作品,多直抒胸意、自由奔放、慷慨悲凉。后代的大诗人如李、杜,均师法并推崇“魏晋风骨”,以致诗坛的每一次重振,都会撑开这面“诗性精神”之旗来开路。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诗坛抛弃了“诗性精神”,只会带来清谈虚妄之风、绮靡浮艳之气。按陈子昂所说,自建安、正始年间到唐初的五百年中,文学走的是采丽竞繁、兴寄都绝、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之路,作品内容空虚,境界低下、脱离生活、全无内在精神、没有风骨。我们可以查阅一下,在宋齐梁陈一百六十九年间,诗歌除了在表现技巧上有所突破之外,诗坛能拿得出几首经典之作?经历了五百年的绮靡浮艳,终又回到“诗性精神“的正道,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当今诗坛不振,虚假繁荣的外表掩饰不了空乏荒凉的内心,显得没有血性,没有活力。从大体上说,症状类似齐梁之风,却不如齐梁,齐梁尚有技巧创新,今日诗坛究竟有什么呢?许多人只从旁门左道上找原因、找出路,不及根本,隔靴搔痒,甚至离题万里,有的想接近本质,却是那样的吞吞吐吐、如鲠在喉。诗人缺失“诗性精神”、丢了风骨、消极自保;诗坛缺失明朗导向、正气不申、误导成患;相关政策官气十足、缺少宽容、没有大气。这难道不是当今诗坛的病根吗?如果连这些基本事实都不愿正视、不敢正视,中国诗坛真的是没有希望了。难道要唤取“诗性精神”的回归,还要再次付出五百年的代价吗?
    (下一篇:诗坛能漠视“民心大局”吗)
发表于 2007-4-2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文章。我喜欢“建安风骨”,所以共鸣于文中的精神。

问好!期待读到下一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样论理性的文字,可以提高自己欣赏诗歌的水平.到时楼主把这类文字编一块吧.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值得论坛的一个
观点很让人信服
问好O石泉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论据充分,有理有据。是对当代诗歌的一种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识性错误。
“魏晋风骨”,这个提法我第一次听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天放先读点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的人格构建也是很重要的,问候.论点很是鲜明.
问候!五一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到“风骨”,就不能不提及“魏晋风骨”,凡大诗人都推崇的“魏晋风骨”。
你自己的话你自己看!
关于“魏晋风骨”,恕我孤陋寡闻,我只知道有“建安风骨”,“魏晋风度”这两个常用的说法,偶尔也讲“汉魏风骨”,就是没见说“魏晋风骨”的。出处呢?
你之所立论,乃是公论,公论不言而喻,何烦喋喋!你之所驳论,乃是假想,假想非实存物,可笑凿凿!
堂吉呵德之大战风车,差可拟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刺入当今诗歌的病源,发人深省,青梧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风骨"的提法,如果找不到书,简单的办法是在网上输入这四个字,就可以知道有没有这提法了,举手之劳.而且,毛(输入政治人物的名字发不出)也专门谈过"魏晋风骨"的问题.讨论问题还是要以理服人,别拿架子.自己不知道的不能就说没有是不?这是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石泉O 于 2007-4-30 18:24 发表
"魏晋风骨"的提法,如果找不到书,简单的办法是在网上输入这四个字,就可以知道有没有这提法了,举手之劳.而且,毛(输入政治人物的名字发不出)也专门谈过"魏晋风骨"的问题.讨论问题还是要以理服人 ...

小孩都会做的事情,还不劳你来教导。做学问有做学问的规矩,以目前网上文章的学术水平来说,大多不足为凭。我们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他们到网上去找些不经核实.论证和普遍认可的所谓资料。跟他说资料有误,观点欠妥,他还硬是不承认。网上不规范的,随意性的叫法太多了,我没有承认网上叫法的习惯,如果在古代文学史或古代文学批评史或古代哲学史或古代思想史这些学科范围内,有"魏晋风骨"这么个普遍认可的叫法,我就承认,不然,我还是把它当成是不严谨的误用。我跟你的要求不一样,怎么看问题我已经跟你说清楚了,你要继续用是你的自由。你发在这里我就按我的标准来说。


另外,你下面这句话是错误的,而且是知识性的错误。
讲到“风骨”,就不能不提及“魏晋风骨”,凡大诗人都推崇的“魏晋风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风骨"的提法真是太多了,其中有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史》等等,毛主席也谈过“魏晋风骨”你知道吗?常识都不知,真是没劲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为诗歌而忧,为诗歌振兴而呼,提出了诗歌的发展趋向,值得探讨。当今诗坛不振,虚假繁荣的外表掩饰不了空乏荒凉的内心,显得没有血性,没有活力。 如果说,“人文关怀”是“诗性精神”之“魂”,那么,坚守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充满反叛和创造意识,就是“诗性精神”的“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为诗歌而忧,为诗歌振兴而呼,提出了诗歌的发展趋向,值得探讨。当今诗坛不振,虚假繁荣的外表掩饰不了空乏荒凉的内心,显得没有血性,没有活力。 如果说,“人文关怀”是“诗性精神”之“魂”,那么,坚守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充满反叛和创造意识,就是“诗性精神”的“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9 0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