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25|回复: 18

头巾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呛两口水后,我已被灌得头昏眼花,心里憋闷得难受,神智到还很清醒,我知道已被突来的洪水冲下了渡口,卷入了下滩的急流之中。往前不过百米,已是豹溪汇入滚石河口的乱石险滩。我拼命向岸边挣扎,水陡浪急,总差那么一、两把水而靠不了边。我那几招笨拙的狗刨式全然不中用了,一晃又被冲下了二、三十米,眼看前面已是滩口那有名的门坎石。急流在那里砸出冲天的浪花,其后水流一拐,河道更窄,咆哮着冲下乱石滩去……
         我隐隐听到渡头一片惊呼,心里已然绝望,就在被急流冲向大石的一刹那,右腋下猛然被大力一托,随着水势一涌,胸口一阵巨痛撞上巨石,双手一下攀着石棱,趴在了石背上。我这时才知道,刚才是阿依托了我一把。他正扒着石壁喘息,我正要伸手去拉他,忽地又一排大浪扑头压来,阿依手一滑又被卷入激流中去,我猛的一抓,却只抓到一圈黑色的包头巾,只见几个起落便再没有了阿依的踪影。我欲哭无泪,声嘶力竭的对着洪流狂吼:阿依,小阿依啊!
           初识阿依是在一年前,我那时刚刚来到这山中。因启蒙很早,高中毕业的我都还差两天才满十六岁。作为一个可以教育的子女,有幸混迹于一群革命的大哥大姐中当了支边知青真是一种光荣。同那些根红苗壮的接班人相比,自然更需要特别锻炼。为此被分配到了离县城最远的红山公社,红心大队的前沿阵地红根生产队。这里十里八弯比山外一个大队的地盘都大,靠山临水和民族自治洲的地界犬牙交错。自古有彝胞占山,汉人靠滩的成例,虽系民族杂居到也习习相安。我们队隔溪和老熊山的彝寨遥遥相望,后山岩坎上的老林也是彝胞的领地,当地人也不轻易钻山的。只我是个例外,下乡不到两月竟和彝胞混得熟了,而第一个带我走进彝寨的人便是阿依。
          那是初春一个暖日融融的下午,老熊山深处的落日峰顶还留着积雪,青山白帽煞是迷人,我正在岩头专心致意的勾勒着眼前的美景!身后一声清脆的“雀波,你那来”我心中微微一震,知道遇上了彝胞,不敢多答理,顺手往山下一指“红根队”。问话的彝胞已走到我身后,咯咯的笑了,“我知道,你是知哥,我们天天从你门前晒场过,我是问你家啊。”听他清楚的说着汉语,我心里已感到亲切了许多,才看清楚他原来比我还小些,长的很俊气但很结实,头上包着天菩萨,背着书包打着绑腿,披着青色的查尔瓦。身后还站在山道上的两个同伴比他还小些,望着我憨憨的笑着。“呵,我是内江人!”“内江?”他想了想“隔北京天安门近吗?”“远得很,坐火车都要两三天!”他似乎有些失望,叹了口气,凑过来看我的画,“真好看!”“不,这只是素描,如果你喜欢,等两天我用水彩着了色送你。”“你能画人吗?”“能。来,我帮你画一个吧。”我让他坐在一边的石头上,刚来时我就酝酿着画一组彝山风情录,这送上门的机会正好试笔,很快就完
成了他的头部速写,虽不很高明,也有六、七成功力。“好像呵,好像呵!”他们三个已一齐欢呼起来了。我顺手签名落下日期,从画板上取下。“送你!”他忽的脸红红的一把抓过,没有道谢,而是一蹦而起,三个发出“欧哟!”,一溜烟跑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阿依。
          几天后,庄队长派工时要我上猫猫寨给阿依的老木梳(阿婆)画像,并强调事关民族团结和睦。阿依、巴格和曲木放学时带我上山。我们红根队和猫猫寨都在滚石河西岸,隔着豹溪,汇口处一峰突尤、危岩壁立。据说这就是老熊山的头部。岩头后有一块不小的缓坡山地叫青杠坪。是彝寨最好的寨址,也是木耳生产基地。其后不远便是原始森林,只有一条盘在岩褶间的石径上下山。另有一条溜索在后山越滚石河连接另一彝寨,也是通往县城的捷径。因山势险峻,历来少人行。历史上山匪盗贼不敢觊觎,解放后更因民族政策扶持,再困难的年代,食盐、白酒、煤油和一些紧缺日杂都要先保证他们的供应。十几年休养生息下来,除了自然形成的原始生活习惯多有保留相对落后,论基本生活比起山下汉族村落殷实得多。我进了山寨自然大受欢迎,家家争请,阿依的父亲是彝寨会计,算是实权人物,家境相对宽松,执意留我住下。阿依给我当通司,翻译我听不懂的彝话,我每天给她补两次课。