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59|回复: 18

书非解不能读也?--- 于丹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丹从去年的《论语》到今年的《庄子》百家讲坛让这位“超女”走向了大众。于丹的蹿红伴随着争议,很多读者对她崇拜和爱慕,但也有不少人对她批评和抵制。

          从角度上来阐述,我觉得于丹是在庄子面前狐假虎威,传道、授业、解惑似乎她做的事情是很合理的,和时代的契机也是相当的充分的,但她用庄子神圣的光环为自己的“目的”更换标杆。

       《南方周末》之前在采访复旦大学文史学院葛兆光教授时,他说:“我们经常说历史和经典的通俗化,普及化,我赞同,但关键在于,是我们降低我们的水准来将就公众的水平和兴趣呢?还是使公众逐渐提高自己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来层进自己对历史和经典的了解?这是不同的,一个是我们大家一起沉沦,一个是我们一起提升”。

         从庄子哲学的对境来说,恢宏的气象乃表现于不以人类为中心(不拘限于人类),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拘限于自我),而能推及于广大的自然界。于丹并非读懂庄子,如果于丹读懂了庄子,她就不会出来讲《庄子》。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为恶无近刑,为善无近名”。

       《庄子》的暗示性无边无涯,涵盖面无穷无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作出多重的、创造性的解读。而于丹用“公立”性很强的例证来引题,从中利用了这公立走向自己的成功,而把庄子神圣的精神走下了殿堂。

         庄子的思维是退隐的,而于丹的思想和角度却是进取的。于丹所谓:“‘心得’就是 ‘一心所得’,是在外延上,感悟上的一种衍生,我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这里无所谓什么是本意。”我想,只要有声音,就会有不同的诠释,言论是自由的,但原创是可以不尊重的吗?思想是博大,经典代表了宽广。同时经典是一种给大家无形的启发,而不是拿来用不同是声音作诠释。于丹用她的口才,直率的表达能力把名著意境带到一种浅薄的层次。

         从受众心理来讲,自己所谓的“角度在哪”?对于学术的态度又在哪?于丹口口声声在说:“我做的从来不是经典的解读,我做的就是新的,我从来没有出过《论语解读》,《庄子解读》,我是一个传媒研究者,并不是古典文化有话语权的一个经典研究专家。但我所了解的古典文学知识,在我和大众沟通的时候,我想,它应该是相对够的。”

        自己的经历套在别人(或众人)的理解之中,表达出来自然有隔靴瘙痒之感。也有人不顾隔靴之苦,连篇累牍地写,读来却是让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觉。甚至完全走离了庄子的思想,走笔至此,我斗胆说句心里话:书非解不能读也?

[ 本帖最后由 奕然 于 2007-3-28 23:07 编辑 ]
发表于 2007-3-29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人有各说,你的论点还不够充分。但是最后一句话让我深刻:书非解不能读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9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非解不能读也?不错的见解!自古以来读书就有两个很明显的方向,一种重考证,深究作者的本意;一种重发挥,多为我所用。谁对谁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见解。
“《南方周末》之前在采访复旦大学文史学院葛兆光教授时”,是葛剑雄吧,葛兆光清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怀擎 于 2007-3-29 00:31 发表
书非解不能读也?不错的见解!自古以来读书就有两个很明显的方向,一种重考证,深究作者的本意;一种重发挥,多为我所用。谁对谁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见解。
“《南方周末》之前在采访复旦大学文史学院葛兆 ...

问好怀擎

    葛兆光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现执教复旦大学文史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子 于 2007-3-29 00:26 发表
各人有各说,你的论点还不够充分。但是最后一句话让我深刻:书非解不能读也?


谢谢黑子,我也觉得不是很充分,下次一定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刚读一文:于丹不急,庄子着急,很是精辟.
问候奕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解读为了传播一种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7-3-29 09:05 发表
前几天刚读一文:于丹不急,庄子着急,很是精辟.
问候奕然

问好,周飞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恒心永在 于 2007-3-29 10:20 发表
问好,解读为了传播一种思想.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9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抄也太多了!于丹的确也有些功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种思想要表现出来,它都必须得有一个载体。载体使思想有形,让它得以在众人间传播;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束缚了思想,因为,载体毕竟是有形的,有限度的。有形的载体承载无限的思想,这本身就存在矛盾。
比如庄子曰“大音无声”“大象五行”,那么他广博的思想也是不可以被表达出来的。但是,他用文字写了出来,这与他思想的本身又是个悖谬。
照此下去,这庄子几千年来学者的解读,岂不都成了废纸一篇?
同样,于丹去解读庄子,楼主说“于丹并非读懂庄子,如果于丹读懂了庄子,她就不会出来讲《庄子》。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为恶无近刑,为善无近名’”。依据上文所言,事物都有它的局限性,我们无法穷尽。于丹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无可厚非;同样楼主也有自己解读《庄子》的方式,亦无可厚非。
呵呵,以上仅是青梧的看法,奕然有心人,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9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丹所谓:“‘心得’就是 ‘一心所得’,是在外延上,感悟上的一种衍生,我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这里无所谓什么是本意。”

这使我想起了刘小枫的文章《“误解”因“瞬时的理解”而称义》。支持楼主总体上的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虽然形式各异,但思想内容却有高低,高低我想只有自己内涵深了才能看出来,赞成楼主的观点。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仔 于 2007-3-29 18:58 发表
我的意思是,虽然形式各异,但思想内容却有高低,高低我想只有自己内涵深了才能看出来,赞成楼主的观点。
问好


问好了,以后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07-3-29 14:52 发表
于丹所谓:“‘心得’就是 ‘一心所得’,是在外延上,感悟上的一种衍生,我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这里无所谓什么是本意。”

这使我想起了刘小枫的文章《“误解”因“瞬时的理解”而称义》。支持楼主总体上的思路。



问好天放~
         这话是于丹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候。自己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8 2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