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938|回复: 20

暗号——试读181期临屏优秀诗歌五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暗号

——试读181期临屏优秀诗歌五首


       两年没有写诗了,最近聊发少年狂,参加了两期挑战者的诗赛,感受颇深。承蒙不弃,忝列冠军,又要来强迫着写评,未免有些为难。所以在此事先声明,评论归评论,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诗歌本身就是暗号。我这么说,似乎贬低了诗歌的真正存在意图。但是就另外一方面来讲,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诗歌是表达幽微情意的,细致、明朗、语句流动、意象纷呈,在没有打开窗户的时候,门里门外都在敲着墙壁倾诉内心,这就是诗歌。在不宜说亮话的时候,我们乞援于诗歌。这也就是我对我们为什么写诗歌的探源。或舒缓、或急切、或悲戚、或欣喜、或感慨、或安静,每首诗歌都有其表达的独占性,这也在于每首诗歌作者的不同环境、不同思绪、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素材、不同的笔调风格所形成的。

       我长长短短说了这么一番话,是为了表达我的一点诗观。我属于比较传统的写作者,至今还认为诗非读不能作也。如果一首诗歌只是内心的沉吟,那么我就不会将这个题目叫做《暗号》。暗号的作用,是不为他人所知的沟通。只有沟通的双方,才知道那是甚麽意思。暗号由沟通的双方所约定,一起遵守。而诗歌的作用和暗号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在化显著为隐微。同样,诗歌和暗号都具备着神秘性。在共同感受的情况下,诗歌和暗号也同是由内(诗意、暗号含义)到外(诗境、暗号环境)再回到内(诗情、暗号目的)的过程。

       我知道我这样说,有很多人都不同意。正如我的诗歌,有很多人都不赞同一样。每个人都有心中最好的诗歌,但诗歌始终还是有着诗歌的本质。我曾经在大厅做版主的时候,提到过一个概念,诗歌是剥开你的皮肉还能听到你的骨头在唱歌(后来我把它直接演化成所有文字皆然)。我这么说,只是想表达一个观念,就是诗歌是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我的诗歌写作仍然属于老套的写作方式,边作边读,边读边作,力求让它琅琅上口。我认为不一定非要韵律感十分强,却一定要有内在的语言结构。这实际上也等同于暗号了。也就是说,诗歌最后还是要和读者的心融合。

       洋洋洒洒,千言万语,终究要回到今天的主题。诗,读、赏、看意境,最后还是要回到悟情境的地步。面对众多的高手,高高手,我将要边流汗边战战兢兢的开始抽丝剥茧,开始评点大家的诗歌。说实话,我汗颜了。“没有人认识你。没有。而我为你歌唱”,借西班牙诗人洛尔加的一句诗我们来做暗号游戏吧。

       我不喜欢逐句的看诗歌,整体的读吧。一句一句的分析,就如同将一个活人进行尸体解剖一样,虽然残酷,却缺少了实际的领悟和接触。就如同暗号,单个的暗号没有什么特殊含义。统一在一起才是暗号,才能表达所表达的。

暗号之  释放

       我大学时,寝室常有晚归之人。在室外呼喊开门。问其暗号:“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汪汪汪。”非得要这么取笑一番才能让进。

       讲这么一个冷笑话,才得以引入下面的话题。我们由 “汪汪”声联想到狗,实际上就是对室友的一种嘲笑。那么,我们的临屏诗赛所出的题目,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和想象。有见识的深入,从普通环境走入诗境,这才是临屏活动的最终目的。我这么说,很多人不一定受用,受用了又不一定理解。实际上,这就像是暗号,暗号来源生活,最终回归到生活。就如同临屏诗赛的题目。在诗歌中我们如何切近题目,或者说,我们如何把题目蔓延到角落里面?本期临屏诗赛的二号题目[意象诗]本次意象诗诗以灯、木鱼为内容展开联想。我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闲话少叙,看诗:
《淡化》[意象诗]
文/鱼飞蝶舞

心沉下去的时候,有灯火闪亮
不是爱情
爱情变成了梦
不是财富
财富变成了影
不是你
你变成了陌路的风

擎起一盏红
袈裟,木鱼,引路灯
我不抛弃世界
只淡化世界给我的痛

       试看《淡化》:诗中,由抽象到具象,作者很好的运用了一组“不是、而是”的句式,打开了局面。把一段感情娓娓道来,由淡到浓。在诗句中,袈裟、木鱼、引路等,实际上是在说着希求忘记一段已经远离的感情。有而不能舍弃,只好退而求之,化为移情。化为“我不抛弃世界/只淡化世界给我的痛”这样的话语。将枯燥冷酷的现实变成了希望的事实。这里的暗号,是一种传递和流淌的暗号,是同感人才能得到的暗号。

