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音乐
文/依米花
如果说写作是近两年的习惯,听音乐则是二十年的最爱.从爷爷的胡琴到叔叔的风琴到自己的吉他,从<我的祖国>到<我的中国心>到<发如雪>,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众多音乐尽收眼底.总觉得和音乐心有灵犀血浓于水,贯穿我的成长,陶冶我的身心.甚至写文章总是有意无意的压韵,总是在行文中荡漾着旋律.
从歌曲的分类来看,大致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我喜欢民歌的淳朴和刚健.那是从清亮的喉咙唱出的婉转的歌,爽朗的穿透每个毛孔.如山泉般纯洁,如草原般繁茂.是轻快的风,无遮拦的穿越岁月,是出谷的黄莺,尽情把热爱歌咏."余音绕梁"的一定是民歌,如山野的禾般绿色;如熟透的苹果饱满甜脆.民歌是歌颂的赞美的纯洁的直露的,只顾呼喊出来,没有阴暗.无论是对爱情的表白,还是对祖国的依恋,都被音符的精灵尽情的演绎释放出来.唱着美,听着爽.在民歌里天格外蓝,云格外白,天地间清清亮亮,人心也轻快开朗.
一直觉得民歌的衰落要归罪于麦克风,没有麦克风流行音乐就无法流行起来.如果开个联欢没有麦克,鼻音过重的流行歌曲是绝对挑不起人们的兴趣的.而一首民歌代表着痛快,淋漓尽致的感觉马上回来.当然这夜不全怪麦克,好的民歌作品越来越少也是一个原因.民歌的首席歌唱家是彭丽媛,最近几年她在春晚的黄金时段就没有唱过一首好听的民歌.后来的宋祖英,本来深受人民喜欢,可是这两年唱的歌也是越来越不堪.一些老的民歌翻来覆去的出现在春晚,毫无新意.尽管主观上一再强调民歌的重要,可是民心岂能强迫着来?
美声唱法很夸张的抒情.总觉得只适合于舞台.多少年了还是外国歌剧的模板,要受欢迎真是难上加难.总是很少有优美的美声原创歌曲出现,它还没有消失真是奇迹.它曲高和寡,好像是有点抬爱了.对于这个舶来品,我总是远远的欣赏,很礼貌的保持距离.
总是觉得中国的戏曲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的美声,不光历史悠久,而且广受欢迎.它们要更加讲究歌唱技巧,它们的难度要更大,最主要的是它们的滋长有着肥沃的土壤.它是我们民族的东西.涵盖在汉文化,要比一切外来的都是正宗实在.东北的二人转喜庆诙谐,黄梅戏婉转娇媚,豫剧有顿挫的豪迈,越剧美仑美奂.特别是京剧,已经是国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大力提倡这些才是应该的.中国本土的美声其实最精彩.
当然最喜欢流行歌曲,如果你说这个不高雅,我绝对不会在乎.存在即合理,当年的宋词不就是民间娼家的玩艺.当然春晚的无意的冷淡也不会影响它的继续流行和发展.因为它才真正是大众的音乐.流行音乐最初来自港台,经过多年文艺的荒芜,改革开放后,南来的音乐风瞬间就把人心征服了.甚至当年港台三流的歌手,到春晚露一面,就可以博得大陆听众几十年的喜欢.民歌和美声太难唱,而流行歌曲几乎谁都可以唱.于是流行音乐才是我的音乐.这种拥有感最能征服人心.特别是它紧贴生活,唱着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每一种情绪都可以用歌曲抒发,于是流行天下.
而且流行歌曲品类繁多,风格各异.甚至外国摇滚也渗透进来,可以发泄可以愤怒可以抒情可以游戏.忧伤时听蔡琴梅艳芳,华丽的沧桑里使自我伤感有所皈依;开心时听邓丽君和杨钰莹,甜美可以抚慰身心;失恋的时候最能找到知音.如果有兴趣统计,流行歌曲一半以上都是抒发失恋的心绪.所以流行歌曲用味道来表达,酸味得占主味.喧嚣的音响,个性化的造型,引领着时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最喜欢周杰伦,他已经把最现代的音乐因素和古典的文化融合起来.一曲<东风破>是经典中的经典,那种现代的不羁和骨子里的坚持具有震撼人心的魔力.
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使流行音乐更加流行化.现在好听的流行歌曲大多发源于网络.平时和几个爱好音乐的朋友经常要在网络上搜索新歌曲,然后判定它能否流行.地球已经成为地球村,一首歌可以顷刻传遍大街小巷.这是我等之福了.不过网络上知名的男歌手越来越多,女歌手却少见,这一轮女性歌手显然反映慢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是真让我着急!
忽然想说这些,有兴趣大家一起聊聊,一定更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