上午画人像,下午到寨里到处采写彝寨风情,画些素描。不期一住竟有月余,才算完成任务下山。刚好阿依也到了回校本部去参加期末统考的时候,不期平时成绩仅中等的阿依,这次语文和数学居然获得全校第一名。试卷,是县上统一印的,阿依的成绩在公社中心校比,也在前四名。那时小学是五年制,山里娃启蒙晚,一般十来岁才入学。阿依都十五岁了才读四年级,庄队长的女儿庄红和民兵连长的儿子苗林和他一个班。身兼民校校长的大队王书记知道阿依的成绩是因我开小灶的原故后,徒然升起了来年考一个把学生进县中的希望。据说他去公社磨了几次,但终未能将我调入教师队伍。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谁叫我的父亲是吃地主饭长大的旧知识份子呢!不过在大队内也没有他办不成了事,在和庄队长一番谋划后,一个不占名额由生产队补贴工分,学生家长凑粮食,名义上为第二教学点的真正民办班便在庄队长的堂屋里开办了。我队两个,红叶队两个,加上阿依他们三个民族借读生共七个人的毕业班。
           红心大队沿河近四十里,民小设在大队所在地,红根的儿童上学要走二十多里山路。阿依他们下山又有十多里,天气晴好时一天要跑六、七十里的求学路,有时就借住在庄队长的竹楼上。因他父亲二古木呷在六年前曾把上山砍竹被毒蛇咬伤的庄队长救活送下山来,此后就成了生死之交。阿依借读便是老庄一手操办的。现在每天少走几十里。我除了教他们必须应试的语文、数学外,更教一点诗琴书画以调节情绪,激发他们的求学热情。毕竟他们年龄都比较大了,已懂事了,只要引导得法,原本比小孩子好教。尤其是阿依和庄红天生聪慧,我下乡时带了一把二胡,稍加点拨两人就能拉东方红了。果然天道酬勤,一年后红山公社破天荒的一次有四人考上县中,红心民小竟占了一半席位,就是阿依和庄红。山里娃到县城读书,这喜讯比中了状元还热闹。开学时,应他们的恳请,我决定陪他们去县上报名。
平时的豹溪最窄处。不过几步宽,枯水期近乎断流,只是沟底留下些不规则的大大小小的清水潭。环绕在老熊山脚下。若从岩头上望下去有如一串异形的翡翠胸链。但这八、九月正当山里雨水多的季节。平时水仅脚背深的石滩坝渡口,现在已是十来米宽,水深过膝了。大家进城心切,头天就已议定涉豹溪,从溜索过滚石河,穿彝寨走捷径。比起从下游公社大桥顺公路进县城要少走四十多里山路。不幸的是我们刚到溪中,突遇竹筒水袭来,稍一慌神,体质比较单薄的我便被强盗水打下了渡口。当时阿依并未下水,他是等急了来对岸接应的。我前面是庄队长和苗林,后面跟着庄红和她妈刘婶。怕有失误,大家是手牵手跟着走的。大水一来,猛然一惊,各自松手逃生。我碰巧撞上水头,阿依是见我被卷倒后,来不及脱衣服,便跃下水来营救的……
           猫猫寨岩下,豹溪石滩渡头,利用一块天然巨石作碑,我费了三天三夜,千锤万凿刻下了“头巾冢”三个大字。村民门都来了,帮着抬石挖坑垒了一倌石冢在碑后。葬下去的只有我最后抓在手中的阿依的头巾。要封顶时寨上的彝胞也大多来了,出乎大家意外,二古木呷手中捧了一套做工精巧,配有头饰和百褶裙的阿米子服装。“这娃从小要强,又想下山读书,只好把他当男儿养。”二古木呷含泪说。这是她考取县中后,她娘才带着她赶制的,准备进城就还她女儿身,女儿装。
            我把先前给阿依的画像改成了女装,连同我的自画像一起焚烧在墓前,我向阿依发誓“我决心扎根在这里,永远陪伴你。我要把你前年从山火里舍命救出来的阿弟培养成材。”
        阿依并没有成为英雄,那年月山里人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死个把人本来就很正常。甚至没人想到应该把这种舍己救人的事情向上报告。只是自那以后,滚石河流域的四里八乡都知道有一个知青的命是彝胞的阿米子救的。传说中带了点神话色彩,缘起是当人们把一身瘫软,浑身水湿,冷得几近昏迷的我救上岸时,发现阿依的头巾一端紧紧缠在我的手腕上,另一端却牢牢嵌在了石缝中,最后用刀才割下来的。都说是阿依用头巾救渡了我才飘然仙去的。不久滚石河两岸,豹溪上下流行了一首新的牧歌:
    老熊山的木耳花呀,说开就开。
    豹溪河的竹筒水呀,说来就来
    小阿依的黑头巾呵,是一条生命的锁链。
    石滩渡的头巾冢呵,永镇着豹溪的洪灾。