祈祷[意象诗]
文/南村

一千遍诵读
只为在佛前
求得
您的平安

夜夜燃亮的灯
只希望
您的路途不再黑暗

声声木鱼,穿过
阴阳,那是我
敲响的心

       再看《祈祷》:这首诗开篇就确定了意图。语气短促却深情。参照题目,显然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诗中意思明显。从室内到室外再回到内心。以一个“敲响的心”作为结尾,凸显出一种内心的寂寞与哀伤。这种痛,从极淡到极浓,转换之顺畅,主题层层开展,读起来像是在爬楼梯,由物到人,由人到人,这里的暗号,是一种密码转换似的暗号,是一种多重分析后的暗号。

长沙十四行[意象诗]
文/黑子

柳絮飞花,渡过牧野问归期
望断好梦,望不见燕子双飞来

酒困愁肠,一江春雨载不动
留情何处,留不上鬓发似霜白

平沙不照月,楼头孤灯这般黑
欲牵东风,记取对酒花开

芳草肯惊春,夜阑木鱼得几声?
嫣然低笑,融化寺僧向斋

家在东南,佳人漫过天涯去
思于东北,画屏初会数几秋?

心下距离,墙里桃花墙外吟
口头话语,书中玉颜书后白
雨落长沙,撑着伞,提着灯
三月无痕,黄昏在街口等待

       关于我自己的诗,看了大家的评论,说明一点。作为实验的新古典诗歌,我用词的写法,结合了外国十四行诗的内容质地,渴求一种突破。我的暗号内容是说一种得不到的爱恋,在各个意象中串联着的情怀。灯是孤的,实际上我由灯延伸到了黑夜、夜宴,再转换到木鱼,在对木鱼的阐释中,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对美的追求,融化,实际上是在说爱的力量,能将向佛的寺僧感化。

       人所经历的,无非实境、梦境和意境,诗人所经历的,意境更为多。在对灯和佛的诠释中,我们实际上可以将诗境看作现实中的梦。那么以上三首诗,实际上都是在说同一个梦。我不否认这样的梦是很俗,青灯古佛。但诗人也是人,离不开俗世的纷扰。前面两首实际上也没有对灯和木鱼的含义做多的引申,但不约而同的是,我们都开展了灯和木鱼的外延讨论。

       说了优点,自然也要说缺点。我们共同的缺点是没有完美的将灯和木鱼的想象展开。实际上,撇开诗歌本身的可塑性,我们都缺少了意象诗的表达特色。分开来看,《淡化》这首诗的首节和尾节之间衔接并不是特别紧密,文字风格没有形成统一点。首节直白,尾节含蓄,虽然诗歌要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就爱情、金钱来说开去,文字开始变得过于露。而这样的句子完全可以不用诗歌来表达。也就是说,没有暗号的存在。《祈祷》这首诗,文字戚戚然,在发乎情的同时,没有止乎情。文字没有游离,却不能以点带面,带动大家的情绪,缺乏冲突感。《长沙十四行》,在言语中间显得有些刻意了,唤起了诗情,却徘徊在诗意的门口。语言的生涩,让读者的理解出现问题。

暗号之  沟通

       我记得看很多港台片的时候,只听一声口哨,就有一群人围了上来。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暗号的基本功用是沟通,诗歌的功用也是否为沟通呢?实际上,任何语言都是用于表达和沟通的。

       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和深居简出大哥谈论了一下。他的一番话令我记忆深刻。他说:“(于诗歌而言)你也许觉得这就是你所要表达的了,而别人未必读出来。如果别人看了你的诗,不管别人怎么样解读都觉得好的话,那就是说明,你的诗歌从诗意及美学的角度来看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如果你写的诗歌,别人觉得云里雾里或者根本就不是一首诗,那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存在一些对诗歌理解方面的问题,或者说自己的感觉还根本没有达到需要用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说,为什么我们都识字了,却不可以每个识字的会写文章。同理,我们可以理解一首诗或者欣赏一首诗,是不是我们就自然而然会写诗了呢?”

