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平平仄仄 于 2006-11-19 16:59 发表 对这首诗(见下面所引录)作文本解读已不怎么必要,大家已读得很细了。在清风的作品中,这不是我特别看好的一首。但它所包含的乐府因素引起我的强烈兴趣(在清风前一时间的一首七律之下,我曾跟贴说,它非常有趣地 ...
原帖由 茅石 于 2006-11-20 00:11 发表 沈荃期《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寒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
原帖由 清风冀 于 2006-11-20 01:05 发表 还是听平仄讲课吧:) 另,“独不见”三仄尾是古诗特有句法,俺在一个贴子中说古诗时好象才提到过:) 毛诗格律并不精严,比如《长征》用韵就极宽,按他老人家尊奉平水,算是出了大韵了:)))
原帖由 茅石 于 2006-11-20 01:20 发表 那么律诗绝句还要对仗平仄干什么呢?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5 20: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