[ 本帖最后由 恒心永在 于 2007-1-8 23:47 编辑 ]
发表于 2007-1-8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一个曾经的故事,在那淳朴的年代,纯真的情谊.红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9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人的文章,纯真的情谊并不因环境的多而消减,记忆不因岁月的流失而流失。问好

[ 本帖最后由 红尘匆匆过客 于 2007-1-9 16: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9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待会儿细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人的一段故事,让我们永远怀念那用生命换来的恩情吧,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泉涌相报,让那个时期、那个年代的纯真再次延续。
问好新朋友秋歌。多来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9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真的年代.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9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尾极妙,一曲牧歌,一曲生命之歌。
而生命的歌谣,如此悠远而响亮。
笔感甚好,练达的文字。
依依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恒心永在 于 2007-1-8 23:49 发表
问好,一个曾经的故事,在那淳朴的年代,纯真的情谊.红一下

谢谢版主,这是我第一篇学着写的文字.很多朋友看了说:虽然感人,但未脱离自传体的陈述.虽然 事隔几十年,但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所以就把这非驴非马的东西抛上来了,请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尘匆匆过客 于 2007-1-9 01:35 发表
很感人的文章,纯真的情谊并不因环境的多而消减,记忆不因岁月的流失而流失。问好

谢谢红尘版主赏阅.主要是我笔太拙了学医的人笔太直了.真实情景还感人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牧歌悠扬 于 2007-1-9 08:42 发表
待会儿细细看:)))

很感动牧版的敬业精神,请多提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07-1-9 14:04 发表
纯真的年代.问好!

谢谢妙版,时代虽然是不同了.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会因时代不同而有太大改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7-1-9 12:56 发表
很感人的一段故事,让我们永远怀念那用生命换来的恩情吧,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泉涌相报,让那个时期、那个年代的纯真再次延续。
问好新朋友秋歌。多来交流,

我想你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让人间真情永驻,问好周版,请多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07-1-9 16:18 发表
收尾极妙,一曲牧歌,一曲生命之歌。
而生命的歌谣,如此悠远而响亮。
笔感甚好,练达的文字。
依依问好:))

谢谢依依,只要你喜欢,我就没白辛苦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实感,好文章啊!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朴实的文字,真切的情感,读来心软软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8 09: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