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uote]回过头来再看,很多事都远离其宗,尤其是自己,早已不在原点,而足下到底站在哪里,该不该站,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之前,只是一味地写诗,就像一味地寻求生活的爱与美,但当你走到目标面前时,除了收获的喜悦外,总有一些失落,这个失落是你想象的空间,不被填实的欲望,正因为有这样的失落,你还会继续赶路,带不走的,只好随它去。 诗,写着写着,便有了很多迷惑,甚至怀疑自己写的是不是真的诗歌,这样写诗的价值意义又怎么取,是否要与社会融入在一起,还是我写我的。与一些文学前辈坐在一堂,耳根依然能被他们的语言种植上一些东西,可以让你茅塞顿开,而与我一样年轻的朋友们,多数还是需要汲取阳光雨露,还不是吐露芬芳的时候。 在那样的诗人文友聚会时,我几乎没什么话好说,听不进什么,也说不出什么,无疑我是个缺了一大课的半文盲。如今我又逃着社会课堂,那人说我“闭门造车”一点也不为过。我已能闻到过去一堆诗歌正在散发着垃圾的香味,一股情感的酸楚,不去看它,就当是丢弃的另一种形式吧。 近来最大的进步是,学会了“从容”两字,不过还在练习,简单的并不是容易的。就像潘老师说:诗歌包含两个方面,外在的声调和内在的情调。这句话,其实就四个字:内与外,声与情。然而,现代诗歌在多车道上飞驰,却频频发生事故。也许年龄越小的人越不在乎什么内与外、声与情,好象我喜欢怎样就怎样,才是张扬个性,突显自己。我想我也有过,且有多人多次提醒我——应该改改道、转转弯。这时想来,他们是对的,而我是偏离中心了。 有人提出技术和艺术的区别,把诗歌归于艺术,这大概是最理想的吧。那么艺术到底是什么呢?问题倒回来了。如果我可以用我自己的话来表达,那么艺术应该是一个人通过各种感觉用形象的技法来实现无形的东西,使别人可见可想甚至可言。 关于诗歌的价值,许多人还用过去的眼光在评判它,鉴赏它。诗歌的名字是没有改变,但诗歌的环境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可是没有真正的勇士已站到它的顶峰,人们没有将来的灯塔,只活在过去的光环里。也许这也影响了诗歌滞流不前的倾向。 大家都提到了“真、善、美”,有反驳,有主张。对此,我无以言对,我既不想否定,也难以肯定,目前来说,我们正处在混沌不清的气氛里,每个事物不再只是两性,而是出现了多性化,合成物的兴起,使我们的仪器跟不上多成份的鉴定,为此,我还是认为自身的修养是当务之急。 日记到诗歌,再到散文,可能还有小说,它们之间好象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过渡自然,让你无可退路,一路只管前行。知道一些作家的前身都有诗人的经历,当下著名作家虹影在其博客里广而告知书迷们,她当作家前已当了诗人。老实说,这样的信息不禁使我为诗歌而惋惜,中国的诗歌难留住有才人。 如果我也非要把诗歌当回事,非要抱住诗人的头衔不放,那么流亡街头会是我的后果,灵魂变为废墟会是我的遭遇。我只想让诗歌为内心而歌唱,作为日记的别体存在于我的生活,我需要文字的安静,以及心灵的坦荡,这样它才不会枯竭,无论发生什么,它一样可以与我的生命一起坚持到底。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恒心永在 于 2006-12-5 15:58 发表 问好!对诗歌思考的文章,现在是诗歌趋向抉择的重要时期,希望我们都应该肩负振兴诗歌的责任. "诗歌的名字是没有改变,但诗歌的环境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可是没有真正的勇士已站到它的顶峰,人们没有将来的灯塔 ...
原帖由 蓝色手枪 于 2006-12-5 01:12 发表 我很少表达我的诗观,但看到你的思考,我觉得你是一个严肃的人.... 你说的都很对,但我想说的是..情感永远是诗的核心.. 不管何种风格,流派或技巧,如丢弃了人类的情感,那么永远称不上一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14 07: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