       深居简出阐述了诗歌写作的两个必要:一个就是诗歌的角度问题;一个就是诗歌的沟通问题。就如同暗号一样,暗号首先是给能看得懂的人看的,其次是让能看得懂的人领悟自己的意图。也就如每次的临屏诗赛,我们比较的不是自己的人气,而是要真正去比较谁的诗能被多数人去领悟,去有了同样的诗情。以本次临屏赛的《站在井口》为例:
《站在井口》
文/鱼飞蝶舞

不想往下走
这柔柔的发丝,还在阳光的抚摩下涌动
那幽黑的、深不可测的眼睛啊
我拒绝与你对视
不想低下这高昂的头

年幼的儿子需要妈妈的关心
年迈的母亲需要女儿的照顾
死神啊,请别死扯我的衣襟
让我回过头,再去看看
那山坡的樱红,河岸的绿柳

请把亲人的眼泪拿走
可以留下,这周身难忍的巨痛
我要努力地伸出手,去摘下
最后一个春天
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编织一篮常青梦

还有多少个月芽儿可以留给我数
那幽黑的、深不可测的眼睛啊
在这轮月圆前,请你一定要
隐藏在月芽儿的身后

       鱼飞蝶舞的《站在井口》,是很有气质的一首诗歌,就诗性和内涵而言,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我在读的时候,能很深切的感受到那种依赖的深情,那种别离的悲痛。语感好,气势好,在语言的敏感度和节奏感上,富有了诗的质地。从井的幽深出发,到情的幽深;从发丝的流动,到情感的流动。意象从开端到最后始终如一,首尾遥相呼应着。于情感上标新立异,于写作上穿越感情,投射感情。这样的一种暗号,既奇,又顺,延长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站在井口》
文/南村

往下看
一只青蛙的目光
让我的心
颤栗

一生
离不开这水
离不开这井
那目光里
有沉重的喘息

       南村的这首诗,是由“井底之蛙”联想开来的。虽出自此,却不源自此。在诗歌中,作者和青蛙置换了一次,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融合在青蛙的感受中。通过彼此的碰撞,达到了无形中的超越和升华。喜欢他文中这么一个词“颤栗”,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咄咄逼人的压迫感。

       站在井口,本身并不难。可以说,本次比赛,这个题目是最容易让诗作者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诗意的空间的。这就像是密码界的摩丝密码一样,具备了普遍性。而据此而作的诗歌,它所具备的暗号,也就有了普及性。

       读了这么多诗,说了这么多暗号有关的话题。想回归到一点。那就是诗歌的艺术就在于使熟悉的对象陌生,再使陌生的对象熟悉。我们再诗歌中将日常的事物和语言强化、凝聚、扭曲、转移、颠倒、磨损,实际上,就是暗号的表达。所有的一切,也仅仅是唤起我们的一种新的感知方式而已。而我们的一切,也仅仅是在阐释我们诗歌所具备的一定的公众价值。能从众多人中间突起的作品,一定有其优秀之处,在这里,我也就只谈这么多。至于那些我没有谈的缺点,各人有各人的观念,就像每个人都有对暗号不同的理解一样。

       不在写作中迷失,就在写作中消亡吧。

[ 本帖最后由 黑子 于 2007-3-28 10:02 编辑 ]
发表于 2007-3-27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好的东东!学习,问好。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子的评说带领读者进入诗歌现场,完成了一次诗意的旅程..建议精华.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借诗论理,个人以为黑子以暗号的概念阐述了诗歌语言艺术中之暗示功能,挂起来大家讨论学习。问好黑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诠释的很好,俺要回去反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一把。呵呵,诗歌与隐语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旷古常新的话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度了。问候黑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而称得上个人独特见解是文学创作中最难能可贵之处...

黑子首席做到了,这就是这个诗评最成功的地方...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评融进了个人思考的理论,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也推荐一把。
问候黑子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飞蝶舞 于 2007-3-27 22:18 发表
这个评融进了个人思考的理论,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也推荐一把。
问候黑子辛苦!

黑子的诗评分析透彻,点评到位。同意鱼蝶的推荐,加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跟老大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带着思考入诗,带着诗思考。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诗论理,融进了个人的独特思考。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子的诗评很专业,给我们很多启示~ 果然不愧于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暗号的说法可能并不恰当,暗号往往是双方约定了的.用暗示可能更准确.暗示和隐喻是诗歌最基本的技巧.说的道理我赞成,只是觉得暗号提法不够精准.忽略了语言自身的作用.问好黑子.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