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37|回复: 9

[讨论] 穿越时空的悲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8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越时空的悲悯
——浅析冰言的《从达州到成都》

   人总是生活在时间之流之中,一切事物俱不能不经受时间的磨砺。美的、神圣的又怎能例外。所以时间之伤是诗歌永恒的主题。那些随时间而逝的事物,在诗人之笔挽留之下,闪耀着玻璃般碎片似的忧伤的光辉,并进而唤醒我们灵魂深处的回想。美,就这样击穿了我们。
    “成都”在记忆之中是“一小块”的,而且是“忙下雨水”的。这潮湿的想象怎能不令人勾起无限的怀恋。此时的“成都”,已不是现实的成都,而是童年的、古典的、历史的、心灵的,诗人的思绪与情感已从这狭窄的车厢顺时间之流飞翔在历史的天空,古今在这一刻已经共时,离站的“广播里”的“八声达州”燃起了那洞穿古今诗人的无限乡愁,已完全置身于古今共时的诗人怎能不唱起“八声甘州”呢,“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凄厉。
    是的,那些美好的事物不可避免要消失,“ 天麻,菊花,金钱草/二两独活,我爱过的事物们/哪儿去了?”,作为精神家园的“达州”已不是古时的“达州”,而要抵达的“成都”也不复是过去的“成都”。“天麻,菊花,金钱草/二两独活”,这些既能医治我们,又是我们生存之根的植物们,她们到哪儿去了?“独活”,多懦弱又多顽强的名字啊!我们难道不能从中感受到生命之凄苦,而又必须勇敢面对吗?
   诗人借助时间之流,又回转到了记忆中的家园:“越过绿竹林/夏至和小满/青草遍地/小溪淙淙/”,但这仅仅是记忆中的,现实中的家园又是如何呢?“一头老虎拦住去路/朗朗乾坤谁是主”,这“一头老虎”作为阻挡诗人返回家园的力量,它难道不能质问:朗朗乾坤谁是主
吗?而我们,置身于现代社会的我们,也就深深地陷入了“是什么主宰着我们?”这一人生之思了。
   但记忆中的家园终究是虚渺的。回到现实的“车厢”,诗人充满了对生命现实的疑虑:一方面是“目不转睛”地死死地关注与爱,一方面是在时间的无情消打之下,满腔的悲伤与愤怒:“头也不回/落地/成灰”,这坚定的形象,铿锵的短句,充满了悲怆的力量,使人直视淋漓的鲜血。
    读完全诗,掩卷回味。我们是如何进入诗歌的,是什么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的生花妙笔了。诗人从现实的场景出发,出笔令人惊奇:“一小块成都”,成都作为一个现代城市之大是无疑的,但在作者的笔下竟是那么“一小块”,能不吸人眼球吗?  而我们静下心来一想,这种反常其实又是十分正常的,记忆中的成都,难道不是占据心灵的小小的一块吗?这种对成都的“陌生化”,是十分高明的,即是因为它是反常的,同时又是十分正常的。
   诗人在现实之中稍作停留,即又带我们回到了古代和童年,时空的转换是如此的迅速,所谓思接千载,情飞万里正是这首诗的特点。而且象“八声达州,一声比一声高”不禁是时空的转换,而且是使时空凝滞,达到古今共时,天地同在的效果,使一首诗具备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具有巨大的容量。最后五句,诗从过去回到现实,与开头照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运用疑问的句式,聚焦于诗人的自我形象,有如特写镜头,有如一帧剪影,且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余音袅袅。一个穿越时空的悲怆者的形象立于纸上。

附原诗:

◎从达州到成都

冰言
    
一小块成都
忙下雨水,广播里
八声达州,一声还比一声高
天麻,菊花,金钱草
二两独活,我爱过的事物们
哪儿去了?
越过绿竹林
夏至和小满
青草遍地
小溪淙淙
一头老虎拦住去路
朗朗乾坤谁是主
车厢里
是谁目不转睛,又是谁
头也不回
落地
成灰


[ 本帖最后由 炉子 于 2006-11-18 13:00 编辑 ]
发表于 2006-11-1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炉子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呵呵你到底有多少小衣服:),才华横溢的冰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9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提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炉子评的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读全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对古文化的现代手法承接有不错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在现实之中稍作停留,即又带我们回到了古代和童年,时空的转换是如此的迅速,所谓思接千载,情飞万里正是这首诗的特点。而且象“八声达州,一声比一声高”不禁是时空的转换,而且是使时空凝滞,达到古今共时,天地同在的效果,使一首诗具备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具有巨大的容量。最后五句,诗从过去回到现实,与开头照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运用疑问的句式,聚焦于诗人的自我形象,有如特写镜头,有如一帧剪影,且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余音袅袅。一个穿越时空的悲怆者的形象立于纸上。



好诗隹评,将学习进行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7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