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35|回复: 1

[转载]重庆之名——何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山城
                                       
山城的名称变更。

重庆城位于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形成一丘脊舌状半岛。全城依山而构,临江而筑,市内坡峭路陡,楼房重叠错落,山和城融为一体,故曰山城。

  随着历史的变迁,山城的名称,多次更改。自古以来,城镇名称皆有其由来,重庆、渝州和巴县亦然,并有其渊源。南宋以前的行政区划,虽多次变动,但国、郡、州、县皆以"巴"命名,称巴国、巴郡、巴州、巴县。据史书记载,巴国是以外来的东方巴部族集团为主,融合和征服长江、乌江和嘉陵江流域的土著部族构成的巴族人所建,故而以"巴"命地名。亦说是因嘉陵江三折入长江的形状,像古篆体字的"巴"字之故。巴县命名始于北周明帝武成三年(公元561年),距今至少在1400年以上。重庆简称"渝"即渝州,是隋文帝时(公元581年)将楚州改为渝州(北周闵帝元年改巴州为楚州)。此名因其嘉陵江上游有一大支流渠江,当时叫渝水,而且习以渝水称呼嘉陵江,于是得此名。重庆命名始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封子赵淳(左忄右享)于恭州为恭王(宋徽宗崇宁元年改渝州为恭州),同时,又禅位于其子。赵淳(左忄右享)因封王又即帝位,颂为"双重喜庆",便将恭州改为重庆府,府治为巴县城。重庆命名至今有800余年。由此可见,巴县、渝州、重庆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古山城的不同称呼,而且是以历史最早的巴县城为基础,经漫长的岁月逐渐建成,只是行政区划的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存县,只有巴县,治于县城(解放后的市中区),但人们相沿成习,仍叫重庆城。此时的重庆城有名无实,而巴县城则有实无名。抗战时,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市区,巴县迁出重庆城,先后迁至人和场、巴王坪、南泉。1954年最后定在鱼洞溪。重庆自此名副其实,巴县城则有名无实了。1994年撤销巴县设巴南区,巴县便不复存在了。


历史上三次建都。

重庆是巴渝文化发祥地,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历史上曾三次建都。

  巴国国都

  周武王11年(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推翻了商朝统治。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分封姬姓宗族于巴国,与当时楚国和吴国的国君一样,赐予子爵。巴之建都江州,即今之重庆,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国家。其幅员"东至鱼复(今奉节县),西至楚道(今宜宾市),北接汉中(今陕西省南部),南极黔涪(今涪陵市和贵州省北部)"。

  夏国国都

  元朝至正11年(公元1351年),全国规模的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西系红巾军将领明玉珍攻占重庆及附近州县,以重庆为基地,清除了元朝在四川的势力。公元1363年,明玉珍称帝,定国号夏,改元天统,建都重庆。大厦农民政权疆域,包括今四川省大部、湖北省西部、贵州省北部、陕西省南部。

  中华民国陪都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同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办公。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定重庆市为中华国民陪都。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随着大批国家机关、工矿企业、金融机构、科技文化部门和各类学校内迁,重庆崛起为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成为具有近代工业基础的大城市。

  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当时中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力量相继集中在这里。8年抗战中,重庆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整个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政治舞台。同时,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在远东的指挥中枢。1942年1月2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设有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等。

  当时重庆市区范围:东至大兴场,南至渔洞、南泉,西至歌乐山、中梁山、北至嘉陵江边的渡溪沟(今磁器口以北、井口以南),水陆面积共164平方公里。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还都南京。至此,国民政府在渝时间为9年零6个月。



古城重庆多城门,"开九门,闭八门,九八一十七道门",这古老的传说至今还留在人们的话题闲聊中。

  据传重庆的这17道城门,原来是顺应风水,讲求生克,应"九宫"、"八卦"之象而构筑的,以示"金城汤地"的含意。这十七道门,有九门是专供力夫挑两江河水入城的水门。后来,城内火灾频生,官府认为乃水门洞开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将八道水门统统封闭。

  过去重庆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重庆歌》,可使今天的重庆人能够领略古城重庆昔日十七道门的风貌。
《重庆歌》原文如后: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开)。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闭)。
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开)。洪崖门,广船开,杀鸡敬神(闭)。
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开)。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闭)。
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开)。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闭)。
南纪门,菜蓝子,涌出涌进(开)。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闭)。
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开)。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开)。
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开)。仁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闭)。
定远门,较场坝,舞刀弄棍(闭)。福兴门,溜跑马,快如腾云(闭)。
东水门,有一个四方古井,正对着,真武山,鲤鱼跳龙门(开)。“




【作者: longjf】
蓝色手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4-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